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学表明,在青蛙交配的季节里,雄蛙为了获得更多的交配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大声卖力地呜叫,以吸引雌蛙注意,企图把自身的基因最大限度地遗传下去。而雌蛙也想如此,所以它必须仔细听哪个雄蛙的叫声最适合或满足于自己的这一利益。问题是,这个世界并非只有两只青蛙,发声对于雄蛙来说并不总是好的“信息策略”,因为蛙呜对雄蛙来说有很大的代价或风险。  相似文献   

2.
派对衍生物     
酒吧:浅斟慢饮同时交流是很惬意的一件事情,喜欢这种方式的人多了,就形成了酒吧。其实,酒吧里醉鬼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俱乐部:一群人.爱好的  相似文献   

3.
荣荣  曹竞文 《传媒》2015,(21):51-53
没有脚本、剧情、高潮、镜头剪辑及后期制作的"慢电视"受到了挪威人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这种看似费时又无聊的电视节目,不间断地忠实记录一件事的全过程,连续播放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甚至是几天,然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来, "慢电视"的确有其成功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警察抓人,小刀只在电视里见过。通常的“程序”是这样的:几个人举着手枪在楼道里悄悄贴上来,在门两侧闪开,然后一人双手举枪向上,猛一脚踹去,“砰”一声门被踹开了,然后是几个人同时的怒喝:穿上衣服(或不准动之类),剩下的自然是已经用枪顶住了脑袋(如果被抓的人正好在屋里的话):老实点!在以前小刀以为,警察抓人就是这样的,罪犯吗,总是和我们这些老百姓不太一样的,说不准身上带着什么,也说不准到底把自己的命当不当成命,可前两天,小刀从报纸上却看到一则消息,北京警方放弃了对一名犯罪嫌疑人的激烈抓捕因为当时这名嫌疑人11岁的女儿正在旁边,…  相似文献   

5.
凌晨4点,大盗被警察"状元"健步追上鞍山市公安局立山分局双山派出所所长屈丰海介绍说,4月1日凌晨4时许.派出所教导员孙立国、民警王琳以及两名联防队员正在夜巡,发现一栋居民楼下的一辆轿车里有人行动诡异.待4人上前察看时.车门猛然被推开,一名中年男子从车内窜出,撒腿狂奔.从背影看,这个人身材魁梧,个头在1米80左右,跑的速度还真不慢.但他哪里想到:34岁的民警王琳是鞍山市警察大练兵活动中的"状元",腿脚更敏捷.40米外,王琳一个扫堂腿就把中年男子撂倒了.  相似文献   

6.
马永朝 《大观周刊》2012,(52):286-287
在语文的教学中,提问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5只猴子放在一只笼子里,并在笼子中间吊上一串香蕉,只要有猴子伸手去拿香蕉就用高压水教训所有的猴子。直到没有一只猴子再敢动手。然后用一只新猴子替换出笼子里的一只猴子,新来的猴子不知这里的“规矩”,竟又伸出上肢去拿香蕉,结果触怒了原来在笼子里的4只猴子,于是它们代替人执行惩罚任务。把新来的猴子暴打一顿,直到它服从这里的规矩为止。  相似文献   

7.
大雅和顺     
《大观周刊》2006,(37):87-87
和顺,中国有名的侨乡,生长在云南西部,靠近中缅边界的腾;中县。这是一处人间秘境,一副古典秀美的江南乡村的样子,保存着云南最具古典风格的乡村景致和明清以前的许多建筑和民风民俗。在这里,水慢了下来,树枝的摇动慢了下来,花开的速度慢了下来,声音慢了下来,步子慢了下来,鱼慢了下来,云慢了下来,人慢了下来,时间也慢了下来。  相似文献   

8.
信息博弈的概念和特点:从青蛙鸣叫的策略互动分析 生物学表明,在青蛙交配的季节里,雄蛙为了获得更多的交配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大声卖力地鸣叫,以吸引雌蛙注意,企图把自身的基因最大限度地遗传下去.  相似文献   

9.
正盛夏时节,坐在屋里,门开着,风穿堂而过,前院后山,都在这一场穿堂风里。屋后的老井总是滴哒着水,听得出水滴在水桶里,塑料的水瓢浮在水上打着转。水滴的不紧不慢,风来了,水瓢就懒懒地撞一下桶沿儿,这声音是首简单的小曲子,让人觉得清爽悦耳。一只蜜蜂从屋后飞进来,路过我的穿堂风,嗡嗡的听上去很快乐。我猜它路过是因为后面水井  相似文献   

10.
在现阶段,广播新闻播音用多快的语速在播音界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人主张快一点好,另一些人觉得慢一点好,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每分钟220字以下这样的慢语速已逐渐被广播界淘汰了。这主要是由于两个原因:一是慢语速适应不了人们对信息量越来越大的需求,它在单位时间里对信息量的削减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按每分钟播音200字计算,则在20分钟新闻节目里,这个语速要比每分钟播音250字少播1000字。按每篇稿件200字计算,则少播5篇稿件。二是它不适合生活在快节奏里的现代人的口味。慢语速一般容易给人造成懈怠、…  相似文献   

11.
"情书"     
三十年前,一幢公寓楼的三楼新搬来了一户人家:大卫是这户人家的独生子,高中刚毕业,说是将要报考医学院.大卫好像是一个书迷,大部分时间都泡在附近一家小型图书馆里.图书馆里有一个名叫莉莉的女管理员,年轻漂亮,说话柔柔的,脸上的表情常是笑眯眯的.小伙子们都喜欢她.如果他们有找不到的书,总会请她帮忙,她也会乐意地停下手头的工作,为他们服务.她是一个很敬业的人.  相似文献   

12.
曾经有几位同行同我说起当记者的“运动轨迹”:头三年当记者,从报社里冲进冲出,走起路来像鲳条鱼射箭,采写的稿件一篇好过一篇;三年过后,便只孵在办公室里,电话打进打出,走路慢得像老牛背纤,采写的稿件一篇不如一篇。所以,在某些人的眼里,新闻工作是份“青春饭”,干了几年,道儿越干越老,劲道越干越小。 然而,对我来说,这个“运动轨迹”却并不起  相似文献   

13.
美国"愚公"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3):108-108
3月26日,在纽约布鲁克林区的一间仓库,四位“赠书中国计划”发起人一早便开始忙碌。他们拆掉破损的纸箱,把书一本本拿出来,再放入新的纸箱,然后用宽胶带纵向、横向把箱子密封好。4个小时后,800多箱共计2万余册科技类图书严严实实地装满了一只巨大的集装箱,三个搬运工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集装箱的门关上。当天下午,这只凝聚海外游子对祖国一片赤诚之心的集装箱就要启程,被运往万里之外的中国青岛。今年88岁高龄的“赠书中国计划”召集人马大任介绍说,这批图书来之不易,是上百名华裔学者无偿捐献给“赠书中国计划”的,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  相似文献   

14.
视野 《兰台内外》2006,(5):59-60
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  相似文献   

15.
在一篇科幻小说里,外星人是这样讽刺地球人的:地球很大,可是地球人喜欢挤在一起,围着烟囱住;地球人有时成群结队地去参观还没有人住的地方,但是一到那里就逃回来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地球人,在城市中占据了寸土之地后,开始频繁地从都市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出走,到“没有人住的地方”参观。参观的办法是露宿在人迹罕至的山林,或者在无人岛扎营。 人们把这样的“出走”称作“探险旅游”,并为探险旅游的兴起寻找了很多种解释。比如,“精神空虚”“寻求刺激”“回归自然”等等。 这样的出走,在我们国家,20年前  相似文献   

16.
1998年5月21日,新华社播出了记者牛爱民采写的现场特写,题目是<北京协和医院收费何其慢>(全文附后).报道反映了这家医院在为患者服务方面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报道写道:"5月19日下午4时多,记者来到协和医院收费大厅,看到9个收费窗口只开了5个.  相似文献   

17.
"新闻线人"黄兴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0多岁的老黄,是个地道的成都市民。精悍利索,衣着整洁,说话快且嗓门大,脑瓜灵活。一看就是一个爱管闲事的人。果然如此——“管闲事”初尝做“线人”甜头在亲戚朋友和同事的眼中,老黄是个管得宽的热心人。用成都话说叫“十处打锣他九处在场”。那里发生了什么事,他不仅爱凑热闹,还喜欢当“包打听”。1991年的一天,他骑车去看父母。路经一心桥横街时,见这里街道污泥淖水、坑坑洼洼、还没路灯,行人路过这里是怨声载道,自己也曾摔过跤。这次他不能熟视无睹了,一时热血挥笔写了一篇情况反映投给《成都晚报》,没想到很快就变…  相似文献   

18.
李动 《档案与史学》2006,(11):14-18
热浪灼人.呼啸的警车飞驰至荒野里那座风蚀雨剥了几十年的碉堡处嘎然而止.一股恶臭从碉堡内逸出,张法医带上乳胶手套,毫不犹豫地钻了进去.大家用手捂着鼻子屏声敛息地等待着,须臾,只见张法医从阴森可怖的暗堡里拉出那具浮肿腐烂的尸体,令人作呕的尸臭浓浓地弥漫,蚊蝇飞舞.  相似文献   

19.
读罢《大青猴泪眼对猎人》,感动不已。一是被大青猴因非法捕猎者追逼所表现的悲恐情状感动。不由人想起电视里一句公益广告语:“关爱动物,保护环境”。二是被兰加村300多位农民保护动物的行为感动。他们没有人组织、更没有人命令,发现大青猴遇难,就自发而又勇敢地站出来解救。关爱国家保护动物是那样的热心,当野生动物需要他们救助的时候又是那样的自觉。可见国家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在那里是何等的深入人心,得到群众何等的拥护与执行!感动的同时又气忿。气忿那一小撮非法捕猎者,为一己私利,竟置国家法令于罔闻,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情感报道”该是近几年来报纸出现的新文种——我找不到什么现成的词来给它归类,只好用“文种”这个词来表示它的不同凡俗。这是一种用各种文体杂交出来的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式。 先说它的内容。它是报道人的.但却并不报道人的事迹、经验、成就,所以你无法将它归到往昔的人物通讯的文本里去。在内容上,你说它是真实报道吧.人名、单位可是子虚乌有。一个真实的人如果顶着个假名,尚且难以把握他的言行;一个文章里的人若再挂着个假名,其人其事就更难免被作者信马由缰地演绎了。对于这类报道,你说肤浅吧,它可是已经深刻人的隐私中;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