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昀博 《精武》2012,(24):66-66,96
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增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指标为切入点,让学生们能够主动的接受和学习大学体育项目,增强大学体育课堂的活动氛围,构建一个符合本校特色的CDIO教学理念,以"做中学"为基本原则,改变原有的体育教学模式,使学生由已往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的接受,充分的调动学生们在体育课堂活动中的积极性,转变教师角色以指导和辅助为主,重点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充分的推动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陈慧  罗湘林 《体育世界》2013,(12):105-107
以生态体育理论为依据,结合生态体育课堂构建的实践研究,探析生态体育视野下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认为:生态体育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体育具有巨大功能,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内在需求与方向;生态体育课堂的构建对促进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积极意义,可为中小学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生命化教育与学校体育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为了提高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学校体育教学作为学校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引领学生学会生存和做人。从生命化教育的视角构建了新型的体育教学理念、课堂文化、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4.
《体育师友》2017,(6):29-31
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越来越为我国教育界专家学者和诸多老师所关注。为了研究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能否植入无痕教育的理念,使学生能够快乐地参与体育锻炼,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他们喜欢体育,热爱体育,在体育运动的促使下能够健康成长,把"无痕教育"的理念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以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运用个体案例研究法、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对本次课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通过研究无痕教育与中学体育教学的意义得出了一种新型的体育课堂模式来达到高效体育课堂的目的。结论是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结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操作过程制定教学计划与方案,随时调整教学方法,达到科学有效地运用无痕教育来解决体育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教育生态学认为,课堂是一种独特的生态,教师、学生和课堂环境三部分组成了课堂生态系统,三者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体育生态课堂就是要关注课堂中的每一个生态因子,重构教育理念、师生关系、实践范式,并以此为基点构建新型的课堂。它具有开放性、共生性、动态平衡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构建生态化课堂的四种策略:教学目标生态化、教学内容生态化、教学方式生态化、教学评价生态化。  相似文献   

6.
1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是前提"人的生命是以物质(身体)的存在为前提,身体的存在为人的生命赋予了现实价值和意义。"对于处在生长关键期的高中生来说,身体运动的条件刺激是学生生命发展的本能需求。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中,以"生命化教育"作为学生体育运动的价值取向,形成以人为本的体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唐炜烽 《健与美》2023,(2):126-128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传统教学理念模式已不能适应教学发展的要求,教师要基于科学教育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快乐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理念,体育课堂教学中采用快乐教育理念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文章概述了快乐体育教学理念内涵,论述了小学体育课堂融入快乐教学理念的意义,并且分析了小学体育课堂快乐教学实施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快乐体育教学理念在体育课堂中的渗透策略。  相似文献   

8.
以现代生命教育的理念审视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对教育及学校体育的本质进行反思,对当前教育环境的变化进行了剖析。研究指出:在学校体育中融入生命教育理念是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理性选择,以生命教育为价值取向的大学体育教学顺应了教育本质的回归,符合当前构建和谐小康社会的国情。以人为本,树立以"现代生命教育理念"为指导的体育教学思想,有利于学生"人"的发展的整体教育,符合当前学校体育教学走出困境的改革需要。  相似文献   

9.
唐拥军 《精武》2012,(26):59-60
运用"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探索在其理论指导下,对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实施与运用的研究,结果表明:"知行合一"教育模式能充分调动中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解决了体育课堂中"教"与"学"的关系,对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深化当前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命教育取向下北方高校的冬季体育教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教育教学总体目标重要阵地。通过对冬季体育教学中对生命意义的理解的分析和研究,认为冬季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自然生命成长、冬季体育教学提升学生精神生命价值、冬季体育教学完善学生社会生命进程;并提出教学目标需求化、教学设置人性化、教学过程对话化和教学评价多元化的冬季体育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应然愿景,为遵循学生生命质量发展规律,提升学生生存质量和生命意义提高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常娟 《安徽体育科技》2003,24(1):119-120,122
个性教育的研究对体育这科建设,对当前我国体育课程改革,实现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体育课程与个性的关系,应在体育课程设计中体现的个性特点及怎样体现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的非智力特征分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了对集体运动项目和个人运动项目进行非智力特征分解的可能性。对总共370 名运动员的3 项研究表明,在矛盾情绪表达、一般健康状况、心理——身体症状、社会支持、成就动机、生活满意感、自尊、运动动机和同理心等9 个方面,均未发现集体运动项目和个人运动项目的差异。分析了这一结果的原因,提出训练年限的长度和心理量具的敏感性是今后对运动项目进行心理学非智力特征分解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体育文化建设三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广义文化学视角审视中国体育文化建设问题。认为:后发外生型的中国体育在本国从未获得体育本体价值的普遍社会认同,不好运动而偏爱心智娱乐的文化传统,社会支持不力,体育圈规则的某些不良习惯是阻碍中国体育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中国竞技体育的价值应转换为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竞争力、软实力、文化力、外交力等;中国社会体育的价值应在满足基本人权、平等权利,提升身体素质、健康素质、生活质量中得以体现;中国学校体育的价值基本内容应包括健身能力、锻炼习惯、身体素质、体育知识、顽强意志、合作意识、竞争精神等。确立体育对于个体生存空间、生命质量、生活方式的独特价值,倡导体育在社会层面上对社群稳定、社区和谐、社会活力的积极意义,意识到体育对于国民利益、国家实力、国际形象的表征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上海市体育社团基本状况的阐述,指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体育社团工作理念更新滞后;管理体制的转型尚需有一个培育的过程;大多数协会的管理能力和综合实力比较欠缺;对体育社团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不够;推进体育社团实体化的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提出推进上海市体育社团改革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近年来兴起的漂流、徒步、自驾车越野、滑雪等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兴活动形式进行了是旅游还是体育的辨析,发现在其交叉领域中有一部分活动应看作体育活动,无法用体育旅游概念统称这一现象。由此提出应相对独立存在一个旅游体育的领域并应强化其概念,进而对旅游体育的定义、分类、意义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研究体育社会现象必须从建立概念入手,把社会互动在体育社会学中的下位概念开发命名为体育社会互动,并将其内涵界定为"在体育文化活动中,人们为了满足和实现自身的某种需求和利益,通过一定的途径并遵循相应的规范所进行的社会交往活动"。从行动者、目标、载体、规范和环境等环节,以行动者的人数规模、群体归属、活动项目、互动目的和互动方式等为标准,从满足个体需求、传递体育信息、促成资源共享和增进社会交往等方面,分别对体育社会互动的构成要素、主要类型和实践意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论体育“秩序”——“谁的问题”和“先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既往的体育关注的对象多是集体,并以军事和体育教育的形式过多地注重集体利益,忽略了个体自身增强体质和体育竞争性、娱乐性。现在的体育需以集体和个体并重,且以个体为基础,关注并满足个体的体育需求,从而实现体育强国之梦。集体和个体的问题是"谁的问题";增强体质与物质利益和体育的竞争性、娱乐性存在的先后,即"先后的问题",这便是体育的秩序。围绕此问题,展开体育秩序的"是"和"应当"之研究,即先考察体育秩序的历史,然后分析其目的性及实现方式,在理清体育秩序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再提出体育秩序的规范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专业化的运动心理咨询师在有效的运动心理咨询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从心理咨询本身的内涵及运动心理咨 询的特点出发,深入探讨运动心理咨询中咨询者的角色定位,进而对运动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与个人素质进行 全面的分析与认识十分有价值。此外还应该对运动心理咨询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给予高度重视。这时运动心理咨询者 的个人成长及运动心理咨询实践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改革开放后的体育认知进行了考察与梳理,将其分为三种不同的价值观点,即真义体育观、大体育观及人文体育观,并总结各自认知特点,实现对我国体育认知发展嬗变的整体勾勒;结合体育理论与改革发展的状况,对我国体育认知方法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20.
认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休闲理念主要体现在儒家的"共在中体悟独在"和道家的"实在中虚建虚在"上。同时通过对两种休闲理念引导下的民族传统体育的休闲性进行解析,指出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应在吸收和借鉴西方休闲体育文化精华的同时,更需要回归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吸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休闲体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