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信息社会,新闻媒体和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报纸作为重要的新闻媒体之一,越来越强调从美学原则的高度来关照、提升版面设计的审美效果,尽可能使“可视性”与“可读性”互相渗透,完美结合,从而充分发挥报纸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1998年11月25日北京市正式向中国奥委会递交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申请书,是揭开了中国新闻媒体报道北京申奥的序幕,那么,莫斯科当地时间2001年7月13日下午6时10分(北京时间晚10时10分),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国际奥委会第112次会议上郑重宣布──北京赢得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权后,我国的新闻媒介迎来了自己的“狂欢节”。北京申奥的成功,既是北京人的骄傲,又是中国人的自豪,也是中国新闻媒体的大喜事。各大媒体一改前期报道的矜持、含蓄、冷静与理性,显得热力四射,充分发挥出…  相似文献   

3.
4.
张玉川 《新闻与写作》2001,(10):37-37,36
北京时间2001年7月13日晚22时10分,萨马兰奇在莫斯科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仅仅20分钟后,《成都商报》便将题为“北京申奥成功啦” 的北京申奥成功纪实珍版送到了成都的大街小巷,免费赠送的30万份特刊被一抢而空,不仅将同城的竞争媒体甩在了身后,而且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少数在这么短时间内做出反应的报纸之一,新华社对此进行了专门报道_可以说这是一次十分成功的对新闻报道方式和版面的策划,从中我们可以观察到都市报的新闻策划的侧重点工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在新闻业务层面上,新闻策划包括传媒定位策…  相似文献   

5.
杨晓霞 《新闻知识》2001,(10):17-19
2001年7月13日北京时间22:10,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莫斯科世界贸易中心会议大厅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北京赢了”“2008属于北京”“神州大地竟夜无眠”。当晚,电视实况转播了这一盛事,屏幕上不断闪出的四个字“我们赢了”最直接地表达出中国人获胜后的狂喜:北京赢了,中国赢了。按照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休·卡茨在《媒介事件》中的界定“北京申奥”这一事件已经成为了“媒介事件”。所谓媒介事件,“是对电视的节日性收看”,“是关于那些令国人乃至世界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  相似文献   

6.
“小”与“大”,本是意义相反的两个词,但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两又是相互依存,相互彰显的。就人物新闻的表现手法而言,写小人物应挖掘其闪光点,寓以大主题;写大人物则要抓住小细节,着眼于其平凡处,“于细微处见精神”。  相似文献   

7.
陆地 《新闻记者》2000,(1):19-20
1999年12月20日,历经400年风风雨雨的澳门 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为了报道这次隆重的回归庆典,中央电视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破天荒地进行了连续48小时的现场直播。笔者连续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从12月19日下午6时至20日凌晨1时,以及第二天上午的部分报道内容,管中窥豹,试作分析。 构思精巧,令人目不暇接 众所周知,澳门回归报道不是一般新闻事件的单一报道,而是对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组合性报道。正因为如此,全世界300多家主要新闻机构的4000名记者(据说只有2500多名记者…  相似文献   

8.
段勃 《新闻爱好者》2006,(7S):27-28
和以往相比,中央电视台2006年的“两会”报道亮点更多,突出表现在栏目设置和节目内容更加以人为本、更加尊重观众收视规律;运用品牌战略,扩大栏目知名度和影响力;电视网络互动,实现媒体联动效应;提案、议案和新闻实例结合,增加报道深度,避免报道平面化。  相似文献   

9.
石忠明 《新闻知识》2001,(11):17-18
2001年7月13日晚,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会议投票选出北京作为第29届奥运会的举办城市。这一天,媒体聚焦莫斯科。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是北京时,举国狂欢,群情鼎沸。各报编采人员更是激情飞扬,各展所长,为读者奉献出一份份丰盛精美的新闻大餐。作为全国最大的通讯社———新华通讯总社,当天晚上就发出了电讯稿,题为:(引题)江泽民致电李岚清对北京申奥成功表示热烈祝贺,(主题)首都各界欢庆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副题)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群众联欢。…  相似文献   

10.
有人曾说,对中国的老百姓而言最大的潜在危险可能不在于疾病或灾害,而是来自食品安全方面的隐患。不幸的是.这种多少有些耸人听闻的说法在现实中却似乎可以找到很多有力的证据。根据新浪网所做的一项调查.在针对“你觉得在消费哪类商品时遇到的质量问题最多”所调查的902人当中,选择“食品”的竟然高达703人,  相似文献   

11.
蔡铭泽  陈义珠 《新闻界》2005,(2):121-122
“小”与“大”,本是意义相反的两个词,但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两者又是相互依存,相互彰显的。就人物新闻的表现手法而言,写小人物应挖掘其闪光点,寓以大主题;写大人物则要抓住小细节,着眼于其平凡处,“于细微处见精神”。  相似文献   

12.
王彩平  洪波 《新闻窗》2005,(2):33-33
2005年,中央电视台七个频道及央视国际网络进行“两会”报道,投入记者量、栏目量、现场直播量、新闻报道量、制播专题量等多个指标都较历次“两会”报道有较大突破。本文将对今年中央电视台的“两会”报道进行数字解读。  相似文献   

13.
林力 《新闻与写作》2005,(10):21-22
午间时段对于电视媒体来说一直是一段难以开拓的处女地。在“特别关注”进驻午间时段之前,新闻类节目只有中央电视台的“新闻30分”收视率较高,其余节目的收视率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4.
蔡静 《网络传播》2005,(11):54-54
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经有关部门授权,人民网对“神六”发射、飞行、返回实况进行了现场直播,这是网络媒体首次承担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直播任务。  相似文献   

15.
到2004年5月下旬,历时两个月的“西安宝马假彩票案”真相大白,犯罪分子被绳之以法,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起事件的迅速查清除了有关部门的措施得力之外,新闻媒体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新闻媒体的介入,才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这一丑闻,才给相关部门提了个醒。新闻媒体对事情不同阶段的  相似文献   

16.
去年第一次六方会谈要在北京举行的消息公布后,我们就策划要去北京采访,希望藉此成为重庆晨报参与国际新闻报道的第一次尝试。但是,与多方联系的结果很让我们失望:只有中央少数几家媒体能够进入现场报道,会谈过程全封闭,不对媒体开放。于是,去年的8月,我们忍痛放弃。所幸的是,由于我们事先对这一选题相当重视,稿件准备充分,第一次六方会谈我们通过后方编辑仍然很出彩。  相似文献   

17.
"以小见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表现手法,对于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增强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编辑记者,需要掌握"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善于从小处着眼,捕捉普通人、平凡事背后蕴含的重大意义,揭示较大主题,提升新闻报道的生动性和表现力。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新闻工作实践,对"以小见大"表现手法的内涵、作用及运用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