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心理辅导课存在的形式化、孤立化、教育化倾向出发,从辅导理念、师生关系和教育方法角度分析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探讨了心理辅导教师在心理辅导课中的多元角色,他们既是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学生心理状况外在表现的教育者,还是心理辅导活动中的辅导者。  相似文献   

2.
新型的师生关系活跃的课堂气氛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思想火花的巨烈碰撞——是心理健康辅导课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教师心理学基础的薄弱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科教学教法的惯性——是心理健康辅导课留给人们的缺憾  相似文献   

3.
陈小菊 《广西教育》2005,(7A):28-28
心理辅导课教学与一般知识课教学有着诸多不同。要成功地上好心理辅导课,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专题讨论”栏目围绕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及实践中受到广泛关注、引起多方争论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已经展开讨论的主题有: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中小学是否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及相关问题,欢迎您踊跃来稿,就以上问题发表您的见解。在新的一年里,由衷期望您继续关注本栏目,欢迎您提出更新更好的主题,展开新的探讨,以使本栏目越办越好!  相似文献   

5.
网络教学是随着电脑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日益兴起的一种先进的远程教学方式,它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科学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具有教学资源丰富、交互性强,以学生为中心等多种优势。  相似文献   

6.
教师,是教育、教学行为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语言规范在提高全民族语言水平的事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语言表达的优劣还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语言的应用表达,直至影响全民族语言水平的提高。本文论证了教师语言规范的重要性与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设计理念】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容易产生诸多心理矛盾,一些学生会追求享乐、沉迷网络甚至荒废学业,从而迷失自我。因此,培养初中生的自律能力尤为重要。本节课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大卫·库伯的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整合"墙上角色""欲望彩虹""定格画面""思路追踪"等多种教育戏剧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自律,感受自律的重要性,找到自律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马丽华 《江苏教育》2022,(16):68-72
<正>【设计理念】七年级学生从小学迈入初中,需要处理各种适应问题,而心理复原力正是学生面对各类变化情境时不可或缺的关键竞争力。心理复原力指人在应对压力事件时能恢复和保持适应性行为、在逆境中成长的特质和能力。本课基于心理复原力的相关理论展开,渗透社会计量法、叙事疗法、角色扮演等方法,通过课堂体验引导学生积极看待挫折,从而培养学生的心理复原力。  相似文献   

9.
曾永青 《江苏教育》2022,(24):63-66
<正>【设计理念】2021年11月15日,教育部印发《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旨在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全面融入中小学课程教材,实现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系列化、常态化、长效化。其中,“珍爱生命”是核心要点。笔者根据《指南》中的学段要求,结合当前小学生生命教育现状,设计活动放松、材料解读、风险分析、情景表演等教学环节,帮助学生认识到生命是美好而珍贵的,带领学生体验生命中的“脆弱”,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0月的一天,我来到一所初级中学听心理辅导公开课.这堂有争议的心理辅导课就是由该校经验较丰富的专职心理辅导教师李老师在初一(3)班执教的,有许多心理辅导教师和部分学校领导听课.  相似文献   

11.
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心理辅导课的逻辑起点合乎国内外关于学科逻辑起点的规定,心理辅导课是教师在班级中以团体动力学为指导,对学生的成长提供心理学帮助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心理辅导课的德育化、医学化、学科化和形式化等误区,多因培训不力所致。  相似文献   

12.
团体心理辅导课已经广泛在中小学开设。建立学校团体心理辅导体评价体系是团体心理辅导课最核心的环节,是团体心理辅导本土化、课程化的需要,是团体心理辅导课的时效性、针对性的需要,对于引领团体心理辅导课课程发展和提升辅导教师授课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学心理辅导课存在的问题 (一)有思品课的倾向心理辅导和思品教育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两者在功能、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心理辅导的  相似文献   

14.
15.
心理辅导课无论从目标界定还是从课堂组织形式、手段和方法的运用等方面,与学科教学都有根本区别。上好心理辅导课,首先要明确这种区别,准确把握心理辅导课的特点。一、针对性首先,心理辅导课的选题要有针对性。心理辅导课与学科教学的根本区别之一是,它不追求心理知识传授的完整性、系统性,其教学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而是围绕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展开,以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切入点,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为目的。  相似文献   

16.
阻抗是心理辅导课的伴生现象。阻抗的表现有多种形式,师生关系、移情与反移情、价值观念冲突以及心理防御机制等是产生阻抗的重要原因。阻抗对心理辅导课具有重要影响,科学地分析和处理阻抗,是成功推进心理辅导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魏兰蕴 《江苏教育》2022,(56):68-71
<正>【设计理念】高中生处于生涯发展阶段的探索期(15~24岁),正尝试综合认识和考虑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与职业社会价值、就业机会,开始对生涯规划进行初步探索,根据自身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尝试确定职业生涯目标。本课旨在唤醒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指导学生科学对待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生涯倾向,树立正确的生涯规划意识。  相似文献   

18.
王鹤 《江苏教育》2022,(32):75-78
<正>【设计理念】生命历程中总是伴随着丧失。丧失可以归纳为3个层面:丧失亲人、丧失各种可能性、丧失生理的某些部分。本节课讨论的层面主要是“丧失各种可能性”。丧失会破坏我们基本的生活信念,破坏安全感、信任感、掌控感和自尊,这些都是我们的重要心理需求。因此,丧失会带来情绪、认知及行为的相关反应,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如果不能很好地应对丧失,  相似文献   

19.
吴昊桐 《江苏教育》2022,(32):61-63+67
<正>【设计理念】随着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始对生命有了更深入的思考。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业压力增加,情绪情感体验逐渐深刻,部分学生觉得生命“无意义”。本节课围绕五年级学生的生命发展需要,让学生在认识和思考生命过程的基础上,通过分享生命故事,初步思考生命的意义,感受生命的丰富与多彩,从而欣赏生命、珍惜生命,形成良好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20.
孙琼 《江苏教育》2022,(72):68-69+73
<正>【设计理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要求,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调整学习心态;引导学生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六年级学生对生活中的挑战与失败有了自己的思考,并开始探索如何应对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挫折。本课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放映室”情境,带领学生探索应对挫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