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出版实现了长足发展,但依然存在影响力较低和原创动力不足的状况。文章通过统计近年来中国科幻小说出版的原创数量和引进数量,以及2012年至2019年开卷畅销书排行榜中科幻小说的在榜情况,从原创科幻小说与引进版科幻小说的出版数量对比、畅销书市场中科幻小说的表现等方面来分析现状和问题。目前,中国科幻小说出版存在受众范围狭窄、多样化娱乐形式分散受众阅读科幻小说的注意力以及科幻文化产业落后导致原创动力不足的问题。为改善中国科幻出版现状,出版者应积极扩大受众范围,联合多方力量增强原创动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幻文学长期以来处于主流文学边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旨在梳理百余年中国科幻文学的译介、创作与出版传播的历史进程,阐述不同阶段科幻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总结其特点趋势;探究科幻文学崛起的原因及差距,并展望新世纪科幻文学未来的发展前景.以期引起更多的读者和研究者关注中国科幻文学.  相似文献   

3.
宇宙展览馆     
时间移民,刘慈欣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4年12月中国的科幻迷没有不知道刘慈欣的,刘慈欣是中国科幻小说界最高荣誉银河奖的九届得主,实至名归的中国科幻文学之王。中国科幻小说近年来在世界科幻文学的舞台上崭露头角,主要是得益于刘慈欣的《三体》系列科幻长篇的出版、畅销、外译、改编。他的作品宏伟而绚丽,空灵又不失厚重,受到中外读者的热烈追捧,产生了巨大影响。毫无疑问,在刘慈欣跻身世界一流科幻大师的同时,  相似文献   

4.
科幻小说初创于19世纪的欧洲,后传入美洲,在亚非地区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世纪30-60年代是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科幻作品的出版量大,读者众多,创作群体庞大,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幻作家.50年代末,科幻小说的出版热潮出现退却的趋势,西方科幻小说逐渐进入了平稳发展时期,在欧美畅销书排行榜上,科幻小说始终占据着第三或第四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中国档案》2020,(2):72-73
美国:举办展览庆祝国家科幻小说日国家科幻小说日是美国科幻小说爱好者宣传和交流科幻文化的一个非正式纪念日。为庆祝国家科幻小说日,2020年1月2日,匹兹堡大学图书馆在希尔曼图书馆举办展览,展示与科幻小说相关的馆藏档案。策展人Rubin介绍,展出的展品主要包括3类:第一类是通俗杂志,这是一些杰出的科幻小说作家早期出版作品的重要平台,20世纪20-50年代,通俗杂志广泛流行,Ray Bradbury和H.G.Wells等著名作家都在通俗杂志上发表过作品。第二类是平装书,时间跨度为20世纪50-80年代,这一时期,许多科幻小说家不再在杂志上发表短篇小说,开始创作长篇科幻小说,并由此产生了大量纸质科幻小说书籍。第三类是科幻迷们自制的科幻杂志,包含对科幻电影和科幻电视剧的评论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国内学界对鲁迅作品在海外的译介与出版史关注较多,但对其在拉美地区的译介与出版的关注却相对贫瘠。左翼出版、世界文学及汉学研究构成鲁迅作品在拉美译介与出版的三个动力源。通过对鲁迅作品的拉美译介与出版史进行爬梳可发现,使用共鸣策略,推动本国经典文学作品外译,加强与海外汉学家的联系,对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西方戏剧在中国的译介出版及其道德价值传播为对象,文章简要梳理了西方戏剧在中国的译介出版状况,探究了其道德价值传播的源起,从通过剧本改编实现道德价值重构、通过副文本和文本的互文实现道德价值彰显和通过多元传播路径助推道德价值弘扬等方面归纳了其道德价值传播路径,简要评述了其对当下戏剧译介与出版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从2010年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系列创造出40万的销量后,人们似乎终于看到了科幻小说久违的繁荣.于是从201 2年开始,图书界开始了一场豪赌,一大批科幻小说进入了读者的视野.然而,科幻小说的春天真的到来了吗? 中国科幻没有黄金时期 中国的科幻小说出现得很早,一般学界认为,中国第一部原创的科幻小说是《月球殖民地小说》,作者是荒江钓叟,时间是1904年.从那时算起到今天,中国的科幻小说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期间虽然有过郑文光的《从地球到火星》、叶永烈的儿童科幻作品《小灵通漫游未来》、童恩的《珊瑚岛上的死光》、钱莉芳的《天命》、刘慈欣的《三体》等一批优秀的作品问世,但科幻小说在中国始终没有摆脱"小众"的地位,也没有迎来真正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代文学承担着"描述中国和对话世界"的责任.追溯中国著名作家莫言作品在海外的传播历程,可发现日本翻译界和出版界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日本译介和出版莫言的文学作品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最初学者于杂志进行作品介绍,至译介后进行诘责,再到著名学者的力捧和推介;从特定出版社的参与,到后期大型综合出版社的介入,莫言作品数十年间在日本的传播走过了由试水、质疑到接受、认同的曲折历程.在这一过程中,对莫言作品的译介和出版逐渐呈现译介书目最多、销售量巨大、译作载体高权威性和高学术性等特征.从这一角度来说,从译介和出版两个层面深入探讨莫言作品在日本近30年的传播情况,对于研究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世界之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任增强 《出版广角》2013,(15):16-19
英国是中国古典诗歌在西方传播的第一站。古典诗歌在英国的传播与译介研究著述的出版可划分为16世纪的发端期、17世纪的沉寂期、18至19世纪的发展期与20世纪的繁荣及回落期四个不同时段。考察各时段中国古典诗歌在英国的译介与研究,可以发现,其流布具有源远流长但中有停滞,重译介而轻研究,首倡之功大但研究后劲匮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科幻小说(以下简称科幻)在澳大利亚颇受欢迎,但本国出版的却甚少。科幻兴衰多从本地书店、作家、文学活动和书迷文化中体现出来。地方目录中缺乏科幻归咎于文学势利,但幻想类型及外版科幻却毫不逊色。科幻、幻想小说科幻是人们对世界推断和认识产生的故事,常以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2月,童趣出版有限公司隆重推出了著名科幻作家杨鹏的《校园三剑客》系列丛书。《校园三剑客》是目前国内篇幅最长的少年科幻小说,共计70余册,600万字。该书也是杨鹏自1995年以来全力打造的儿童文学及科幻新品牌,被誉为“中国的蝙蝠侠”。该系列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多项国家级大奖。以“校园三剑客”为主角的科幻话剧《带绿色回家》系中国第一部大型科幻话剧,投资200余万,  相似文献   

13.
万滢安 《出版科学》2023,(1):109-119
以民国童书译介出版的经典化策略为研究内核,可以被视为一个管窥知识生产的社会形塑力是如何与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性转向相联结的有效切口。知识生产模式是译介书籍在异域社会文化语境中被现实化和具体化的关键因素,也是译介书籍在主流文化圈被接受认可而获得合法性经典地位的必要手段。话语动态式、书刊互文式、诗性与商业整合式和译创承续式的独特知识生产模式糅合了知识生产的“在场”和“关联场”,合力将源语国的儿童文学经典形塑为目的语国的译介经典。跨民族、跨地域的文学再经典化过程实质上是译介出版知识生产系统化的过程,是中国本土儿童文学独立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一、德国图书在中国翻译出版的历史回顾 德国图书的传入、译介、出版始于明代欧洲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来华,其中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对德国图书传人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红丽 《出版发行研究》2017,(10):109-111,90
以美国文学为主的北美文学在20世纪已经具有了世界性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北美文学成为1980年以来我国译介和出版的重点.本文回顾了1980年以来我国北美文学翻译和出版经历的三个重要阶段及其特征,为读者和研究界提供了一个北美文学在中国的出版传播脉络.  相似文献   

16.
典籍译介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和国际话语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我国蒙学经典之一《三字经》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人生体悟和人伦关系准则,译介历史漫长,译本繁多,学术研究成果丰富。德语译作由德语为母语的译者自主自发译介,融合译者主体的研究、翻译、阐释、介绍、出版、传播等内容。宏观层面的德语译介传播史梳理和微观层面译本特色分析表明:百余年来,以《三字经》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在人类多元文化系统中始终对世界有吸引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胡愈之在译介出版工作中积极传播西方科学知识,推介先进思想,为我国的翻译出版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他译介出版的国外书刊特别是《西行漫记》,在出版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推动中国现代性进程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胡愈之对译介出版事业的热情执着及其民族情怀、译介理念不仅在当时发挥了时代先锋的作用,而且为今天的翻译界、传播界树立了职业标杆,值得学界进一步开展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科幻小说(以下简称科幻)在澳大利亚颇受欢迎,但本国出版的却甚少.科幻兴衰多从本地书店作家、文学活动和书迷文化中体现出来.地方目录中缺乏科幻归咎于文学势利,但幻想类型及外版科幻却毫不逊色. 科幻、幻想小说 科幻是人们对世界推断和认识产生的故事,常以先进技术虚构未来.科幻、幻想图书占比可参见墨尔本四大书店数据.  相似文献   

19.
梭罗在中国的传播接受史并不像国内学界一般所认为的那样,最早可以追溯到1949年徐迟翻译的《华尔腾》的出版。事实上,1926年郑振铎的美国文学介绍应该算是梭罗在中国译介的起点。此后,曾虚白、张越瑞、徐迟、郁达夫、林语堂等人或评述或引用或译介了梭罗的作品。在这段时期内,虽然由于中国国内特殊的政治现实、接受语境等诸多因素制约,梭罗在中国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但这些介绍和评论毕竟是梭罗在中国传播和接受的滥觞,对于研究20世纪早期的中国出版史和中美文学交流史具有典型的个案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数字出版研究是当前传播和出版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以数字出版为关键词对中国知网五个数据库进行了跨库检索,在此基础上勾勒出我国数字出版研究的三个发展阶段。正如数字出版产业本身发展并不成熟一样,中国数字出版研究也存在某些明显不足,传统出版行业的突围、版权体制的改进等是当前数字出版研究领域亟待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