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汉语“人称代词+来+V(P)”句存在两种不同的语义,其一表示连动义,成分间关系松散;其二取整体义,框架中不宜插入其他成分,“来”语义虚化(学界称“来2”),重音在“人称代词”。本文认为,“人称代词+来2+V(P)”具有构式地位,构式义与“责任”义有关。本文以人称代词“我”为例,考察了“我来1V(P)”句大量真实语料,认为“我来2V(P)”的典型构式义为言者主动承担责任,非典型语义表示言者对行为/话语权的宣示。其中,V(P)的语义特征受到构式整体义的制约。在构式整体语义中,“来2”是起关键作用的成分。  相似文献   

2.
疑问程度和疑问句式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疑问句式、疑问程度、疑问对象1.0 疑问句是从功能角度分出的一种句类,在语言形式上它有一套特殊的句子格式,我们把这些句子格式叫做“疑问句式”。1.1 疑问句不仅有结构形式的不同,还有疑问程度的差别(这种差别是比较而言的)。如当对对方一无所知时(假定疑问程度的参数是100%),我们只能用特指问句来发问:“你是谁?”如果对对象有了一定的了解,(假定疑问程度的参数是80%),可能会这样问:“你是不是小王?”或“你是小王吗?”当对对象有了更多的了解,比方知道他不会超出“小王或小刘”这个范围(假定疑问程度参数为60%),就可以问:“你是小王还是小刘?”如果对被问者有了比较多的知识,基本知道他是谁,但不能肯定(假定疑问程度参数为40%),我们就要问:“你是小王吧?”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表短时义的“V—V”、“VV”和“V一下”都应看作“动+量”组合。历时考察表明,表短时义的“VV”和“V一下”格式都是由表短时义的“V—V”格式演化而来的,三者在共时平面上能够并存。是因为其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各有区别。在共时层面上.当主语为生物且动作为来然态时.这三种格式可表达尝试义。“VV”式与尝试义之间的匹配关系规约化后就会形成一种构式意义.构式意义又反过来对进入句中的成分施加影响。经由类推机制,使得能够用于该句式的成分日益丰富。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表短时义的“V—V”、“VV”和“V一下”都应看作“动+量”组合。历时考察表明,表短时义的“VV”和“V一下”格式都是由表短时义的“V—V”格式演化而来的,三者在共时平面上能够并存。是因为其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各有区别。在共时层面上.当主语为生物且动作为来然态时.这三种格式可表达尝试义。“VV”式与尝试义之间的匹配关系规约化后就会形成一种构式意义.构式意义又反过来对进入句中的成分施加影响。经由类推机制,使得能够用于该句式的成分日益丰富。  相似文献   

5.
论“V—neg”式反复问句的分化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neg”式反复问句的分化演变是汉语史上的重要问题,本文对此进行探讨。全文分三个部分:一、分化演变的过程;二、分化的基础和原因;三、分化演变的地域分布。主要观点如下:1.“V—neg”式的分化演变自南北朝始至清代中叶全部完成;2.“V—neg”式分化出“VP吗”后,自身的类型减少,使用频率下降;3.初期的“VP麽”与现代的“VP吗”在用法上有差异;4.“V—neg”式分化的基础是反复问与是非问疑问程度的相同以及“不、无”与“麽”读音的相近,原因是“不、无”离开了最初的正常位置并与谓语之间隔有复杂宾语;5,“V—neg”式在相当多的方言中没有分化出“VP吗”问句。  相似文献   

6.
说“多少”     
“多少”这个词是代替数量的疑问代词,一般语法书对它分析较少。本文结合初高中语文教材,来分析“多少”的几种用法。 一、表示疑问。这是“多少”作为疑问代词的主要功能。 例:①象这样一窝蜂,一年能割多少蜜? (《荔枝蜜》) ②(任弼时同志)耐心地询问国内有多少工作人员,要多少开支。  相似文献   

7.
如东话"果VP"句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泰方言如东话的“果VP”是一种特殊的句式。由于焦点的不同 ,“果VP”的句法结构和语用功能就有所不同。当“果VP”存在疑问焦点时 ,若疑问焦点是成分焦点“VP” ,则基式“果VP”和变式“(果 )VP啊”在语用功能上接近于反复问句 ;若疑问焦点是命题焦点 ,则变式“(果 )VP嗒”、“果就VP啊”、“果还曾VP啊”、“不VP啊”接近于是非问句。当“果VP”不存在疑问焦点时 ,变式“(果 )VP啊”、“(果 )VP嗒”、“果不VP啊”在语用功能上接近于反问句 ,变式“就VP啊”、“还曾VP啊”则接近于感叹句  相似文献   

8.
“V你的N!”是汉语中一类特殊的祈使句式,是一种有标记祈使句式,其使用与言语交际中的移情策略有关,说话人采用凸显听话人来降低对听话人的移情度,从而表达对听话人的某种负面情态。此外,“V你的N!”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祈使句式,这种句式不仅仅表达祈使义,而且隐含着丰富的主观评价义。  相似文献   

9.
谈几(jǐ)     
几是什么词?它有怎样的用法?语法书上对“几”解释不一。我经过反复思考,初步对“几”有点认识,现提出来,以就高明. 一、几是词 1、代词(疑问代词): ①这儿种了几棵树? ②今天几号? ③今天星期几?  相似文献   

10.
彝语东部方言八堡话中的是非疑问句共有助词式、选择式、反复式和重叠式四种形式.是非疑问句演变的路径:一是正反选择问“V+ conject+ neg+V”→反复问“V+neg+V”→反复问的缩略形式“V+neg”→助词式“V+助词”;二是正反选择问“V+conject+ neg+V”→反复问“V+neg +V”→VV式.前一种演变路径在汉语研究中得到了证明,后一种演变路径,彝语方言八堡话是有力的证明.  相似文献   

11.
广西平南白话动词的重叠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南白话动词的重叠式十分丰富,单音节动词有“VV”式,“VVX”式(含“VV”返式,“VV先”,“VV下”式,“VV儿”式,“VV”,“VV架”式,“VV亲式”),“VAVB”式,双音节动词有“V1V1V2V2”式,“V1V2V1V2式。本对这些重叠式的构成以及它们的语法意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写分析,同时对它们的语法功能作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2.
动宾结构“V+O”扩展成“V+N+的+O”有两种情况:一种是“V+O”的自然扩展式;另一种是“V+O”的强制性扩展式。本文分别对这两种扩展式进行了多角度分析。首先说明了“V+N+的+O”的句法特点及句法功能;接着分析出自然扩展式“V+N+的+O”充当中的“V”与“N+的+O”的语义关系,充当的语义角色为:准客事、受事、成事、位事和使事等;然后进一步分析了“N”与“V+O”的语义结构关系为:V+N属+的+O、V+N施+的+O、V+N受+的+O、V+N对+的+O、V+N自+的+O和V+N使+的+O,并在此基础上说明了此结构可能产生的歧义问题。  相似文献   

13.
“V成”述补结构可以分为表示事物完成的“V成1”式、表示事件完成的“V成2”式和表示“成为”的“V成3”式。“V成1”式是典型的结果补语小句结构,“V成3”式是含有致使者的结果补语小句结构,这两类也就是以往研究中所区分的“成功”类和“成为”类“V成”述补结构。这两种结构在补语小句理论的基础上可以得到统一解释。  相似文献   

14.
从认知学的角度对“V toinfinitive”和“V Ving”现象进行阐释,认为“V toinfinitive”与“V Ving”有其自身的框架与ICM,可视为一种构式。  相似文献   

15.
古汉语“何+V”中“何”字功能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论语》中的具体句例,对古汉语“何+V”结构中的“何”字性质加以研究分析,界定“何”字为疑问代词,而不作疑问副词,解决了把词性与句子成分错误关联的问题。遵循古汉语语法规则,探讨了判断“何+V”结构中“何”是前置宾语还是状语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课本要求〕第三册“教学要求”:了解文言文表疑问的几种句式.第五册“教学要求”:掌握几种常见的句式.第六册“教学要求”:学习判断句的几种形式.〔复习指要〕一、疑问句式从使用疑问词的角度看有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17.
浅谈“哪里”的否定用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哪里”除表疑问以外 ,还有一些非疑问的用法。文章主要描写了“哪里”的几种否定用法 ,并从功能角度简要分析“哪里”的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试论现代汉语"谁"的匹配用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过去关注较多的是其单用情况。本文考察了疑问代词“谁”字匹配用法几种不同的现象,指出它们之间的匹配制约关系,并试图运用生成语法“管约论”中的一些理论成果对各条规律的制约条件尽可能作有说服力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句子从用途上分有一种疑问句,疑问句中有一小类叫特指问句。特指问句是由疑问代词“谁”、“什么”、“哪里(些)”、“怎样”、“多少”、“为什么”等来提出疑问,要求针对这些疑问代词来回答问题。于是这些疑问代词就成了识别疑问句的标志之一。我们在编写练习题和考试题时常会用上这类疑问代词,而一有疏忽往往把带上了疑问代词的句子不问其是否是疑问句,就在句末打上个“?”(问号),以此造出了一些形似疑问句却不是疑问句的病句来。这种病句不仅在考试卷里常常可  相似文献   

20.
周艳丽 《文教资料》2011,(34):37-38
“爱V不V”结构是汉语中一个半固定的习语.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意义和用法。从构式语法来看,“爱V不V”是一个构式,其构式义具有多义性。表达听凭义、听凭义兼不满的情绪及对人或事物漠视、冷淡的态度等三种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