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乾隆撰写的《须弥福寿之庙碑记》说明了修建须弥福寿之庙的缘由,阐述了六世班禅的到来所具有的深远历史意义以及对蒙古王公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可以看出,在乾隆时期西藏与清政府的关系日益密切。原有对该碑文的注释有不妥之处,试一一指出。  相似文献   

2.
由十一世班禅来承德参观带来思考,从须弥福寿之庙由六世班禅而得名班禅行宫,追溯六世班禅之后的历任班禅有几位来过承德觐见清皇帝,有几位没来承德觐见并阐述没来之缘由.  相似文献   

3.
有清一代,由于清廷的大力推崇和扶持,新建和修复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遍布藏传佛教的主要传播和影响的区域。本文以六世班禅大师进京所涉及的相关藏传佛教寺院和建筑的叙述为主,简单涉及了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北京雍和宫、西黄寺、香山昭庙、承德外八庙的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等建筑文化交流和影响,希望抛砖引玉,有更多人能关注这方面的文化艺术交流。  相似文献   

4.
乾隆皇帝对六世班禅承德入觐高度重视,并给予其最高规格的待遇,达到了用武力征服不能达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乔治·波格尔是第一位进入西藏的英国人,在英国侵略西藏地方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他的事迹在很多史料中都有叙述。本文试图从前人的研究成果中找到乔治·波格尔入藏的前因后果,理清这一时期的历史走向,为广大学者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以"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指引民族团结工作的原则,分别从目标、途径、政策措施和制度等方面讲述了民族团结所要做的工作。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团结思想、列宁的民族理论以及中国历届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构成其理论渊源。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团结观进一步发展和充实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思想和民族团结理论,具有鲜明的战略性、创新性和时代性;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理论;丰富和创新了民族团结的实现形式,是新时代维护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理论指引,为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编《民族团结观调查问卷》,对云南德宏民族乡镇、村寨的人群进行调查,了解青少年对民族团结的看法,分析青少年民族团结观的现状、心理结构和水平。为进一步从理论上研究民族团结的心理机制和规律奠定基础,也为我国改进和提高民族团结教育质量提供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支持。  相似文献   

8.
古代画师用精湛而细丽的笔法在六郎庙、稷益庙壁画中描绘了三幅"耕牛图",无论是双牛牵引的耦耕方式,还是单人操作的上曲辕犁,都详尽而具象地勾勒出明代农业耕犁工具的工艺结构型制和地域特征,其中包含着农耕犁具的物理力学特征。山西犁的区域多样性构成山西犁文化和耕犁的科学性,曲辕犁较直辕犁有六大革命性变化,既改善了犁的操作性和力学,也加强了工作效能。最为隐形的变化就是将犁的力学原理进行了变革。曲辕犁的最终形成是在宋代,在以后一直没有太大变化,犁耕农具是中国最为伟大的发明之一。稷益庙壁画轻便型三角犁是黄土高原多山丘陵地区的主要开垦农具。六郎庙壁画犁属于适合平原地区大面积耕种的重型框型犁。综观明代山西这两殿壁画,山西犁文化蕴涵着丰富的中国古代科技内涵,是中华犁文化科技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丰富了中国古代农业科技的历史图谱。  相似文献   

9.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163-165
通过辽宁职业学院等多家高校承办的西藏班、新疆班等针对少数民族的预科班或民族班的实践,对新时期内地民族班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特点及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树立先进典型、制订科学的课程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发挥多种网络媒介作用5个方面,提出了内地民族班民族团结教育的基础保障、关键问题、质量保证、有效途径和搭建重要平台5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今后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深入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新形势下大学生民族团结研究还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需要相关研究人员共同努力,以期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变化了的世情、国情和族情,党的民族团结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不断得到创新,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团结理论就是在理论和实践合力创新驱动下的理论成果。通过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统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有效的宣传教育以及少数民族干部作用的发挥等路径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团结理论大众化,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有效应对狭隘民族主义的侵害,为各民族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政治保障,有助于“民族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建立,使各民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画民族团结的同心圆,为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相似文献   

12.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有必要深入探讨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涵、功能与发展路径。从内容、目标、对象三个角度,可以基本明确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理论内涵。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容包括中华各民族的民族问题、民族关系、民族文化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目标包括"团结"和"进步",二者互为倚靠、不可偏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受教育者,而不仅仅是少数民族受教育者。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应当强调国家观念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而不应仅仅针对某个或某些特定的民族。民族团结教育的核心功能主要表现在"文化""德化""教化"三个方面。"文化"功能是指通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科学理性水平的提升;"德化"功能是指通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各民族情感、信念和意志的变革;"教化"功能是指通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的自立自强和自我创新。随着形势的发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面临"文化"相对薄弱、"德化"有待加强、"教化"有待提升等挑战,应从解决语言问题、物化问题和普遍问题三方面着手和用力,有效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在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的斗争中应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再教育,学习好新疆发展的历史,反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西化”、“分化”的图谋,提高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性、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隐性课程的潜在性与民族团结教育渗透性需求是一脉相承的。民族预科教育基地隐性课程在教师的民族文化素养、学生的民族文化风俗、民族红色文化等方面都蕴藏着丰富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重视基地文化环境建设、挖掘师生民族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加强基地制度管理等实践是民族预科教育基地隐性课程中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发挥效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高校民族团结教育面临的挑战、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和加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途径这四个方面。文章在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6.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我国民族院校及民族地区大专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爱国主义教育,理论性、政策性、现实性、知识性和导向性很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及当前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工作的需要,该门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材体系建设方面的改革日益迫近。在所有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中,尤其要大力突出和强化民族团结教育。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实现民族团结的重要保证、先决条件、重要环节、政治基础、核心力量、根本途径、关键因素、思想基础和最终目标九个部分阐述了邓小平同志民族团结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将之与新疆的实际联系起来,从民族团结关系到祖国统一、国防巩固、社会稳定以及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三方面论述了这一理论对新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清代边疆问题与国家“大一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边疆问题而引发的"边患",自秦以来,一直是历代中央王朝所面临的严重威胁,几无一个王朝无"边患"。至清代,清王朝所面临的边疆问题,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与之前的历代王朝有所不同,更复杂、更尖锐、更严重,也更难解决。概而言之,既有民族问题,又有统一与割据甚或分裂的问题,更有列强的觊觎与侵略。如何应对或解决这些复杂的边疆问题,不仅关系清王朝的存亡,也关系到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清朝以民族"大一统"观念取代了以往的华夷之辨,以这种新型民族观念为指导,通过各种措施,推进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进程,较成功地解决了之前历代王朝难以解决的一些复杂的边疆问题,其做法值得总结和重视。  相似文献   

19.
湖南高校一直重视做好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基本上做到了年度工作有目标、教育有计划、活动有安排、落实有措施、考核有办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做好湖南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应坚持民族平等、求同存异、育人为本、关怀服务、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通过课堂渗透、典型渗透、文化渗透三种途径,开展好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党的宗教政策教育、爱祖国与爱民族相统一教育、现阶段共同理想教育、民族语言文化习俗教育、民族历史传统教育等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