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就”和“才”的使用频率很高,二者同属副词,使用方法基本相同,但二者也存在差异。我们发现——二者前后词语词性的不同是造成句子意义不同的重要原因,我们从分析二者前后词语词性的不同,继而分析句子意义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从对能指与所指的表述入手,分析两者的关系,再追溯到中国的言意之辩;从历时的角度对言意之辩内容的演进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言意之辩与能指与所指的异同点。并据此提出中国古代言意之辩与现代语言学中能指与所指的建设与拆毁之间的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板”和“闆”、“僵”与“礓”这类由于简化,归并后容易引起意义上混淆的字,以及由它们组成的词语,作了分析,以期正确理解和准确使用之。  相似文献   

4.
动量词是汉语量词重要的一类,"回""次""趟""遭"这四个词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动量词,重点分析这四个常用动量的起源和演变,观察其使用情况,考察其从古代到现代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在古代诗文中,“宿愿”“夙愿”和“素愿”三个词可以互相代用,意思是“平素的愿望”或“向来的愿望”。然则其词义是怎么来的呢?这需从“宿”“夙”和“素”三字的分析入手。  相似文献   

6.
"希望"和"盼望"都可以表示期待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但有时"盼望"不能替代"希望"。为了探求其中的规律,本文从"辨析相异语素、分析语境适用和分析语体适用"三个角度比较分析"希望"和"盼望"的异同。"希望"既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动词,"盼望"只可以作动词;"希望"相对于"盼望"主观性比较弱,有时可用于否定式并可被量词修饰;两者大多用于书面语。在文学作品中"希望"比"盼望"使用得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汉语中,副词"很""真""非常"使用频率很高。因此,对于留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三个词的用法也非常重要。目前,已经有很多学者将这三个词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本人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HSK动态语料库,分析了留学生对这三个词的掌握情况,归纳出偏误类型、分析偏误原因、探讨解决方案。本文从本体研究入手,以三个平面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HSK动态语料库,对程度副词"很""真""非常"分别从语义层面、句法层面和语用层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留学生在使用程度副词"很""真""非常"时产生的偏误进行归纳分析,并结合有关资料归纳出偏误类型,找出偏误原因,探讨出偏误形成的规律。最后,通过以上分析归纳,找出避免偏误的方法和教学策略,使留学生能对程度副词"很""真""非常"形成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找规律就是通过观察、分析、归纳而得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事物发展的变化趋势。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寻找规律、掌握规律、运用规律对改善生活、促进社会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或许正是基于这方面的认识,我国的课程设计者们率先将"找规律"纳入了学校课程之列,试图通过"找规律"让学生从纷繁的世界中分析、归纳事物运行的内在轨迹;试图通过“找规律”让学生获得寻找、分析、归纳的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认识上的偏差,以至于在“找规律”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规律的结果,轻过程的分析;重规律的运用,轻规律的探索”这种现象,让“找规律”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更让学生失去探索规律的兴致与动机。  相似文献   

9.
日语中的“ついに”、“とうとう”、“やつと”、“ようやく”这四个副词有很多相似的用法,一般的日语学习者也不易区分.这四个词和汉语的“终于”的含义十分类似,都可以用来表示某件事情经过一段时间或经过努力后得到某种结果.但是也有不少情况是不能和“终于”画等号的.因此有必要研究能否译为“终于”的情况.通过词典例句和翻译作品的句子来分析,最后得出“ついに”和“とうとう”基本上都能够译为“终于”,“やつと”和“ようやく”以过去时“シタ”的形式出现时可以译为“终于”,其他时或体的形态则不能.  相似文献   

10.
统计是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数学体系,旨在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了较多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统计表,经历了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的过程。因此本节课要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进而认识统计图和统计量,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相似文献   

11.
有些数学竞赛题,数字繁杂,计算困难,真是“山重水复”,但当你仔细观察、分析、计算,发现某种关系时,便觉得“柳暗花明”了.这类问题,对于培养我们的观察分析能力,启发我们的思维很有好处.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2.
汉字的"六书"理论是指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形成所作的归纳和概括,而非造字法。"六书说"依据小篆分析汉字结构,反映了汉字构造的法则,许慎用它分析汉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也有局限性。唐兰、陈梦家、裘锡圭分别提出"三书说"理论,对传统"六书"有所突破,又有新的问题出现。本文以时间为纲,对相关理论家主要观点做出阐释,并分析他们之间的继承和发展、价值与不足。  相似文献   

13.
以一道文言文注释题说开去,分析一词多义释义的合理方法。结合语境分析"虽"是表示一种假设还是已成既定事实。  相似文献   

14.
作议论文时,经常用到“举例”“比喻”“讽喻”一些方法。“举例”是事例,作“讽喻”的也是事例,“比喻”除句子外,有时也是事例。这三者如何区别?如何体现它们各自的作用?《吕氏春秋·察今》中为证明“时变法宜变”的中心论点,多用事例,博设比喻,广引讽喻,以不同手法进行分析说理。  相似文献   

15.
在广泛考察各个时期语料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副词“不免”、“难免”、“未免”的语法化历程及语义特征发现:副词“不免”、“未免”的语法化是通过对“NP+不/未+(免+VP/AP)”的重新分析完成的,但二者进行重新分析的语义基础不同;副词“难免”的语法化则是动词“难免”通过语法隐喻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张绍娟 《现代语文》2009,(7):141-142
了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本文通过对莎士比亚剧本《凯撒大帝》的情景、人物、语言等进行分析,来探讨“戏剧反讽”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进而分析《凯撒大帝》剧中人物的矛盾性、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湘南学院学报》2017,(4):76-80
分析了"憾""恨""怨""悔"在不同时期词义的历时演变,对其出现的语言环境进行具体考察和分析,发现这四个词在不同时期都有"怨恨"义,并且不同的词在同一义项中其情感色彩强弱、语义指向、语法搭配等都有一定的差异。从先秦到元明清直至现代汉语时期,"憾""恨""怨""悔"的基本义在历时演变的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转换,各个词的基本义逐渐单一化和明确化。  相似文献   

18.
通过比较“博客”与“粉丝”这两个外来词,探求两者在语素化过程中音节选择的特点,分析其理据,并探求两者在语言系统中发展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19.
教学情景创设对化学课堂的作用重大,本文就日常教学中创设的情景做了归类,分析,并提出了优化。  相似文献   

20.
关于量词"段"的语义,学者们大多认为它表示事物的一部分,但本文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发现,"段"并不表示部分,而是表示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跨度。在此基础上,我们具体分析了它与"节""条""件"在意义和用法上的区别,以期对对外汉语教学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