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蕴含现代化的主体、现代化的性质、现代化的领域,是一个内涵丰富、指向明确的表达.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方位,要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正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来认识,结合新中国7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来定位.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相似文献   

2.
综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话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如“中与外”、“近与远”、“总与分”、“本与流”、“立与破”等,基于不同的视角诠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空境遇、目标规划、任务安排、价值指向、方法选择等内容,构成了研究和阐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话语体系的新视角.辩证思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其深厚的理论渊源和历史积淀,并且植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理论来源.从历史维度来看,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重大成就.从实践向度...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正经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从而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微妙变化,表现为国家与社会从高度一体化逐步走向了适度分离。由此,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处理得恰当与否,对于现代化进程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应在汲取和借鉴西方公民社会理论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的框架构想的基础上,探索构建转型期中国特色的互动和谐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以充分发挥国家和社会的活力,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维度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和核心原则。从而完成"四个全面"中"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任务: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章主要从"以人为本"的起源和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以及坚持"以人为本"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三个板块进行阐述。从而坚定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念对于指导中国的实践并没有过时。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内涵丰富、目标明确的概念范畴,具有政党推动与多元治理主体相结合、由局部到全面的渐进式发展、由物质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独特优势和鲜明特点,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现代化实践相结合的新发展。从实践发展与理论逻辑层面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破题之举。新时代新征程,要从坚持理论指导与理论创新相结合、坚持在价值遵循中回应“人本”需求、坚持以先进政党建设引领现代化国家建设、坚持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方法论、坚持以制度体系现代化为保障等总体逻辑出发,确认路径指向,积极应对变局和挑战,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纲领性文件,集中体现了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和伟大实践成功经验。报告所总结的十年伟大变革成就,不仅为我国内政外交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继续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创造了良好条件。报告中提到的“两步走”战略、八项主要目标任务,以及必须坚持的五项重大原则等,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非一蹴而就,前进道路上存在诸多风险挑战。报告从12个关键环节科学系统地回答了“怎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问题,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理论支撑,指明了前进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也为世界范围内的多民族国家建设贡献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的任务。新时代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引领作用,既包括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又涵盖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目标;其次,作为文化治理的生动实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和完善的价值支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有效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素养和品德修养,从而不断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团结带领人民不断追求和实现美好生活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擘画的重大战略目标。美好生活建设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高度契合的逻辑关联,两者不可分割、内在统一。从历史维度看,在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贯穿着党带领人民奋力实现美好生活的主线;从价值维度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与建成,始终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追求人民美好生活的价值追求;从实践维度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要注重处理好五对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0.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和人民在现代化建设中所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实践。制度建设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核,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要全面认识国家治理的历史渊源,巩固既有优势,传承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因,并在此基础上把握历史机遇、回应时代要求,在党的全面、系统领导下深化改革,发挥“政府—市场—社会”联动作用,在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的良性循环转化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把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中国走向新的发展的战略布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把人民群众的希望作为政府的施政纲领,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引领,营造一种有利的国际环境。内容博大精深、影响巨大。该思想把握住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依法执政、立党为公与执政为民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总揽全局,统筹兼顾,以人民为本,注重社会建设,以和平共处、共享互赢的国家关系理念处理国家间的矛盾。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代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前进中的指导思想,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党的二十大主题。党的二十大报告从目标确立、原则设定、战略步骤、方法论选择等方面,科学设计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蕴。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多管齐下,不断推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文化自信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种辩证的互动关系。伴随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初步探索、不断推进和全面建设,文化自信也经历了从萌芽、发展到增强的演进历程。文化自信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条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文化自信的根本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能够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4.
国家的角色问题一直以来颇具争议。在自由主义学者和社会学学者主张限制国家角色的同时,另有一些学者却提出要强化国家的本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遭遇更深刻阐明了国家体制建设的重要性。本文尝试对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体制建设进行探讨,并对转型期国家与社会关系下的相关理论成果进行梳理,以从学理上厘清现代国家建构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推进。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来统筹法治建设,并与各项社会事业紧密结合,成为它们不可分离的实现方式。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实质上是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全面法治化,应当立足全面依法治国新要求,回应人民对法治的新期待,以更高的标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建设全面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以市场经济为取向、以“小政府、大社会”为模式的社会变革加速了国家与社会的分离,社区建设成为必然。我国现代社区建设需要一个善于调动、开发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及其能动性的社区管理新体制,要求政府与社会之间能够形成共生共长、相辅相成的良性互动关系。构建“强国家—强社会”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是我国现代社区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主席从国家角度提出"第五个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基于我国国情提出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而网络的发展为国家治理提供了新的手段,网络政治参与成为关乎国家治理和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内容。正确认识网络政治参与对社会现代化的影响,充分发挥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作用,实现公民理性而有序的网络政治参与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重要会议,迈向新征程,需要回答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时代课题。中国共产党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职能思想,与中国国情结合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推进国家职能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取得了系列重要成就。马克思主义国家职能思想揭示了国家政治统治和公共管理两大职能的历史变化,符合共同体治理形式以及人与共同体关系发展的历史逻辑,同时又与中国共产党实现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观和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实践观高度契合。中国共产党从强化国家政治职能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到突出公共管理职能建立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过程,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职能思想的守正,更是对其在中国社会历史转变中具体实现路径的创新,是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正确尝试。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必然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课题,研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第五个现代化"的提法更是当前理论界的热点论题。回溯我国现代化历程,梳理专家学者对"第五个现代化"问题的观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表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