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诚实的代价     
教室里一片喧哗。教师气冲冲地走进教室,大声叫道:“刚才是谁在说笑,给我站起来!”学生噤若寒蝉。一名诚实又胆小的孩子站了起来,教师不假思索就把他“请”出了教室。而一群说说笑笑却未站起来的学生则安然无恙,似乎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这是学校教育中常见的现象,可能许多教师都曾亲历过,却很少重视。  相似文献   

2.
斯丽说:"斯琴,我看着他,你去把那只狗抱来,再找一个大一点儿的木箱,把他扔到海里去吧!",斯琴撇撇嘴:"我可是你姐姐啊!哪有妹妹使唤姐姐的……"斯丽生气了:"就早了几分钟而已,你别天天拿这个来当挡箭牌!我才是老板,快去!"斯琴吓得灰溜溜地去准备了。乘着这个空档,黑子艰难地交叠左右手,想开启  相似文献   

3.
“全对的同学请站起来。”偌大的教室里,稀稀拉拉地站起来不到10名学生。“这么8个单词,怎么就记不住?你们课后就只知道玩,玩,疯天疯地地玩。我不禁动了气。恰在这时,下课铃响了,我说了声下课,便愤愤地走出了教室。回到办公室,我百思不得其解,就这么8个表示颜色的单词,孩子们咋就记不住呢?难道是我的教学方法存在什么问题吗?“吴老师,‘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这两句诗是谁写的?”邻桌的范老师忽然问我。“早忘了。”我随口说道。“他只知道教英语,对古诗一点儿也不感兴趣,怎么会记得?”一边的吕尧好老师笑着说。…  相似文献   

4.
怎一个“巧”了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下课还有半分钟,我赶紧布置预习:“同学们,明天我们一起学习《陈奂生上城》,请大家在早自修朗读这篇课。”话刚说完,下课铃声就响了。正待我走出教室门口时,听见教室角落里一位男生非常小声的一句话:“乔老爷上轿,陈奂生上城。”说似乎无意,因为说完后他就走到教室外面去了;听不能无心,我感觉到也许这里面藏着些许教好这篇小说的契机。我的情绪一下高涨起来,潜意识当中感觉找到了重教《陈奂生上城》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一点儿     
乙:听说你有个外号!甲:我的外号多啦,谁知道你问哪个 呀?乙:我怎么听说就一个呀?甲:都信息社会了,你的消 息还这么不灵通,我真 为你感到难过。乙:那你说说,你到底有几个外 号?甲:至少三个。乙:哪三个?甲:一点儿,差一点儿,好一点儿!乙:怎么叫一点儿?甲:我妈生下我——一点儿,乙:谁妈生下谁来也是一点儿。甲:我这一点儿可不一样,太小啦, 就这么大一点儿。乙:这也太小点儿啦!甲:没办法。说我妈生下我——一点 儿,后来长大了一点儿,就添了 好多一点儿。乙:都什么…  相似文献   

6.
小B的一天     
“MyGod!六点二十了!”小B快速从床上蹦起来冲出卧室,以最快的速度漱洗完毕,然后抓起书包呼啦啦地跑向学校。刚到校门口,小B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了,但情况已万分紧急,她不得不用力加速向教室冲刺。40米……30米……10米……近了……更近了……“到了!”小欢呼着,这时那可怕的铃声正响起来,小B长吁一口气,“终于逃过一劫!”第一、二节课:英语Mr.A一走进教室就招呼众人默写单词,小B赶忙从抽屉里那堆乱七八糟的书中找出了默写本。Mr.A接着就报起单词来,“earth”,“什么?耳屎?”第一个单词就把小B给卡住了,在这种迫不得已…  相似文献   

7.
俞群 《家庭教育》2007,(3S):34-35
早在今年3月份的时候。嘉嘉的妈妈就和一年级的嘉嘉约定.“五一”长假带嘉嘉到北京去旅游,而嘉嘉最渴望的是到北京游乐场玩。因为要出去好几天,妈妈在“五一”节前几天,要求嘉嘉增加练琴时间,把出去几天要落下的练琴作业提前完成。但嘉嘉练了两天的作业后。就不愿意了。母亲看着生气,说:“你不要练就不练好了。”嘉嘉知道妈妈说的是反话。他虽然没有离开琴凳,但情绪更加烦躁,哭哭啼啼的。妈妈就更加生气了.一边罚他面壁思过.一边说:“这样不听话,不要去北京了!”嘉嘉一听大哭起来。妈妈的气更不打一处来,怒斥:“不许哭!再哭……”嘉嘉吓得真的没有了哭声。但第二天.妈妈发现嘉嘉的头颈常有抽动。妈妈以为嘉嘉头颈扭了,也没有特别留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秦贤 《河北教育》2008,(11):31-31
那还是实习期间发生的一件事。 要做课问操了,按照惯例,体育委员早应该带队去操场集合了,可我从窗口向班上望去,似乎没见什么动静。这还了得!我气呼呼地跑向教室,还没进教室就听见里面传来一阵热闹的辩驳声,我赶紧大步跨进教室。站在门口处,就看见学习委员付兆雪与班长袁芬正面红耳赤地对峙着,像两只好斗的小公鸡。我的火气“腾”地一下就上来了:“怎么,你们俩个班干部竞带头吵架?”付兆雪没有答腔,径自跑回自己的座位上,趴在课桌上面,埋着头,双肩不停地抖动,大声哭了起来。袁芬赶忙向我解释:“老师,不是这样的,付兆雪的钱被偷了,我们正在想办法找呢!”  相似文献   

9.
一堂激发精神的主题班会课萧县张庄寨镇袁圩初中屈世仁1994年初冬。又是一个星斯一的班会课,上课铃声一落,我跨进教室,走上讲台,巡视了一分钟,教室就得鸦雀无声,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瞎,都目不转懂地盯着我,好愿在闸:老师!会天又上什么王题班会?我没有说话...  相似文献   

10.
早上推开教室门,我愣住了:桌子呢?隔壁班的老师告诉我,昨天放学后因为有教研活动,借走了教室里所有的桌子。我环顾四周,小椅子三三两两地靠着墙壁、角落,没有桌子的教室显得那么宽敞。我随手放上一段音乐,心情也舒畅了起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叮铃……叮铃……”上课铃响了。班主任坐在办公室里,看着课表这节课我班不是上生物课吗?早听班上同学们反映,生物课纪律糟糕。正好现在我没课,不妨去看一下。于是,他悄悄地向教室走去。当他走到离教室还有两三米远的时候,就听到班里有人在唱歌。班主任一听这歌声,而且还是上课时间,心中的怒火一下就燃起来了,冲进教室就把唱歌的那名同学从座位上揪了出来,开始大声批评起来“你知不知道现在是上生物课?越来越大胆了!你想不想学好了?就你这样五音不全还想唱歌?想进音乐学院呀?你做梦去吧!想表现是不是?  相似文献   

12.
一张打水卡     
一天下午,我刚走近教室门口,一张红底黑字、扑克牌大小的打水卡(我们班的)跃入我的眼帘——它“躺”在教室门口,而此时同学们正三三两两的走进教室。我立即停下脚步,观察同学们的反应:第一个因走得太匆忙似乎没有注意到打水卡的存在;第二个瞟了打水卡一眼,迈过去了;  相似文献   

13.
案例一 时间:上课铃响之后;地点:六年级教室。小华风风火火地赶到教室,没有喊报告,就闯了进来,用力一关门,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由于用力过猛,门又弹了回来,斜挂在门把手上的锁也震掉在地上。老师看到小华如此随意,如此没有礼貌,来了气,冲着小华严厉而不容置否地说:“回来!把门关好!”同学们异样的目光齐刷刷地盯着小华,正处青春期易冲动的他,在尴尬面前显得不自然,甚至激动起来,走过去,更用力地关上门,拾起锁——动作中却充满了敌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这就是前途?     
考试终于结束了,小猴想:“我该放松一下啦!”于是,他就跑到村外的秋千架上,两手抓住绳子,往上一跳,哗哗地荡了起来。可没过一会儿,猴妈妈就冲了过来,凶巴巴地喊:“你还不快给我拉小提琴去。别以为考试考好了就可以玩!”小猴跳下秋千,翘着小嘴走回家了。不一会儿,琴声就像锯木头似的响了起来,特别难听。妈妈走过来,啪地打了小猴一下,说:“你给我听着,妈妈小时候没机会读书、学琴,才落到今天的地步,你现在要给我争一点气,拉好琴才有前途,懂吗?”小猴没办法,只好又哭哭啼啼地拉了起来。他的泪水都快把琴给淹没了。猴妈…  相似文献   

15.
马德 《小读者》2013,(6):17-17
这是雅安地震中的几段视频。教室里,一位女教师正坐在讲台上,用多媒体给学生上课。这时,地震发生了,孩子们开始站起来往教室外跑。他们有些慌乱,但在跑的过程中一点儿也没有拥挤。课桌之间狭小的通道,成了他们的生命线。然而,在整个过程中,坐在讲台上的女教师,  相似文献   

16.
踏着优美的音乐铃声,带着精心设计的教案,我精神抖擞地走进教室。心想:这将是一堂充满生机的语文课。可刚站到讲台前,就听见小胖子亮亮大声嚷起来:“老师,看黑板!”我闻声扭头一看,黑板上一片“狼藉”:写的字,画的画,同学的绰号,骂人的脏话,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相似文献   

17.
荆楚民歌     
荆州是楚国郢都的所在地.是楚文化的中心。“郢人善歌”闻名于世。据载,约在“唐虞之世”就产生“楚歌”的雏形了。相传帝舜南游时弹五弦之琴,以歌“南风”,歌中唱道:“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相似文献   

18.
由于天气的原因,有一次,我班上很多学生感冒了。那天刚进教室,就听见两个学生咳嗽起来。我没有在意,开始领着学生分析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不一会儿,班上十几个学生都咳了起来,我不得不中断上课。等了一会儿,咳嗽  相似文献   

19.
王迪是我国著名的古琴家、民族音乐学家。《弦歌雅韵》一书收录了她整理定谱的100首琴歌,此书对促进琴歌艺术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主要对该书中收录的琴歌的表现内容进行简析。  相似文献   

20.
一点儿     
甲:喂,我说你动作能不能快一点儿? 乙:又不是救火,你急什么? 甲:上台早一点儿,咱们多说点儿,大家高兴点儿,自己也快乐点儿…… 乙:哪这么多的一点儿? 甲:一点儿怎么啦,你可别小看这一点儿。坏毛病是从二献点儿惯成的,好习惯是从汾点少点儿养成的了万丈高楼那是二点儿一点儿盖起来的,万里长城那是二点儿一点儿垒起来的,万里长江那是~~..- 乙:那是什么? 甲:那是一点儿一点儿水凑起来的。’ 乙:我问你,我无论说什么你都能用“一点儿”接着吗?一甲:请把“吗”去掉。 乙:癫蛤蟆打喷嚏—好大的口气。你听着…… 甲:说清楚一点儿! 乙:每天清晨……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