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窦志强  马佰莲  许红 《情报杂志》2023,(5):169-174+53
[研究目的]高校专利源于发明人的科研活动,发明人对其可转化性起决定性作用。从发明人特征角度研究专利可转化性对专利转化评估与质量管控机制建设具有积极意义。[研究方法]该文从多个维度构建发明人特征指标体系,以2873件高校授权发明专利为分析样本,先用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对比转化组与未转化组样本之间各项发明人特征指标的差异性,再用二元逻辑回归的方法研究各指标与专利可转化性的关系。[研究结论]高校专利可转化性与其发明人特征显著相关;重视专利质量而非数量、具备高级职称、担任行政职务且与多家企业有过合作的发明人所创造的专利可转化性更强。高校专利工作应从追求数量向提升质量转变,通过政策改革等方式引导发明人主动加强产学合作、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深度参与专利转化。  相似文献   

2.
通过系统检索并分析IncoPat科技创新情报平台的相关专利情报信息,基于专利转让和专利许可这两种主要的科技成果转化形式,研究我国高等院校生物医药研究领域的技术转化现状。结果显示:我国高校生物医药专利转化率偏低,约为6.1%,但处于持续上升态势,其中专利转让居主导地位,约占82.4%,且未来仍可能持续保持该现状;高等院校内部组建团队或加强与外部专业化知识产权技术转化机构合作,是提升其生物医药专利转化效率的重要途径;专利的转让与许可这两种模式各有优劣,鉴于生物医药领域的复杂技术特性,高等院校选择相应专利转化策略时,应结合转化目的、技术特性、企业情况等综合权衡。  相似文献   

3.
高校科技成果是地方和国家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基础和转化水平可以较好地反应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实力.通过湖南高校专利信息的客观分析结果揭示的专利质量了解湖南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基础,通过产学研合作情况、有效专利实施率等了解其转化水平.发现湖南高校96%的专利权利要求数量不到10项、有效专利的专利...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高校专利申请量不高和转化率低的情况,依据演化博弈理论,建立教师甲及教师乙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个体申请专利和发表论文这两种策略在高校不同补贴政策下的行为特征。利用复制者动态方程,分析出在引入高校奖励机制和惩罚机制下,教师选择专利技术转化的演化稳定策略,最后基于演化博弈稳定策略的分析,给出几点高校提高专利成果转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探索构建高校可转化专利识别模型,精准锁定存在转化价值的专利,对提升高校专利转化效率具有促进作用。[方法/过程]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首先结合已有研究中使用的专利评估指标,从数据易获取性角度出发,确定了16个指标,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探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实现对重要指标的筛选;进而,将LDA模型与K-means算法结合,确定专利的技术主题,并与专利评估指标进行融合构建专利特征矩阵;最后,利用AdaBoost算法进行识别模型构建,并应用到对高校可转化专利的识别中,获取每件专利的可转化概率,仿照标准十分评估方法对专利进行划分,确定具备转化价值的专利。[结果/结论]结果显示,将专利技术主题与评估指标融合后,AdaBoost算法分类准确度提高了10%;通过对高校专利的识别,专利可转化概率呈对数常态分布,具备转化价值的专利比重为22.47%,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为高校专利价值评估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也为高校科技成果管理部门的专利运营及企业对高校核心专利的识别提供了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6.
7.
高校专利转化率低是影响科技创新的重大障碍.从一份协议可以看出,原因主要是我国高校在专利转化中存在着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方面的问题:专利保护意识淡薄,专利合同中对成果的归属和分享约定不合理,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科技成果产权不清以及管理体制不健全等.我国高校应明确专利成果的归属,通过知识产权制度规范科技管理,建立促进专利转化的利益机制和激励机制,设立专利转化经费,改革现有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培育科技产业,以促进高校专利转化.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校专利成果转化率较低和产业化水平不高的状况,很大程度上缘于我国高校专利成果转化立法建设的不完善。立法不足对高校专利成果转化造成了很大的制约。我国亟需通过对西方先进国家高校专利成果转化立法的研究和借鉴,加快我国高校专利成果转化方面的立法建设,为高校专利成果转化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9.
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各高校一直都在不遗余力地加快专利转移.文章对近10年专利转移量突出的高校进行了全面分析,总结出能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专利转移经验.研究结果表明,为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校需要借助校外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同时还要利用普通许可方式让更多企业共享科技成果并避免形式主义的关联许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旨在解决高校专利管理和运营转化对信息的需求,弥补现有专利数据库的不足,提出更为全面的高校专利数据标引模型,为专利分级分类、专利价值评估提供数据支撑.[方法/过程]从高校管理运营需求出发,采用对比研究、文献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提出基于管理、技术价值、法律价值、市场价值、战略价值五个维度的标引字段体系,结合...  相似文献   

11.
为丰富立足中国本土大规模调研、针对制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升瓶颈的计量实证研究,以促进提高我国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效率,聚焦新发展格局对我国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出的更深层次需求,在实地调研、专家访谈与文献回顾基础上提炼出科技成果自身局限性、转化风险控制不到位和宏观政策环境待完善等制约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三方面主要瓶颈,基于对国内千所高校的大规模调研数据,运用Ordered Logit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发现:成果实用创新性不足、立项时市场需求不明晰、资金风险保障机制不健全、技术风险共担机制待优化、知识产权归属落实不到位和成果市场定价机制不完善等是我国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面临的突出挑战和问题。据此,提出打造全链条服务支撑体系、进一步细化成果分类评估标准和营造多方统筹联动的“政企学研融”合作机制等破解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瓶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2016—2017年高校专利转化的情况和方式,得出高校专利作价出资创办企业以成为目前高校成果转化的主要方式,并阐述高校以专利技术作价出资创办企业的优势和劣势,以华南理工大学的专利作价出资转移转化科技成果的实践经历为例,为高校做好专利作价出资创办企业提供可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制定和实施专利质押融资保险政策,是促进知识产权运用、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重要举措。文章总结了我国促进专利质押贷款保险的相关法规政策,梳理了美国、日本制定实施的专利质押贷款风险分担政策,运用保险精算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研究了我国专利质押贷款保险的运用条件和模式,提出了发展专利质押贷款保险的政策建议:建立专利质押贷款保险损失补贴和保费补贴制度,对未出险贷款项目给予奖励,提高金融机构参保积极性,减轻逆淘汰问题;建立严格的风险评估制度,提升保险公司对专利和贷款的风险评估能力;进一步提高专利质量,降低金融机构的损失和保险费率。  相似文献   

14.
以高校科技成果为研究载体,研究知识扩散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机制,以期助力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落地。首先,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外部与内部利益相关群体进行识别,考察各个利益相关主体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定位与作用。其次,从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环境因素、高校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中介服务因素以及高校内部利益相关者因素三方面,分析利益相关者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最后,从完善法律实施的配套措施、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以及加快健全技术市场和服务中介服务体系三层面给出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常高校是以一定交易价格实现科技成果价值的市场化行为,这就对高校科技成果价值评估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以高校科技成果价值评估作为研究对象,总结现状并指出目前主要存在的五方面问题,从科技成果产出、运营和转化全流程角度分析影响高校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的五方面因素分别为科技成果本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队伍和第三方评估机构的成熟度以及科技成果的价值时效性和垄断程度。最后,从创新体制机制、加强能力建设、规范指标体系、积累评估案例和规范标准流程五方面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赵正洲  李玮 《科技管理研究》2012,(15):133-136,141
以武汉、上海地区6所高校的专任教师和科研管理部门负责人为调研对象,进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动力机制调研,从政策导向动力机制、市场驱动动力机制、人才激励动力机制三维度分析和论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动力机制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提出优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动力机制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关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之一.近年来,一些高校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新思路,加强与地方和行业的交流与合作,积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校企、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依托技术为地方经济建设取得了较大突破.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高校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主要以转让或许可方式进行,导致成果实际价值被严重低估的现状,分析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对提升高校科研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收益的激励作用。在梳理国家和地方层面出台的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激励政策的基础上,总结得出目前我国高校职务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普遍采用“先投后奖”和“先奖后投”两种模式,并分别以上海理工大学的“太赫兹”项目以及景德镇陶瓷大学的“陶瓷膜”专利技术作价投资作为典型案例,分析两种模式下高校职务科技成果作价入股转化实操中存在的问题,即“先投后奖”模式下科技成果完成人(团队)现金奖励机制、资产管理公司自主经营决策机制不够完善,“先奖后投”模式下科技成果的所有权分割机制、转化对象遴选机制和成果完成人(团队)内部收益分配机制够不完善;进一步针对完善上述机制提出具体对策思路和建议,为推动创新和优化高校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借助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中以高校科技成果为主题的1 627篇文献进行分析,梳理出该研究领域的基础文献、重要期刊、核心作者与机构、热点主题和研究趋势。研究发现:较为稳定的核心期刊群已经形成,研究机构及作者之间的跨平台合作有待加强;热点主题包括制度和政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等,“科技创新”“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等新增关键词颇受关注;前沿研究变动频繁,“影响因素”“区域经济”“创新创业”等关键词表征了今后研究方向。对此,从强化政策扶持力度、提供均衡充足资源、加强核心作者培育力度及推动合作交流、加强在更多产业中的创新与转化4个方面对我国高校科技成果研究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