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红色文化凝结承载着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彼此交融的历史现实,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发展内在相通、耦合关联。红色文化中涵养的政治认同、民族情感、身份认同等因素,是民族共同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内容,对进一步增强青年学生“五个认同”,消解各类错误思潮冲击,构建立德树人多维支撑等具有重要价值。只有充分挖掘红色文化中蕴藏的民族团结进步因素、利用好高校课程体系育人主渠道、有形有感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手段、延展社会教育平台等多方发力,才能实现高校红色文化传播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2.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背景下,为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根据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发展回顾与研究现状,针对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发展存在问题,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内涵作为思想基础,从五个认同出发,对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理论内涵进行丰富,并提出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发展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进一步对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人才培养爱国意识、能为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指明方向和主线、能为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奠定思想基础,其政治基石是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发展的动力之源。因此,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建设应以时代为观照,把握学科发展方向;以多学科视野构建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基础理论体系,强化学科内涵;注重培根铸魂,加强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人才培养;增强共同体意识,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民族工作中占据系统性地位,鉴于此,论文首先从历史更迭中的“大同”思想、马克思主义“共同体”及来自于世界其他民族工作的经验性反思这三个方面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创生逻辑进行了论证;然后从“五个认同”和辩证法出发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在场逻辑进行了阐释;最后从做好民族工作的内在要求及各族人民的愿望两个方面论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未米逻辑。论文通过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重逻辑米深刻论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哲学意涵,旨在建立一个有机能动、充满活力且具有相同目标的价值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团结一致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前提条件,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将多民族拧成一股绳,是目前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基础,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出发,根据现实内部和外部现状出现的认同问题,提出维系民族情感和国家认同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建设路径在于在意识形态方面加深...  相似文献   

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师范院校应积极服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为深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持续推进教学科研一线教师政治引领和思想建设,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入教材。积极探索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到师范生培养和在职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开发专门课程,为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供师资支撑。搭建体系内部帮扶平台,精准对接提供中西部少数民族区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需人才、课程和资源,能够有效提升援助水平。  相似文献   

6.
以藏族弓箭文化符号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讨论体育符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体育方案。研究认为,作为体育符号,藏族弓箭文化符号具有符号的一般属性,在民族聚居区又具有特殊性,更容易被各民族群众接受和认可,通过象征表达意指,心理认知和情感体验更加深刻,是催生中华民族共同情感的重要工具,使中华民族共同体实现具象化和人格化。藏族弓箭文化吸收大量汉族文化符号,有利于藏汉文化融合,与中华文化交融共生、共传、共享,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祖国的繁荣昌盛与藏族弓箭文化发展息息相关,休戚与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保障。通过挖掘藏族弓箭文化符号的价值意蕴,讲述弓箭故事,对弓箭符号进行编码,积极组织弓箭活动,在弓箭实践中进行符号解码,民族聚居区的各族人民能够直观地、感同身受地感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存在,潜移默化的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藏族弓箭文化符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加强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拓展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与视域,提升体育文化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7.
以中学生党史教育为切入点,既是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的实践,也是贯彻落实当前全民学党史的需要。通过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有一个深层次的认识,进一步明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学生党史学习之间的关系,并明确其与认同党的历史,认同党的领导的主要关系。主要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特殊地位以及在中学开展党史教育的重要作用,并引出借助思政课学习党史等教育手段、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等路径。  相似文献   

8.
以中学生党史教育为切入点,既是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的实践,也是贯彻落实当前全民学党史的需要。通过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有一个深层次的认识,进一步明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学生党史学习之间的关系,并明确其与认同党的历史,认同党的领导的主要关系。主要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特殊地位以及在中学开展党史教育的重要作用,并引出借助思政课学习党史等教育手段、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等路径。  相似文献   

9.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和国家部署民族工作的主旋律和最强音,中国武术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具有先天优势和积极作用。基于此,通过文献资料、历史考察、逻辑分析、归纳演绎等方法,本研究在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概要及其意蕴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国武术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支撑价值,并进一步指出中国武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即中国武术与中华文化互融共生的意识,铸牢文化认同;中国武术与中华民族互动共存的意识,铸牢民族认同; 中国武术与国家命运互联共荣的意识,铸牢国家认同。最后,研究提出中国武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方略,即同心同德:阐释好中国武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蕴含;同心同向:把握好中国武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站位;同心同行:设计好中国武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动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关于中华民族作为整体性存在的社会意识,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基石。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对共同体意识培育、共同体理念树立和共同体发展建设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树立关于国家、历史、民族、文化、宗教的正确观念,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大团结,以“认知—认同—自觉”的结构性内涵,指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价值目标;在现实中,应着眼于主体、客体、环体、介体全链条,从机制构建、环境营造、文化浸润、网络引导、实践强化等方面,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高职院校是加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阵地,要充分认识民族团结教育的重大意义,肩负起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伟大使命。面对意识形态斗争的严峻复杂形势,高职院校应着力构建科学的教育教学体系、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深入开展“五史”教育,多措并举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2.
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民族团结得到空前加强,在此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系着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中职院校的思政课程能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中职院校的思政课程建设中,能提升思政课程质量,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高校的特殊实际决定了思政理论课中必须将民族团结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合作学习既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与实效性,也是铸牢各族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内容融通与目标互赖是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运用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思政理论课各门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制定合作学习方案...  相似文献   

1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科学论断.文章缕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的时代背景,同时分析了学界相关学者对其概念、内涵的阐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具体实践方式的建议,主要采取宣传教育、社区教育、干部教育、学校教育、网络教育等形式.  相似文献   

15.
以藏族传统体育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基于群际接触理论,通过外因、内因解读藏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叙事过程,意在为构建新型民族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依据。研究认为:外因是诱因,能吸引、召集人群,为国家方针政策的宣讲提供平台,间接提升族群内部对国家的认识、认知;内因是驱动力,作用于群际之间,通过区域比赛、集体参与、身体文化符号、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促进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互学互鉴,在互动中提升族群的交际与融合,推动民族关系由地域共同体向精神共同体转变。并认为:在认知层面、行为层面、情感层面的交往、交流、交融,能够凝聚人心,产生共鸣,减少偏见,降低群际焦虑,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机制。  相似文献   

16.
叙事是一种纽带,凝结着叙事者和接受者的情感世界。作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承载着五十六个民族共有的记忆与情感,标识着中华民族大家庭共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叙事方式铸牢边疆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立足边疆各族群众地位平等的事实、团结和谐的事实和生活向好的事实,讲好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的故事,通过叙事话语、叙事形式和叙事策略的实践理路,润物细无声地夯实边疆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根基,从而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往实里抓,也往细里做。  相似文献   

17.
舞龙习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仪式象征与生命隐喻,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和文化标识。以舞龙习俗作为切入点,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文化认同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内生逻辑。研究认为,舞龙习俗是在国家和地方并存机制的双向作用和影响下形成的以民间信仰为核心内容的仪式活动,它蕴含的原始文化意象和价值诉求已得到了各族人民的普遍认同,并逐步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念、集体记忆和精神纽带,也成为国人呼唤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它所具有的优秀文化基因,对于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抓住“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这一主线,增强各民族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提振民族精神,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8.
从祭祀历史来看,彝汉民族都有有“社”必有树的祭祀传统,都经历过祭祀“大地母神”的时代。土地祭祀仪式所反映的族群认同、家庭关系、农耕生活等共有因素,包含着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有仪式行为规范、家国认同体悟、权利身份认可、道德标准维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质映涵着中华民族深刻的文化认同,作为各民族团结和睦的重要象征,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独特作用。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归纳法,从阐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独特的民族性、传统性和体育性的文化特质出发,围绕文化认同、价值理念和文化自信三维角度论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质视阈下的实践理路。研究认为:茁壮各民族间文化认同、弘扬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唤醒体育文化记忆的三维路径,有助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20.
以文化人,增强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弘扬新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文化润疆的契合点。以文化润疆的深层逻辑,建构新疆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话语,发现:中华体育文化认同是新疆各民族传统体育繁荣发展之魂。多元荟萃的新疆地区民族传统体育与中原传统体育文化血脉相连、历史交融,为构成中华体育文化“多元一体”“嵌合共生”的格局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要把新疆各民族体育文化更加深刻地融入中华体育文化的共生性体系之内,通过它们之间的持续互动以及文化意义的重新赋予与再生产,构筑新疆人民既追求体育文化的多元化和地域特色,又以中华民族共同体生存、发展的整体性为中心的体育文化结构与精神图谱。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文化润疆视域下新疆民族传统体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实践路径:创新机制,以中华体育文化为主体,润泽新疆民族传统体育;以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为目标,加强对新疆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保护和开发;促进体育文化交流互通,讲好新疆体育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