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系统全面地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著作,它的诞生不仅标志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也是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基石。文章从社会环境育人、价值观念育人和实践育人三个维度出发探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现实的个人”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理念,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增强教育理念创新、促进教育环境优化、深化教育实践磨砺,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提供启示意义,彰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追求人的自由、实现人类解放,始终是马克思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青年马克思在对异化问题不断深入地探讨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分工是异化产生的根源,进而在对分工的探讨过程中,创立了唯物史观,并指出消灭分工是消除异化,实现人类解放的现实道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对于"人"的认识一直是哲学上的重要问题,从雅典德尔菲神庙门楣上"认识你自己"到马克思,对"人"的讨论成为哲学史中永恒的话语。马克思、恩格斯的重要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形成,"现实的人"概念的提出是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学派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也是马克思由旧唯物主义向唯物史观转变的标志,"现实的人"为马克思唯物史观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李骥云 《考试周刊》2011,(61):35-35
本文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背景及其主要内容,着重阐述了“现实的个人”这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前提和出发点。并指出这一理论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7.
本文分析了马克思经典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以马克思对"人"的理解为开始,分析了产生片面的原因,从而提出了解决的方法——消灭旧式分工,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私有制,消灭旧式分工。  相似文献   

8.
“现实的人”与“现实的个人”是什么关系?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中,译者将wirklichen Menschen译为“现实的人”,将die wirklichen Individuen译为“现实的个人”,这为我们识别两者提供了文本依据。由于两者的内涵在历史唯物主义范畴内有着相对一致性,所以其自我区分的动力相对较弱;致使其要做相对明晰的自我区分的动力,则来自于“抽象的人”和“抽象的个人”这一对范畴。通过观察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个人”的若干用法,笔者认为,“现实的人”与“现实的个人”的区分虽然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但不能不做任何区别而加以混用。  相似文献   

9.
10.
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就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内涵以及实现的条件作了全面、科学的论述。而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增强了人的独立性和主体性,也增强了人的平等意识和开放意识,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12.
在哈贝马斯看来,个体同一性须与道德相结合。个体同一性是个体与社会相统一的结果,因而传统的心理分析丧失了存在的基础。个体同一性抵制外在社会不合理的压制,从而避免情感煎熬之苦。个体同一性应该在交往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发展逻辑来表征。对自我同一性概念形成的发展过程,有三个理论派别进行了研究。这些派别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但它们没有一个能成为具有解释能力的流派。在哈贝马斯看来,自我的发展必须与道德的发展统一起来,自我的发展应解决好外部条件,自我的发展应与社会的普遍交往水平相一致,并且使自己在交往中具有合法性。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解放理论将终极价值指向放在现实的个人身上,目标就是自由个性的个人主体的历史生成。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实中国出现了个人生存发展问题的新问题。马克思的个人解放理论作为一种理想性的理论与我们的个人生活现实产生某种张力。如何将马克思个人解放理论的研究与现实的中国社会发展结舍、保障个人权利以加快个人的解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是一个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对"共同体"理论进行了科学系统的阐述,从人的自由解放的角度区分了真正的和虚幻的两类性质不同的共同体。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一方面个人与共同体关系在阶级社会里体现为二者的对立,从而表现出这种共同体的虚幻性;另一方面,个人只有在共同体中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虚幻共同体只是共同体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5.
16.
欧光南 《培训与研究》2008,25(10):40-44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唯物史观的诞生地,其唯物史观的确立是以人为出发点,并与人的本质及其发展的科学揭示与阐释交融在一起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内容,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有关人的本质认识的前提、人的本质的科学规定、人的本质的决定基础、人的本质的社会历史性质、人的本质发展的理想状态及其实现的条件与途径。同时,《德意志意识形态》对上述有关人的本质认识的系统阐释又是建立在其对人的本质考察的动态生成分析方法基础上的。这个分析方法是关于人的本质认识问题的方法论革命,对人的本质认识从而整个人学理论研究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历来易学研究,《小象》不受重视。以语料库的概念和语篇分析的手段对其分析显示,《小象》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其重复/省略部分,是我国古代文献中极少见到的一种语言现象极为丰富的集结,为我们研究古代汉语语言衔接问题开了一个天窗。更为重要的是,《小象》“爻辞之言—爻象—原因目的结果推论/判断”的思维三段式是不同于希腊思维传统的、具有中国特征的言—象—意思维方式两大分支中的一支。同时,注重386爻每一爻小象的落实到位,这种细致、清晰和理性的思维模式正是展现了中国传统的整体、局部和细节动态关联思维特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深入地探究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这既是对他们以前的思想中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完善,也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以较少的异化词汇阐述着最明确的异化思想。异化本质上是社会现象而非自然现象,是经验条件中现实个人社会本质的表现。《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异化思想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思想具有内在、明晰、严谨的逻辑关联性。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揭示历史发展的经验现实的基础上,借助于异化,实现了对现实的反思和批判以及对历史进程的科学描绘,真正实现了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从形而上的层面向人们展示了人类历史演进的内在机制,是强式的哲学话语论证但缺乏经济学的理论支撑,只是到了《资本论》时期,唯物主义历史观才不是假设,而是科学地证明了的原理。  相似文献   

20.
高校管理理念是为高校的教育过程提供指引和指导的关键因素,体现为一种教育的价值观,解决了高校教育活动的方向和准则的问题.而个性化和统一化则是在长期的高校管理理念演变过程中出现的两种不同的教育管理价值取向和追求目标.文章在深刻认识二者的本质区别和探讨不同历史背景下高校管理理念对二者不同选择的原因的基础上,展开了对二者对立统一的辩证思考,并结合当前的社会背景,提出了高校理念的新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