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这么一位人物,他既不是专门的红学家,也不是学者、教授,就其职业而言,不过是一名小出版机构的普通编辑。虽然极为普通,但在编撰20世纪红学史时,不论如何都要为这位人物写上一笔。就对红学研究的推动和影响而言,他并不比一般的红学家逊色,甚至还要超过他们,因为是他改变了人们阅读《红楼梦》的习惯。此人就是汪原放。一个新的阅读时代的到来汪原放(1897~1980年),安徽绩溪人。评述汪原放对20世纪红学的贡献,需要将其放在《红楼梦》二百多年来传播、接受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此前,《红楼梦》的传播、接受,经过了传抄和刊印两个阶段。从《红楼…  相似文献   

2.
南京红学家孔祥贤经过二十多年的潜心研究和考证,提出了《红楼梦》的原作者是曹頫的论断。他阐述这一观点的专著《红楼梦的破译》最近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一孔祥贤是中国银行江苏分行的研究员,今年74岁。早在1973年,他读了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就觉得其中许多观点不能服人,特别是关于原作者是曹雪芹的论断破绽很多,站不住脚。于是,他阅读了大量研究《红楼梦》的书刊,广泛搜集有关资料,潜心钻研,探本求源,  相似文献   

3.
八十八岁的红学家俞平伯今天乘飞机赴香港作《红楼梦》研究演讲。在首都机场,记者为他送行。他说,早晨五点钟就起来了,六十五年前去香港,香港还象个村落,如今不知变成什么样子了。记者看到他衣着单薄,问他冷不冷,他说他不怕冷。谈到这次乘飞机,老人的童心再现,说“一九三五年我乘飞机,由上海来北京,还瞒着母亲,自那以后没乘过飞机。”因飞机晚点,到民航宾馆小憩.他高兴地说:“真有趣,想不到跑到这里过了半天。”  相似文献   

4.
红学家周汝昌致书天津日报“百科之窗”编辑,感谢在摘刊他的谈《<红楼梦>电视剧》一文时所做的准确精炼编排,称誉编辑是“大手笔”。这位编辑就是天津日报理论部的毛耕刈同志:四十刚过却头发花白;不善交际却文友成群;处世幼稚却文章老成;平时讷讷少语,谈起学术、稿件却滔滔不绝;生活上节俭成习,工作中却舍得用心血浇灌他人果实;同志间芥蒂不存,对稿件却疾误如仇,穷校  相似文献   

5.
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总字数达460余万的10卷本《俞平伯全集》,完整地展示这位学问家平生道德文章的风貌,呈现于世人面前。 俞平伯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他学贯中西,治学严谨,著述颇丰,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领域里成就卓著。他早年积极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是白话新诗创作最早的先驱之一,也是有独特风格的散文家。他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包括对小说、戏曲、诗词的研究,都有独到的创见和深厚的造诣。在红楼梦研究领域的一系列著述、考证尤具有开拓性的意义,是享有盛誉的“红学家”。  相似文献   

6.
7月26日下午,宁夏图书馆和新消息报社合作的暑期重档,第49期塞上人文论坛盛大开讲。这次隆重请出的是我国著名作家、著名红学家刘心武先生,他带来的讲座是多年的心血之作——红楼梦真相。  相似文献   

7.
说来也属巧合,殷梦霞与刘文莉都是四川人,一个温婉,一个豪放,不同的两种性情互为印照,《红楼梦》幸矣。一前日龚风光君送一册《红楼梦人物医事考》给我,期待我为此书作一点评论。这是他做的选题策划,缘起于编辑陈存仁《津津有味谭》的系列。因陈医师与香港红学家宋淇先生曾经讨  相似文献   

8.
在浩浩荡荡的红学研究队伍里,有一项内容可能是红学家们所忽略,却是我们新闻人所注意到的,那就是《红楼梦》中多次提到“新闻”这个词语,几次言及新闻的相关内容,并且与现代新闻有了很多相近的特性,这对于我们考查新闻的起源和发展,探讨新闻的价值取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红学家周汝昌曾说:"曹雪芹一生都在思考着一个人生命题:就是人应该怎样活着?应该怎样与他人相处?"细读《红楼梦》,这种平和的人生命题遍布在巨著的字里行间。读过《红楼梦》的人,是否考虑过这样一个命题:在多数不幸女儿  相似文献   

10.
《出版参考》2012,(27):26
本刊讯(记者韩阳)9月22日,《红楼梦新证》(增订本)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华书局副总编辑顾青主持,刘梦溪、周岭等学者、红学家以及周汝昌先生的家人出席了发布会。与会者回忆与周汝昌先生交往的细节,表达了对周先生的深切缅怀,同时高度评价了他的红学贡献。《红楼梦新证》是红学史上最具里程碑意义的集大成之作。出版以来获得胡适、顾随、张伯驹、李泽厚、刘再复等海内外名家的一致赞赏。中华书局此次再版以1976年  相似文献   

11.
刘心武,当代著名作家、红学家。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就秦可卿等专题进行系列讲座,引发了较大的争议。在没读《刘心武续红楼梦》之前,我想作家刘心武同时又是著名的红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红楼梦》创作的文化渊源,曹寅藏书一直备受红学家们的关注。《楝亭书目》是曹寅于晚年编撰的私家藏书目录,但不能包括他的全部藏书。笔者据涉猎所及,拾阙补遗,将未能收入到《楝亭书目》中的曹寅藏书,汇编到一起,共有二十三种,且多数是善本书,其中有的散藏于国家图书馆,有的藏于高等学府,还有的流传到海外。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把《红楼梦》当历史来读。他认为不读《红楼梦》就不知道什么是封建社会,就不了解社会的兴衰变化,家族的瓦解和崩溃。对《红楼梦》的评价相当高,曾多次强调《红楼梦》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他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看待这部书,并认为这是一部写得最好的中国古典小说。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精解》(河南文艺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问世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书已售罄,在学术界产生了良好的反响。红学家胡晓明先生来信说:“从外观上看,大著由书法家作品为底,配以人物画,又有书法家题签书名,其设计既新颖大方,又古朴典雅,在我所搜集的红...  相似文献   

15.
《文艺研究》今年第一期刊登的戴不凡同志的《秦可卿晚死考》一文提出了一个质疑:贾蓉之妻秦可卿,在《红楼梦》第十三回中已经死了,可是在以后的章回里还出现多次“贾蓉之妻”。曹雪翁在处理这一情节时有何苦衷,只好留待红学家们去研究。在读完这篇考证之后,我不禁有个天真的想法:可惜那个时代还没有完备的出版社,当然也就没有健全的编审、校勘制度,  相似文献   

16.
近期,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费尽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名著修复工程——80回汇校本《红楼梦》刚刚出版上市,便出现各书店纷纷紧急加货的火爆局面,这种情况,连出版方也深感意外。  相似文献   

17.
一部《红楼梦》,无所不包,被誉为“生活的百科全书”,千百位中外红学家研究二三百年了,进入21世纪以后还会研究下去。由此可见,优秀的小说很有学问,很有魅力。小说是生活的镜子。是浓缩了人生喜怒哀乐的万花筒。人人都有梦想,小说也是个梦想的世界,感情的世界。至于写小说,要写得好,生动感人,这门功夫,据说“可学而不可教”。怎么学呢?我看,初学的习作者也罢,写到老学到老也罢,学习的方法之一,就是阅读、分析别人的作品,看看小说是由什么“构成”的?为什么有的小说读起来兴趣盎然,有的味同嚼蜡?有的小说“寿命”很长,…  相似文献   

18.
一般人都知道“红学”是研究《红楼梦》的一门科学。但是,“红学”一词最早出自何人之口,说起来,这还是一个笑话呢。 自清乾隆以后,社会上不少人热衷于研究“经学”。埋头钻研易、诗、书、礼、春秋等几部经书。当时有个叫朱子美(昌鼎)的人,他也是个小有名气的学者。但他却对经学不感兴趣,而喜欢看小说。特别是《红楼梦》,他更是爱不释手,有一次,  相似文献   

19.
雍正五年十二月,在短短二十天里,雍正帝连颁三道谕旨,将江宁织造曹俯交部严审、革职、抄没,其原因究竟是什么,曹俯的结局如何,以及曹俯家属“蒙恩谕少留”了多少房屋人口,回京后的生活状况怎样,住在何处等等一系列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对曹雪芹家世生平的研究,而且关系到对《红楼梦》的主题和思想内容的理解和评价。多年来,不少红学家多方探讨,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但由于缺乏直接史料,迄未得到解决,至今还是悬案。  相似文献   

20.
好吧好吧,我承认《红楼梦》是一部巨著。那么厚的书,养活了那么多红学家,怎能不是巨著呢?过去线装的《红楼梦》,字号大点儿,整些木刻插图,一部书能出几十卷,够新婚夫妇铺床用的了;拆了生炉子,能用一个冬天;撕了当手纸,一年都用不完,怎能不是巨著呢?现在精装的《红楼梦》,铜版插图,金属封面,一部书重十三斤,完全可以跟《牛津英汉大辞典》并驾齐驱,作为现代女士们殴打老公的终极武器,怎能不是巨著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