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晨报》讯)7月10日,北京市教委公布了2004年北京地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截止到7月2日集中办理毕业生就业手续结束,今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全员初次就业率为89.43%,其中本科生为88.44%,而专科生(含高职)的初次就业率则达到了88.45%,高于本科生初次就业率0.01个百分点,而其中高职生的就业率也达到了88.33%,比去年提高了近30%,与本科生就业率基本持平。2004年北京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赶上本科生@张颖  相似文献   

2.
为了准确地摸清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真实地反映各高职院校的就业率,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花大力气做了大量的摸底工作,但效果不甚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  相似文献   

3.
一、2003年和2004年的就业率情况以及2005年的目标2003年,全省共有毕业研究生3546名,本科毕业生29661名,专科毕业生25633名,高职毕业生24479名,截止6月30目的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8%、91.7%、69.9%、79.2%。2004年,全省共有毕业研究生4694名,本科毕业生40894名,专科毕业生28685名,高职毕业生34927名,截止8月31日的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8.02%、93.48%、8517%、92.56%。根据截止6月30日的统计数字,情况与2003年基本持平。2005年的目标是达到或接近上一年的就业率水平。  相似文献   

4.
在日前于天津举办的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教育部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说,全国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不断提高。2012年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仅次于985高校,高于其他所有高校。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是社会人力资源中最宝贵的一部分,更是促进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最珍贵的人力资源。目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不容乐观,一般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为70%左右,无论是政府、社会,还是家庭、学生都感到了就业市场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6.
王晓勇 《职教论坛》2004,(5S):41-42
近年来.我市高职院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紧贴地方经济,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为我市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第一线输送了一人批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业毕生生录取率、报到率、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截止到2003年6月,应届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已达到92.4%。  相似文献   

7.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突出表现在高职毕业生的就业。2003年全国高校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80%以上,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处于中间层次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偏低。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280万人,其中150万为高职毕业生。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是提高整体就业率的最大潜力所在,也可能成为制约毕业生就业的全局性大问  相似文献   

8.
关于高职康复技术专业就业率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职院校就业率是衡量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是高职院校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辽宁中医药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自2003年招生以来,已有三届毕业生,共233人,就业率达到91.42名。从辽宁中医药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首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情况及三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横向比较两方面入手,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进行分析,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9.
杜晓 《成才之路》2009,(27):I0005-I0005
本科生就业和高职生就业哪个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小?答案是:高职。一项针对2008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统计显示,截至今年2月,在本科生就业率下降了3个百分点的情况下,高职却只下降15个百分点。“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高职生在半年以后的就业率非常坚挺。”业内人士分析说。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应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高职毕业生的职业前景、就业情况已成为学校办学水平的综合反映和重要标志,也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面对近年来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笔者认为,应该在高职院校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此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1.
杨霞 《辽宁高职学报》2005,7(2):129-130
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情况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现就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利用博弈论与科学经济学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难题做出分析,提出“(招生+就业)×质量×特色=生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等教育已趋向于大众化,高校在校人数超过1600万人,毛入学率达15%,200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280万人,高职高专类毕业生达到147万人,创历史新高,今后几年毕业生人数将会继续增长,远远超过全社会对毕业生的总体需求的增加。就业乃民生之本,就业率高低关系到广大高校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尤其是对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高职毕业生而言,加强就业工作,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率,是关系到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8月22日,北京市教委公布了2005年北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含科研单位)本专科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情况:截止到今年7月,北京高校大学生初次就业率为89.30%,其中研究生为91.63%.本科生为88.44%,高职(专科)生为89.14%,整体与去年基本持平,但实际就业人数比去年增加了18740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212万人,其中高职毕业生达108.2万,截至当年9月初,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80%以上,高职高专类毕业生的就业率仅为55.7%。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改革与蓬勃发展,职业教育较强的市场导向性使得近年来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大中专毕业生中处于较高水平.但是伴随着这种高就业率的高辞职率不容忽视.甚至,很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匆匆就业,之后匆匆辞职,出现了“闪辞”现象.这种现象对毕业生、学校、用人单位乃至社会都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闪辞”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对“先就业再择业”的误读、非理性信念的影响,校企合作尚未实现零距离无缝对接等方面对高职毕业生“闪辞”现象成因加以探析.  相似文献   

16.
<正>又到一年就业季,好多大中专毕业生为找工作奔忙。据教育部发布的统计公告显示,2013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毕业生总数为607.46万人,就业学生588.07万人,就业率为96.81%。又据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2013年对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率的调查结果显示,从院校类型的比较看,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最高,为78.1%,分别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尤其是2009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成了一个社会性的大问题,高职院校的情况也不容乐观.面对困难形势,笔者试从高职毕业生、高职院校以及国家政府三个方面探讨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不同学制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行分析,可从初次就业率、就业现状满意度、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职业吻合度及半年内的离职率等六个方面进行。利用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中有关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教师教育专业五年制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强于三年制高职毕业生。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研究》2009,(12):89-89
2009年,我国一半以上省份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已经超过或与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持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技能型人才受到企业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20.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10):15-15,21
今年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职高、职专毕业生32400人其中市内四区15415人,分布在130余个专业,这些专业基本覆盖了城乡各行业、企业和部分事业单位。随着全市经济、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外资企业发展速度的加快,今年中职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明显提高。据目前不完全统计,市区平均初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郊区达到80%以上不含参加高职考试的4358名毕业生,分别比去年初次就业率提高了15和12个百分点。前几年用人单位的学历高消费现象明显减弱,学有专长、专业对口的毕业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多数企业、事业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