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着力处理好学校自身发展与生源质量、教师责任情怀与精准调控、学生因材施教与自主内驱、教学减负增效与立德树人四大关系,保障学校各项工作协同、稳步、优质推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成果与学校高考成绩齐头并进,优化了学校办学品质,形成了县中轻负高质的发展样态。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秦安县第二中学立足办学实际和生源现状,因地制宜地制定学校发展策略,聚焦学校内涵提升,突破发展瓶颈,探索县域普通高中质量提升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学校以制度创建与执行为核心,提升学校精细化管理水平;以课堂为抓手,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规范为依托,不断完善学生管理机制,切实提升学生素养能力,使立德树人扎实落地。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秦安县第二中学立足办学实际和生源现状,因地制宜地制定学校发展策略,聚焦学校内涵提升,突破发展瓶颈,探索县域普通高中质量提升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学校以制度创建与执行为核心,提升学校精细化管理水平;以课堂为抓手,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规范为依托,不断完善学生管理机制,切实提升学生素养能力,使立德树人扎实落地。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二中学面对学校发展困局,基于文化基因与区位环境优势确定冰雪运动特色,首创冬奥学校,以此撬动学校深层变革,为学校发展破局。一是坚持双校共建思路,推行有效度有温度的管理;二是构建由浅及深的“三段制”冰雪课程体系,实施“双套并行”的冰雪运动课时方案;三是借助内培外引模式,打造冰雪运动专业师资,提升教学的国际化水准。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周边城市“虹吸效应”加剧,“县中塌陷”成为影响县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其根本原因在于学校治理上存在路径依赖和能力固化。山东省昌邑市第一中学通过“共治”变革组织架构,构建多元主体合作的现代学校治理共同体,加强层级联动,实现链式融通;通过“精治”变革教师教育理念,聚焦行动研究和绿色评价机制,激发教师发展内驱力,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切入点提升治理能力;追求“善治”,发挥思政教育铸魂育人关键作用,构建生态课程体系,创新多元化学生自主发展模式,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利益获得者。  相似文献   

6.
董裕华 《江苏教育》2022,(10):21-23
推动县中优质发展,既需要优秀校长的理念引领、学校教师的情怀担当,也需要学校稳定的教育教学质量,还需要主管部门的统筹规划和政策引导、地方政府的全面支持和信任关心。如此,才能变被动输血为主动造血,保证区域内生源的持续供给,形成良性、健康的长效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7.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教学管理较粗放,欠科学、不规范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学校教学管理与运作,需要建立符合教学规律的规章制度。建立切实可行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使学校教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是学校基础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证正常教学秩序与发展的重要措施。然而有些学校对教学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管理制度非常陈旧,满足不了教学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办好县中对服务国家城镇化战略、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针对县中发展中出现的优质生源流失、师资力量减弱、经费保障不足、办学理念滞后、“虹吸”效应加剧的困境,建议采取综合措施,巩固优质生源;多措并举,壮大师资力量;加大投入,优化发展环境;深化改革,提升办学品质等策略,促进县中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面对农村高中在生源、师资上的不利条件,坚持以质量兴校强校,实现学校发展的蝶变。一是向科学管理借力,引导年级、学科组和处室树立一流意识,用评价引领各年级、处室改进方向,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二是重视学生行为养成,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创建有特色的校园育人文化,有效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三是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水平,重视人文关怀,推行双选式全员聘任制,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激发全体教师干事创业活力,让教师引得来、留得住、教得好。  相似文献   

10.
“县中塌陷”已成为当前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问题。“县中塌陷”映射出了当前高中教育发展面临的重重危机,即“唯分数”主导下学生个性的失语,“唯升学”主导下高中多样化功能的失位,功利主义教育逻辑主导下高中教育秩序的失范,“分数GDP”主导下教育伦理与责任的失守。“县中塌陷”将抑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增强教育不公平的叠加效应,影响教育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加剧社会阶层固化。为此,特色发展逻辑应是当下县域普通高中振兴应遵循的基本逻辑。县中振兴的特色发展逻辑意味着县中发展在质量观、公平观、资源观和方法论上的全面转向。以特色发展促进县中振兴的关键在于:建立“以市为主”统筹规划县中特色发展的体制机制,构建“以学科特色为主导、以地域文化为底色”的学生个性发展支持系统,构建县中特色发展的专业支持系统,多方协同实现县中办学自主权的释放和增能。  相似文献   

11.
县中现象是高中教育领域内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文章以布迪厄的惯习视角对华北某一贫困县城的重点高中学校进行个案研究,该个案对于探索社会事实与生活世界之间的联结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研究发现县中现象在现实中的实践逻辑就是高考惯习塑造机制的生产和再生产,其根源在于学校场域中不同主体在高考惯习的型塑上寻找到了利益结合点,从而通过规范与利益的统一、规范与认知的契合为高考惯习的塑造奠定了坚固基础,最终实现了宏观社会事实与微观社会行动的联结.由此促发人们进一步思考规范、利益与认知之间的关系,并从三者之间的关系出发重新审视当今的素质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2.
县中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县中高质量发展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当前,县中发展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主要表现为学校布局不适应城镇化整体发展需要、办学资源不足、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改革滞后。推进县中高质量发展,需要优化县中布局,加大资源统筹力度,推进完善招生政策,提高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深化育人方式改革,多措并举整体提升县中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3.
陈先哲  曾晓 《教育研究》2023,(8):91-101
基于对我国东中西部5省6县的深入调查发现,县中发展兴衰高度嵌入城镇化进程,县域教育资源被地级中心城市吸附而走向衰落。东中西部地区“县中塌陷”程度和其所在县域城镇化程度基本契合,且与县域教育投入、办学导向、教育文化等因素密切关联。西部两县属于边缘型城镇化县域,人口流失严重,教育投入不足,民众普遍对当地教育缺乏信心导致生源流失及高中生中途辍学现象较多,“县中塌陷”程度严重;中部两县属于外输型城镇化县城,当地家庭分工多采取“半工伴读”模式,县域教育文化韧性较强,县中在优质生源和师资不断流失的冲击下仍能勉力维持,“县中塌陷”程度中等;东部两县属于外向型城镇化县域,县域经济支撑较强,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文化观念更为多元,“县中塌陷”程度较轻。城镇化视角为分析县中变迁提供了一种较有力的外部性理论解释,未来应紧密结合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背景,找准县域功能定位,强化县中的统筹管理权,内外结合分类推进县中振兴,并反哺县域城镇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4.
县中教学质量向来为人称道,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县中的教学质量受到了严重挑战。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梳理长期的县中办学经验,提炼出“小步长程”这一核心理念,系统总结实践价值、校本经验,确定逻辑支架,以此发挥辐射引领作用,用心打造高品质县中教学样本。  相似文献   

15.
朴素教育是立足当前县中教育生态,为了突破当前县中教育困局而提出的一种办学理念。通过探究朴素教育提出的背景、具体内涵,学校基于朴素教育理念,依托"导师制"和"教练制"两大创新立人模式,进行"立人课程体系"研究实践,摸索出了一条教育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县中教育的发展打开了一扇窗。  相似文献   

16.
本文引入社会分层视角,基于2022年开展的一项针对粤东西北“县中塌陷”问题的调查数据,探讨了县域高中学校的社会阶层分割现象及其对学生高等教育期待的影响。本文发现,第一,被调查区域的县域高中存在较为明显的阶层分割现象,即县域内高中集中了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学生,它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观察,一是县域内高中学校的平均社会经济地位较低,二是县域内高中学校学生的社会经济地位较为集中;第二,学校的阶层构成状况对学生的高等教育期待有着显著影响,当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学校的平均社会经济地位越低、学校的社会经济地位异质性越低,学生的高等教育期待也会越低。将学校阶层分割概念引入针对“县中塌陷”问题的讨论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校本培训"成为每个学校关注的话题.我们认为,"校本培训"是基于本校教师成长与学校发展需要,并伴随以教学过程的、由学校组织的学习培训.吉林省长岭二中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注重校本培训,促进了教师发展.  相似文献   

18.
研究和探索中、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衔接的可行性,为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有利于拓宽职业学校生存与发展空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择业能力,增加就业机会,为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马建辉 《新疆教育》2012,(9):103-103
教育活动就是学生与教师之间以一定的媒体为中介的信息交流与互换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多媒体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了,它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同时它也成为当前衡量一所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体育工作者,怎么样把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合理、正确的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来,成了我们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县中振兴是“十四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支撑之一。有效推进县中振兴需要从主体理性和制度规范的双重角度揭示县中发展的微观逻辑、剖析县中塌陷的制度成因,并探索长效振兴的可行路径。运用理性选择理论分析发现,在升学逻辑指导下,学生家长、行政部门与普通高中三大主体会主动做出生源流动、生源留住与生源竞争的理性行动。制度漏洞是造成县中塌陷的关键原因:社会力量办学的制度尝试与规范不力导致市场逻辑冲击县中;“以县为主”的经费投入体制导致县际高中教育经费差距巨大;生源保障制度缺失导致县中在生源竞争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历时性视角下,主体理性与制度规范之间呈现出“不同步变化的双向互动”关系。为尊重主体理性选择规律并有效弥补制度漏洞,需要引进、留住和培养一批优秀的县中教师,健全、落实和用好一套有效的县中制度,改革、构建和打造一个良好的县中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