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取浙江省在校大学生为样本,采用自编问卷"大学英语学习者本土文化认同问卷",分析该群体的本土文化认同现状。从统计结果看,被试者对本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积极的态度,二年级被试者对本土文化的认知情况高于一年级被试者。通过本土文化认同的现状调查,讨论了本土文化认知和情感对于本土文化认同行为的影响,建议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一步加强本土文化教育的渗透。  相似文献   

2.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它不仅包括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也包括对自己国家母语文化,即本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然而英语教学中的三个重要因素,即教材编排、教师授课方式和教学评估体系,却仍然把重点放在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习得上,从而忽视了本土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这使得英语学习者虽然能快速习得英语语言及文化,本土文化意识却日益淡薄,本土文化素养逐渐缺失,导致其在跨文化交际中频频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这不仅成为了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也制约了我国悠久历史文化向世界的传播。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本土文化的渗透,是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大学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缺失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玲玲  陈素萍 《考试周刊》2009,(41):102-103
文化渗透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英语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而目前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存在“一边倒”的现象.很多教师非常重视指导学生学习地道的英语.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而对用英语介绍和传播本土文化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现状并就如何挖掘教材资源、课堂渗透、课外活动方面对大学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缺失现象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4.
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受到了重视,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文化教学成了目的语文化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本土文化输入,即"本土文化缺失",并由此导致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频显中国文化失语症。本文认为我们应当从大学英语教学要求,教材,师资,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方面着手,加强大学英语学习中的本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向世界更好地传播我们的民族文化,使英语真正成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沟通中国和世界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5.
从香港语言教学经验看英语跨文化教学缺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跨文化英语教学存在的缺陷:仅仅重视英语教学中的西方文化导入而忽略本民族文化的英语表达。通过香港过去的语言教学证明,不能保持自我文化身份,不重视本土文化会给语言学习者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信息简单地从外到内的单向输入,而是通过新信息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故而在英语跨文化学习中,只有懂得本民族文化,才能更好地掌握异域文化;只有洞察异域文化.才能对本民族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文章认为应把本国文化的英语表达与外国语言的引进输入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既要增加教学中的异质文化含量,又要在教学中系统地引入和加强中国文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具体载体之一,同时也是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语言和文化紧密结合,使得在英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中,文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重英语国家文化、轻本土文化的现象。本文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学生需求,阐述本土文化渗透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性,以及对于高职教育本土文化缺失的对策探索。  相似文献   

7.
在中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常识的学习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作为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日传统理应作为英语教师和英语学习者了解的常识.本文围绕英美传统节日"母亲节",介绍相关风俗文化,并结合小学五、六年级课本知识进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8.
高校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同时也在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材普遍围绕的是西方文化的学习,对于本土文化的课文设置存在着极大的缺失现象,不利于我国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在高校英语教材中设置本土文化课文的意义入手,并提供了设置本土文化课文的对策,在一定程度上我促进我国本土文化的传承,加强我国高等教育对本土文化的重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发展,英语学习者更加重视英美文化知识的积累,外语文化不断输入与本族语文化严重缺失的矛盾日益加深。本文阐述了英语教师传承中国文化的矛盾,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英语课程文化教育倾向他文化,本土文化学习不足。日本外语教育纲领性文件早已明确外语课程需重视本土文化学习,教材是研究课程的一个视角。本文以一套日本初中英语教材为研究对象,考察其本土文化内容的选择和呈现。研究发现,本土文化遍布于各学习区域,以文化产品、文化实践和文化名人更突出,彰显利用有限空间体现更多人文价值的文化学习理念。本土文化的呈现方式多样,兼具独现和共现两种视角,但学习能力要求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日本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本土化经验对反思我国英语教材文化内容编写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靖 《考试周刊》2010,(53):95-96
语言教学不能脱离文化教学.仅限于英美文化的学习而不注重本土文化已无法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本文通过一个本土文化教学案例,就中国节日习俗进行探讨,以培养学生的本土文化意识,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了解英美社会文化知识,是理解英语语言内涵的必要条件。在学习英语知识,提高英语运用技能的同时,掌握必要的英美社会的文化知识,并注意本国文化和英美文化间的差异,对促进英语学习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文化的学习对语言掌握的重要作用,然而,这种文化的学习却大多停留在对目的语文化的学习而忽略了本土文化的学习。本文在分析学习英语的目的和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学习现状的基础上,从本土文化学习的作用,历史发展趋势,大学英语课程标准,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和教材的缺失来说明本土文化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4.
王丽 《考试周刊》2012,(21):70-71
通过高职学生对中国本土文化学习及掌握情况的调查问卷,表明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严重忽视本土文化的引导和学习,导致学生对本土文化在英语表达方面的严重缺失。作者就此提出应该在英语课内课外积极加强本土文化的学习,并且提出几项若干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日常交际的重要工具,通过沟通、交流,人们可以传递意愿想法、交流文化,以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让他人了解、认识本土文化。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因为要向外国人介绍中国本土旅游胜地以及文化,所以教学特别关注要求学习者本土文化素质与宣传能力的积累,以谋求依靠旅游业发扬、宣传本土文化的现实路径。旅游英语是一项专门为旅游业服务学习者创建的学习科目,毕业学习者往往拥有敏锐的眼光和独到的意识,能够在旅游交流中明白顾客的需要,是旅游产业中素质高、能力强的语言专业人才。基于此,本文将结合现实案例,以及旅游英语教学现状,分析该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渗透本土文化,以促进旅游业发展进程加快。  相似文献   

16.
在英语教学中,对西方文化的照搬和移植甚为重视,而对本土文化在英语教学的作用重视不够。人们习惯于强调中国人如何适应西方文化,却很少关注本土文化如何用英语表述,或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用英语传递中国文化的信息。本土文化的缺失是很普遍的事情,在文化交流中既要重视西方文化的输入,同时也要引入本土文化的内容,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失语的原因一是西方文化在政治强权和军事、经济霸权的支撑下,取得了世界文化的话语霸权。二是中国在传播文化过程中采取的是单向性的传播方式,造成了文化交流的不平衡性。在外语教学中引入本土文化的问题应从三方面入手:首先应选择具有代表性中国文化核心内容,其次强化本土文化术语表达的统一性,再次加强中国文化的研究能力,提升中国文化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我国目前英语教学侧重对外国文化的输入和输出,特别是对英语文化的介绍与传播,缺乏对本土文化自身和其英语表达的研究,只注意到本土文化的"负迁移"现象,而没有注意它的"正迁移"作用.本文探讨了中学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的"失语"症现象,并提出在跨文化交际中加强本土文化教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英语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它将另一种迥异的文化形态借助于语言这个载体带给学习者,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建立和发展对英美文化的敏感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人们越来越重视英语学习,我国外语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定位还不够明确,中西文化导入失衡,大学英语教材缺乏本土文化的教学内容,教师本土文化意识淡薄。本文通过分析大学英语与中国本土文化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国本土文化的对接和融合,以期能够促进大学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是英语语言的不可缺少组成部分。因为它会直接影响对英语文本的正确理解。然而在中国,受几十年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很少有英语老师可以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结合起来。基于目前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和已有的英语交际水平,本文简要分析了英美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提高学生对于英美文化和本族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学生积累大量英美文化知识,让学生准确使用语言,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