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由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刘学锴教授撰写的《李商隐诗歌接受史》,已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著者在完成了《李商隐诗歌集解》、《李商隐文编年校注》、《李商隐资料汇编》、《李商隐评传》基础上的又一新作。作为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唐代大诗人接受史系列”的一个子项目,《李商隐诗歌接受史》,根据统一的构想,每个大诗人的接受史大体上分为“历代接受概况”、“阐释史”、“影响史”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2.
李商隐的诗歌深情绵邈,最擅长“以心象熔铸物象”,他的无题诗歌的创作使诗歌题目与内容的遥深和意境的朦胧达到完美的吻合。本文以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诗人生平的悲剧体验为出发点,来探研李商隐的“无题”诗歌。  相似文献   

3.
李商隐诗歌《井泥四十韵》,其创作年代众说纷纭。然而,联系这首诗歌所流露的思想情绪与李商隐的生平事迹,运用“诗史互证”之方法去考察,同时结合古籍版本中李商隐诗集的篇目编次情况,在诸种说法当中以“大中十二年”说较为可取。  相似文献   

4.
李晨 《文教资料》2013,(16):5-6
在近代文学史上,晚清西昆派是重要的诗歌流派,其标志性的诗歌活动是"西砖酬唱"。由于《西砖酬唱集》未见流传,"西砖酬唱"的具体情况尚待进一步考证,研究"西砖酬唱"可加深对晚清西昆派诗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杜牧与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光芒闪烁的双子星座。二人的交谊对他们的文学思想与创作过程以及对当时和后世的诗坛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在笺释李商隐赠杜牧两首诗的基础上,探讨二人深厚的交谊,进而挖掘他们诗歌精神的相似之处。并进一步论述晚唐这一大的诗歌环境的总貌。文章分为三个部分:一,通过两首诗的写作年代的考察,论述与这一年代密切相关的政治形势、诗人本身的处境以及对他们的心理产生的影响,从而窥视其更为深沉的内涵。二,笺释李商隐《杜司勋》诗,侧重于二人交谊的阐发,以及杜牧、李商隐诗歌中表现出来的共同的“伤春伤别”的情思。三,笺释李商隐《赠司勋杜十三员外》诗,侧重于李商隐对杜牧诗的推崇与评价,进而论述杜牧诗歌的地位。全文试图从两首诗生发开去,初步探讨诗人的交谊对其诗风以及诗坛走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杨燕 《现代语文》2006,(9):41-43
宋琬,字玉叔,号荔裳,山东莱阳人。官至浙江、四川按察使。时人呼为“宋荔裳”、“宋观察”。众所周知,宋琬是清代一位颇具盛名和影响力的诗人,与施闰章并称“南施北宋”。人们论及宋琬总是习惯于从诗歌的角度出发,而往往忽视了他的散创作。其实,宋琬散的艺术成就绝不逊于同时代的散家。但名久为诗名所掩,与其诗歌相比,宋琬散井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宋琬散主要收入了《安雅常集》、《重刻安雅堂集》、《安雅常书启》和《安雅堂未刻稿》中。本仅选取宋琬康熙七年湖州交游和散创作为切入点,希望通过宋琬此年、此地散创作的分析探讨见出其散创作海底冰山之一角。  相似文献   

7.
陈培 《阅读与鉴赏》2009,(12):49-49,63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明确要求诗歌鉴赏“把握作品的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能力层级为“D”。这“全面理解.深刻领悟”是对我们学生提出的比较高的要求。对我们学生来说.诗歌鉴赏难在对诗歌字面意思的理解上,更难在对诗歌内容的把握上。因为,诗歌鉴赏既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文言知识.又要学生把握作者通过作品所表达的一切内涵.还要学生调动自己的一切生活体验,才能想诗人所想.说诗人所说。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呢?  相似文献   

8.
晚唐诗人李商隐,对诗歌的最大贡献在于开拓了“心象融铸物象”的范围。分析这种开拓,有助 于对《锦瑟》诗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李商隐诗歌多用高唐神女典故,《有感》一诗流露出某种辩解的意味。但“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楚雨含情皆有托”适足成为某种暗示,引发后人作各种猜测和臆解。香草美人隐喻传统为这种诠释路径提供了依据,“作者何必然,读者何必不然”的主张又赋予诠释者以权力,两者共同构成了李商隐《无题》诗诠释的路径和历史,不仅强有力地主导了李商隐诗歌的诠释,也对后代诗人的《无题》诗写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组诗《百苦吟》是嵇永仁在牢狱中创作的,体现出诗人身陷囹圄却泰然自若的豁达态度以及对命运的思考,也凸显了其诗歌风格。他的诗歌既有白居易式的通俗易懂,又有李商隐式的含蓄内敛。  相似文献   

11.
采诗演进论     
西周确立了中国古代完备的采诗古制。两汉基本保持了观采民谣以察政的采诗传统,采诗官则由周代专职的轩车使者、行人等,改为临时指派别官充任"风俗使者"。在魏晋南北朝各政权内部相对稳定时段,风俗使者不再以采诗为专务,还兼及他责。唐代的太常卿采诗已演变为一种形式,失去了原本观风知政的意义,白居易等人疾呼恢复采诗传统古制,并在一定时期内得以执行。两宋时期采诗官制度彻底终结,文人的采诗自觉意识萌发,出现了文人自主采诗的新动向。元代以广大下层文士儒生为主力军的采诗队伍规模空前,兴盛的采诗活动成为元代文学史上乃至中国文化史上一道亮丽风景。明清时期古代的各类采诗活动全面没落,皆趋消歇。  相似文献   

12.
论电子出版物的采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出版物的大量涌现,正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纸质信息媒体的构架,研究电子出版物的采集,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3.
具备目的合理性是土地征收的必要条件,只有直接的公共利益才具有真正的目的合理性。土地征收的困境是公共利益被滥用,政府权力缺乏应有的制约,法律制度设计缺失。要通过土地征收的程序设计、征收动机的抑制机制等措施使土地征收目的回归到直接公共利益上来。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文化享受有着迫切需求。博物馆要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科学管理文物藏品是基础和根本。作为软件建设的一部分,新形势下文物保管员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应在思想意识、管理方法、保存技术、数据化管理等方面练内功,以实现对文物藏品的科学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5.
16.
17.
数据精选     
  相似文献   

18.
测量物质密度的基本原理是P=m/V.这是密度测量的主线和基本思想.但在具体情况下测量密度的方法又是多种多样的. 1 用密度定义p=m/V测密度 1.1 剩余法 器材:量筒、天平(砝码)、烧杯、待测液体. 步骤:(1)把被测液体倒进烧杯中,用天平称出其总质量M1; (2)把烧杯中液体倒入量筒量出体积V; (3)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M2;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