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意识到了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历经第一次国民革命失败后,我们党审时度势郑重提出“一手拿传单,一手拿枪弹”的口号,认为只有将宣传思想工作融入到党的武装斗争中,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文章通过结合我们党在不同时期宣传思想工作开展的时代条件、出场语境等对建党百年来宣传思想工作发展脉络进行系统梳理,厘清党在不同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精神实质,阐述了中国共产党进行舆论宣传工作的实践原则,最终通过对党的百年经验总结对新时代我们党的舆论宣传工作提出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刘晴 《职教论坛》2023,(3):24-30
职业教育形象是社会大众在感知、接受、体验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活动时,对职业教育的存在、表现及运行的总体印象和综合评价,表现为客观性与主观性、稳定性与可变性、差异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形象”这一命题,有着理论观照现实的“语境”:关涉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是其所是”,促进职业教育创新改革“能其所能”,推动职业教育服务发展“成其所成”。作为典型的关系型范畴,职业教育社会形象的主观构建要从“他者”的视角,超越“内涵建设”,把握职业教育“立德树人”与构建职业教育形象的内在规律;要透过“文化间性”,遵循职业教育“工匠精神”与构建职业教育形象的文化逻辑;要专注“社会互动”,制定职业教育“服务发展”与构建职业教育形象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视界内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必须贯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性原则,明确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边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核心和基础,彰显学科属性;注重学科借鉴,在与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良性互动中增强学科依托,从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性论题,从以“美”的视角看待思想政治教育转向探寻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内在美,这种转向具有鲜明的时代境遇。思想政治教育“环体”变化的时代要求、“客体”变化的现实诉求以及“介体”变化的实践需求,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性由潜在走向显现。基于“审美性”的价值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性具有巩固价值自信支撑、体现美好生活追求、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当代意蕴。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性生成机理,通过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感性之美、方法知性之美、真理理性之美以及要素和谐之美、教育过程之美、系统格局之美等,从“静态要素”与“动态机制”的双重维度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性培育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5.
我国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后,对于人性的研究成为我国学界研究的热点,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而这又和我国的和谐社会具有什么关联呢?为此,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与社会和谐的内在关系就显得十分必要.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在课程准则上要求受教育者遵循所属阶级的道德观,也包含了对受教育者在日常生活行为上的规范;一旦受教育者的个人行为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向演进时,那么整个社会群体的关系也就开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范的社会关系趋向一致,从而使得整个社会达成稳定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与重要载体,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培养。高校要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改革、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素材、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载体、转换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等维度全面发力,进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生成。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认同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范畴,二者之间有机、辩证的相互关系具体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上。作为个体社会化的主要手段,思想政治教育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达成社会认同的重要渠道,更是主流意识形态寻求社会认同的根本途径;作为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信仰、价值和行动取向的集中体现,社会认同是发端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规律上的一项重要要求,是融入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所在和所需工具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修辞是通过对话语的调整与修饰,以实现思想掌握群众的语言艺术方式。话语修辞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说服力和有效性,在促进适切地达意传情、有力地说服教育、深度参与人的精神建构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修辞活动中,常会遇到诸如修辞幻象与话语失真、言难尽意与话语隔阂、修辞悖论与话语遮蔽等困境。对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修辞要以事实为底线,以理性为主导,以存其“真”;克服言意矛盾,消解语言冲突,以去其“隔”;坚持修辞明理,促进话语融合,以降其“蔽”。  相似文献   

9.
话语是思想的工具和载体,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起着关键性的媒介作用。新时代,随着全球化话语的渗透、网络流行语的发展、主流意识形态的淡化,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不可避免的现实困境。因此,必须针对思想政治话语进行优化,通过转变话语理念、优化话语内容、丰富话语方式、拓展话语场域、提高话语主体素养,从而实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政治认同概念虽是源自学科借鉴,但也有着自身鲜明的学科特色与价值导向,它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与实践探索,并且形成了独特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遵循“主体对客体的认同”逻辑原则,可以将这一概念的内涵解析为主体维度的阶级认同和客体维度的政党认同、国家认同和使命认同三个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政治认同的功能提升,需要坚持政治引领,强化政治认同的主心骨;坚持教育引导,深化政治认同的文化场;坚持创新引航,优化政治认同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特点。本文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机制、手段、方式以及工作人员的素质等方面分析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要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宏观环境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给大学生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许多新的影响、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如何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宏观环境,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中国发展的态势、复兴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与此同时,中西方之间的意识形态话语权之争已经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变化,要求我们深刻认识新时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重要性;对社会各类突发事件、敏感问题做出更为及时有效有力的回应;积极有效抵御西方敌对势力的思想文化渗透,巩固发展主流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4.
国外文化、教育者自身观念、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等因素从多个角度不同层次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由于传统教育手段的局限日益突出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迫切需要创新发展,网络载体、校园媒介、新兴媒体等应该受到更高程度的重视并被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育人工作的中心环节。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高等院校思政教育提供了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广阔平台。文章结合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普遍形式与特点,以思政教育队伍主体——辅导员的视角,针对思政教育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思考、研究。  相似文献   

16.
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大背景和大学生群体的分析,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是高校长期的重要政治性战略任务.进一步论述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新时代条件下,中国的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我国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基本路线得到了补充,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主要矛盾变化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更加明确,报告的主题以及关于"意识形态教育"、"建设美丽中国"、"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等的提出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完善,"树立文化自信"则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了鲜明的重点。文章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进而分析新时代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紧跟时代发展,不断满足时代需求,为新时代培养所需人才。本文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迎来的新机遇、面临的新挑战、提出的新要求出发,从"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三个方面,提出新时代背景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需要从教育理念人本化、教育主体协同化、教育内容生活化、教育方式交互化、教育环境人文化等方面进行内涵建设。通过在"交往对话"中变革,在"以人为本"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从主体性到主体间,寓教育性于生活化,实现供需双方新的协调平衡,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供给的引领性、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相似文献   

20.
伴随人们对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对于教育的关注和重视也显著增加,大学生的比例和人数也伴随明显上升,因此对于当前时期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和认识尤为重要,也是引导大学生正确工作的关键。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目前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新的教育方法成为教学研究的关键和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