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君:   讲个“举手“的例子给你听:一位教师在执教六年级数学教研课时,要求学生用举右手表示判断题的正确,用举左手表示错误.突然一位叫王练华的女同学(课后了解是一名后进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不知道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语音刚落,全班学生大笑.但见执教老师一刹那的惊讶之后便很冷静地制止了全班学生的笑声,对提问的学生先后伸出左手和右手说:“请王练华同学看好,这是左手,这是右手.“接着,这位教师又说:“同学们,这其实并不可笑,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心理学上我们把它叫做暂时性遗忘.……  相似文献   

2.
小君: 讲个"举手"的例子给你听:一位教师在执教六年级数学教研课时,要求学生用举右手表示判断题的正确,用举左手表示错误.突然一位叫王练华的女同学(课后了解是一名后进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不知道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语音刚落,全班学生大笑.但见执教老师一刹那的惊讶之后便很冷静地制止了全班学生的笑声,对提问的学生先后伸出左手和右手说:"请王练华同学看好,这是左手,这是右手."接着,这位教师又说:"同学们,这其实并不可笑,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心理学上我们把它叫做暂时性遗忘.  相似文献   

3.
一位青年教师在组织大班数学活动时,要求幼儿举右手表示判断题的答案是正确的,举左手表示答案是错误的。突然一个男孩子站起来说:“老师,哪是左手,哪是右手?”话音刚落,全班哄堂大笑。但见老师在一刹那的惊讶之后,很冷静地制止了全班幼儿的笑声,对提问的孩子说:  相似文献   

4.
举手的故事     
故事一:数学课堂,老师让学生一起做判断题,老师出示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表态:对的举左手,错的举右手,一学生惶恐.师问其故.生曰:“我不知道哪是左手。哪是右手……”众生大笑:看着孩子一脸的诚实,老师微笑沣说:“噢.这不要紧,你这叫暂时性遗忘。  相似文献   

5.
一位在中学任教的同行向笔者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位老师要上一节观摩课,事前要求学生在老师提问时,一律都要举手,会的举右手,不会的举左手。可到了课堂上,教师一时疏忽,叫了一个举左手的学生。被叫到的学生慌忙地说道:“老师,我举的是左手。”顿时全扬哗然,满座皆惊,教者也尴尬万分。  相似文献   

6.
课堂上欲发言,举左手,还是举右手呢?这似乎不是什么问题,却倒是难为了不少的学生。一次某地举行评优课公开教学,笔者到某校观摩一位老师的小学高年级语文课。课堂上执教者提出问  相似文献   

7.
"请把你的左手举起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一位专家讲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小学教师发现自己刚接的班上有个学生从不举手发言,于是这位教师便主动接触这个生性胆小、自我封闭的学生,鼓励他说:“以后老师提问,不会的,请把你的左手举起来,老师就不会让你来回答;会的,请把你的右手举起来,老师就让你来回答。”第二天上课时,老师开始提了一些问题,这位学生都勇敢地举起了左手,后来他终于举起了右手,该老师赶紧让他发言,结果他答对了。在老师、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这位同学自信地坐下了,脸上还露出了难得的微笑。听罢,我们不禁为“请把你的左手举起来”拍手叫好。“请把…  相似文献   

8.
有一位专家讲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小学教师发现自己刚接的班上有个学生从不举手发言,于是这位教师便主动接触这个生性胆小、自我封闭的学生,鼓励他说:“以后老师提问,不会的,请把你的左手举起来,老师就不会让你来回答;会的,请把你的右手举起来,老师就让你来回答。”第二天上课时,老师开始提了一些问题,这位学生都勇敢地举起了左手,后来他终于举起了右手,该老师赶紧让他发言,结果他答对了。在老师、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这位同学自信地坐下了,脸上还露出难得的微笑。听罢,我们不禁为“请把你的左手举起来”拍手叫好。“请把你…  相似文献   

9.
曾读到这样一则故事:一日位小学教师发现自己刚接管的班上有个学生从不举手发言,于是便主动接触这个生性胆小、自我封闭的学生,鼓励他以后要勇于回答问题.教师告诉他,如果不会,举左手;会,就举右手,老师就让你来回答.第二天上课,老师提问时,这名学生勇敢地举起了左手.再后来,他终于举起右手了.这位老师独特的教育方式深深打动了我.  相似文献   

10.
举手讲究校长要来听课了。事先,任课老师给学生们打招呼,希望大家都要积极举手发言。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要是我们回答不出你提的问题, 那不是难堪吗?”老师想了一下,觉得有点道理,所以补充道:“那么,这样吧,会答的同学举左手,不会答的同学举右手。”  相似文献   

11.
对学生充满爱,是每一个合格教师必备的职业品格。然而,我们在强调爱的时候,不要忘记“尊重”这两个字,因为尊重比爱更重要。不久前媒体报道的那位让学生举左手或右手的老师,深知“尊重”二字的分量,他用“会时举左手,不会时举右手”很好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让我们看到,尊重的力量有多大。试想,如果这位老师根本没有注意那位后进生举了手,或者讥诮说:不会还举手,凑什么热闹!甚至侮辱学生:简直是猪脑袋,无可救药!或者无动于衷地说:哦,我知道了,你回去吧———从此再不给这位学生以机会,那么,…  相似文献   

12.
有这样一则笑话:校长要来听课了,任课老师跟学生们打招呼,希望大家都举手发言。一个学生站起来对老师说:“要是我们回答不出来您提的问题,那不是很难堪吗?”老师略一思考,便补充道:“那么这样吧,会答的同学举右手,不会回答的同学举左手。”  相似文献   

13.
文章礼赞了一位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老师,他的细致和体贴,使一个“哑口无言,当众出丑”的学生考取了全班第一名,并最终考上了大学。对于“差生”的“我”,老师先是做了耐心的启发:“学习时不要不懂装懂,农村出身不是你的过错,那反而是一种资本,你不要自卑。”接着是满怀善意的诱导:“以后我提问时遇到你懂的题你举起左手,不懂的题你举起右手……我就知道该不该叫你回答。”此后,通过细心的统计,指出“这段时间你举左手的次数为25次,举右手的次数10次,再加把劲,争取把举右手的次数降到5次”,对“我”的努力和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让“我”感…  相似文献   

14.
一、顺水推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 ,学生常会产生一些疑问或需求 ,教师要充分认识这些“学情”的教学价值 ,顺着他们的思路 ,顺水推舟 ,让他们自由发挥 ,有时往往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 ,教师让学生表演小壁虎借尾巴的情景 ,学生非常踊跃。一位被选中演黄牛伯伯的学生天真地问老师 :“我可不可以去吃草?”老师亲切地回答说 :“可以 ,你就去吃吧。”学生就乐滋滋地去“吃草”了。他的生动表演 ,赢得了全班学生和听课教师的热烈掌声。在接下来的一组表演中 ,一位学生问老师 :“表演的时候 ,可不可以不照…  相似文献   

15.
曾有一位老师在执教后反思自己在课堂上说过的一句话:“把你的想法说给老师听听。”的确,有时在全班汇报时,往往是汇报的学生与老师单独交流,其余学生只是充当听众或无所事事,最终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把学生汇报的内容用“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方式再教给学生,又变成了教师讲知识、学生被动接受。  相似文献   

16.
一、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1.感知自己的左手与右手 师: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好玩的游戏,你们想玩吗?想玩的请举手。(生举手)谁愿意告诉大家你举的是哪只手,是你的——左手还是右手?  相似文献   

17.
一个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举起了左手要求回答老师提的问题。可是当老师问到他时,他却答 不上来。感到奇怪的老师后来问他为什么不会也举手时,这个学生哭着说:“老师,别人都 会,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老师由此感到了学生有一颗强烈的自尊心。他私下里 告诉这个学生,下次提问时,如果会答就举左手,不会就高举右手。此后,每看到他举左手 ,老师都努力给他机会让他答,举右手时则从不让他站起来。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变得开 朗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举手的讲究     
校长要来听课了。事先,任课老师给学生们打招呼,希望大家积极举手发言。布朗站起身来,对老师说:“要是我们回答不出你提的问题,那不是很难堪吗?”老师想了一下,觉得有点道理,所以补充道:“那么,这样吧,会答的同学举左手,不会答的同学举右手。”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善良的,你对他笑,他也会对你笑。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让语文教学体现人文关怀。首先,语文教学一定要做到心中有“人”。河北省安国市的一位老师,为了给自卑的“差生”提供更多的提问机会,课堂上特地挑了一位高高举手的“差生”回答问题,可是该生站起来后却哭着说“不会”。不会为什么举手呢?课后这位老师了解到,原来因为别人都会,如果他不举手,别人就会看不起他。了解到这一原委后,老师没有讥笑他滥竽充数,更没有抱怨他“不会”还来凑什么热闹,反而感到这位学生有一颗强烈的自尊心。于是老师建议他,下次举手时如果真会就举左手,否则就举右手。老师看到他举左手时就尽量给他提问机会。就这样,没过多久这名学生就变得自信开朗起来,成绩也有了较大的进步。后来,老师把这个“秘诀”悄悄告诉了其他几位“差生”,很快,全班的“差生”集体上了一个台阶。教师要给学生人文关怀,要以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主动性地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在顺其自然的成长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则笑话:校长要来听课了。任课老师跟学生们打招呼,希望大家都举手发言。一个学生站起来对老师说:“要是我们回答不出来您提的问题,那不是很难堪吗?”老师略一思考,便补充道:“那么这样吧,会答的同学举右手,不会回答的同学举左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