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沈斌  王荣  郭毕冲 《新闻战线》2023,(13):69-71
科技传播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科学技术的意义和价值,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融合及其发展与应用。主流媒体应加快推进科技传播工作的话语体系建构,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让富有中国特色的科技表达成为国际社会熟知的科技议题,为加强国际社会的联系与互动、推动科技文化的形成与传承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世界各国的传媒上都频频出现"软实力"(softpower)这个词。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曾经在2006年的时候指出":和中国对外贸易的出超相比,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则是严重的入超。其根本原因是我们文化这个软实力本身,包括文化对外传播能力还不够强大。"在传媒国际化的今天,中国媒体必须发出自己的声音。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自2004年开始,通过长城国际  相似文献   

3.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历来高度重视出版“走出去”工作,将相关工作上升到贯彻国家战略、展示中国形象的高度。文章从“聚焦当代中国学术,传递中国主流声音”和“创新传播方法渠道,增强出版海外落地实效”两个方面,阐述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在“走出去”工作中所开展的探索和创新,总结了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以期为国内出版业做好“走出去”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何黎 《新闻实践》2011,(9):31-33
做好中国视角的国际新闻,积极传播中国声音,体现中国“软实力”之崛起,是钱江晚报国际新闻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已经成为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大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中国受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关注着世界风云的变幻,国外受众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了解中国的发展。国际新闻已经成为广大受众对新闻的基本需求之一,其传播随着全球信息化浪潮翻卷奔涌,给新闻媒体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6.
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必须以深刻认识、准确把握、严格遵循、科学运用国际传播规律为前提。国际传播规律的核心要义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内容品质方面,维护和确保新闻的真实性是永远颠扑不破的铁律;实践机制方面,“内外有别”与“内外一致”中坚持内宣外宣统筹协调辩证统一;传播主体方面,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立体式合力推进;形塑视角方面,“他塑”与“自塑”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表达方式方面,立足本土与融通中外相统一。  相似文献   

7.
国际新闻隶属时事新闻范畴,是对新近发生的、读者普遍感兴趣和关注的国际上重大事件的报道。作为以编发新华社通稿为主的省级党报,怎样做好国际新闻报道,尤其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以及各报扩版后纷纷给国际新闻版更大、更多版面的背景下,应该成为我们不断探索和深化的一个课题。其中,窃以为于省级党报而言,特色是增强国际新闻报道竞争力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国际舆论斗争复杂化,主流媒体作为国际话语传播的重要渠道,如何创新对外传播并承担起建构国际话语权的责任值得思考.在中国长期处于话语低谷,遭遇话语逆差的背景下,要利用模式创新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有效力和影响力.东南卫视推出的政论节目《中国正在说》结合新媒体因子,在国际话语传播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本文将...  相似文献   

9.
【目的】梳理研究全国两会报道,为中国主流媒体重大报道创新探索国际传播的新路径。【方法】文章以2023年新华社英文客户端的全国两会报道为例,介绍专题、时间线、裸眼3D海报、动画短片等国际传播实践,提出对主流媒体使用英文客户端进行国际传播的建议。【结果】研究发现新华社英文客户端通过议题设置、话语创新,优化叙事表达,回应海外关切,推出精品力作,生动阐释中国主张、中国方案和中国成就。【结论】中国主流媒体国际传播需坚持守正创新、用心用情,才能在重大时政主题“新闻大战”中领跑。  相似文献   

10.
2022年,安徽广播电视台利用多频道、多平台媒体资源,全面展示了“安徽这十年”发展成就。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切入,紧扣融媒体特点,以安徽广播电视台相关报道为案例,深入分析其传播模式,以期为相关重大题材融媒体创新传播提供实践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翟桓 《新闻爱好者》2018,(11):25-28
构建我国对外话语体系,是我国参与全球治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我国国际形象的迫切需要。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的要求,构建以中国为主题的内容体系,发挥领导人的龙头引领作用,整合对外宣传力量,设置对外话题,搭建对外宣传平台,创新对外表达,提高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2.
对外新闻报道是一国通过大众媒介对具有国际认知价值的事实信息向他国进行的传播,它既是一种动态的话语行为,也是一种文化交往活动。这种具有跨文化特性的话语表征折射着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文化信息和价值观念。从文化话语的角度解读,对外新闻是语言使用与非语言材料融合之后形成的话语结构,既包含着意义的表述,又连接着认同的形成。中国的对外新闻媒体在话语多元与话语平衡方面均做出了改进,在此基础上应该选择积极的与共同的文化价值观进行传播,从而提升中国的对外传播能力,构建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话语。  相似文献   

13.
根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论述,梳理与分析了四个问题:一是中国国际传播的使命;二是习近平对国际传播的高度重视;三是积极推进国际传播叙事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四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推进国际传播工作.  相似文献   

14.
提升国际话语权,必须让国际社会听得到、听得进中国理念、中国立场、中国主张。要创新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叙事方式和国际战略传播平台,重点解决好“讲什么”“怎么讲”“用什么讲”的问题,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际新闻报道日渐成为中国媒体的一个重点工作.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报道类型.从中央级媒体到地方媒体,都开始重视国际新闻报道.不少地方媒体在国际新闻报道上,虽然没有第一手资料,但是也开始日渐形成规模,提倡更多的报道策划和板块设计.甚至大量没有采访权的网络媒体也开始在这一方面着力,通过编辑和整合传统媒体的国际新闻报道,形成一种新的国际新闻阅读平台.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21,(3):28-36
人类社会进入"后疫情"时代,政治、技术、文化领域的宏观变迁深刻嵌入国际社会的信息传播机理之中,促动着我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革新。因而,在新形势下拓展出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建设的新内涵、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从国家身份建构的话语调适、话语应对模式的重建、全球信息价值观的重塑三个方面提出我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建设的价值维度转向,并从理念路径、技术路径、文化路径等方面描摹出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的实践重构图景,以期在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后疫情时代,为提升我国的话语软实力提供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梅婷  袁谦 《传媒》2014,(21)
正2014年3月26日,美国独立性民调机构发布《新闻媒体状况2014版》,对2013年~2014年初的美国新闻业状况进行报告。其中六大发展趋势的第1条即为30家最大的数字新闻机构拓展全球覆盖,积极进行国际新闻报道。Quartz仅成立2年,在伦敦、曼谷和中国香港已经设有驻地记者。该报告预测,未来10年美国将不断强化国际新闻报道。随着国际联系的加强、国际社会的扩大以及全球化的深入,国际新闻的地位变得日益重要。各国寄希望于媒体机构的国际新闻议程的设立,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发展故事是中国新发展理念与实践相融通的光辉结晶,是中国脱贫攻坚胜利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成果.对外传播中国新发展故事具有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公共知识产品、推动构建新发展国际话语体系的重大意义.在国际语境中讲好中国新发展故事,需要进一步厘清传播理路和增强实效性,不断拓宽叙事空间、弥补认知鸿沟,构建多主体、多维度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9.
20.
通常意义上,对外传播是指一个国家或文化体系针对另一个国家或文化体系所开展的信息交流活动,其目标是要信息接受国了解信息输出国,培养其友善态度和合作愿望,并创造一个有利于信息输出国的国际环境,取得最高程度的国际支持和合作。我国对外传播的目的是“宣传自己,消除误解,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