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技术创新制度激励的思想探源与政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论证,有效的制度安排对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为了加强技术创新的制度激励力度,可以从企业、市场、政府等不同层面出发,构建一个能有效激励技术创新的制度框架。在政府政策安排方面,必须从产权保护、公共采购、财政支持、科技发展、市场培育等角度对技术创新行为进行激励。  相似文献   

2.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内生的并且是决定经济绩效的首要因素,制度本身并不能增加资源禀赋,但可以协调利益关系,降低交易成本,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改变生产要素配置的环境和相对价格,从而影响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效率.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探讨了公平机制。认为市场经济下初次分配的理论依据是按生产要素边际生产力分配,但实际上是按要素的市场价格分配,市场供求关系常常使得要素价格或多或少偏离要素"贡献",即"所得"与"应得"不符,从而产生了要素"公共剩余"即经济利润,且"公共剩余"总是被强势生产要素支配或占有。所以,在我国当前强资本弱劳动的基本格局下,要实现劳动分配的公平必须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相似文献   

4.
一、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机制分析 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机制,先后经历金融传导和经济传导两个领域,包含货币供应决定机制和货币作用机制.货币政策的实施首先启动金融领域,央行与房地产市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货币供应量发生伸缩变动的(其实质是货币供应决定机制),影响到利率、资金流向及支出决策,然后波及经济领域,总需求通过商品市场、要素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决定产出和价格,作用于货币政策终极目标(其实质是货币作用机制).托宾的理论和财富效应理论均适用于房地产市场.  相似文献   

5.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对这一重大决策的进一步理解,可相应地思考以下问题:市场力——自由、竞争与法律、意识形态的相互对应;竞争中的价格决定;交易可变成本决定价格和价格决定需求量反之需求量决定价格;货币数量与价格的关系以及引出的问题;价格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率与企业经营收益、个人资产收益;价格弹性对市场供求的影响。"看不见的手"就是市场力,对此我们又强调,市场力包括同时存在的管理力和供求力,管理力指管理约束行为,有效管理约束出合法行为,供求力指供求状态决定供求行为。在人格化市场,代表正式规则的法律对于行为人的约束产生出合法行为,代表非正式规则的共同意识形态对于行为人的约束也产生出合法行为,二者具有互补性。市场是有管制市场,市场配置是法治下的根据供求而实现的配置。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高技术集群企业创新网络的基本构成要素和相互作用,高技术集群企业创新网络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企业、构成外围辅助网络的顾客、供应商、政府、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政府部门,而集群的基础设施、文化基础、制度环境和企业创新活动所面临的技术环境、市场环境则作为创新环境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不同要素在集群企业创新一络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相互联系机制。  相似文献   

8.
按劳分配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必须坚持的最公平的分配方式,然而,其劳动计量上的技术性难题决定了只能在公有制经济绝大多数行业中按凝结的有效劳动分配。我国现行分配政策与按凝结的有效劳动分配偏离较大,因此,必须通过工资制度的改革和收入政策的调整加以矫正。按要素的均衡价格分配需要以一系列的社会经济条件为前提,同时,还要有政府对要素市场的价格调节。按要素分配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效率原则但会造成社会难以接受的贫富悬殊,后者亦需要政府收入政策的调节。一切非劳动要素在任何场合都可以按其均衡价格分配。就劳动来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价格分配则有着各自不同的适用范围:前者适用于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可计量领域;后者适用于一切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中劳动不可计量方面。  相似文献   

9.
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决定要素的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法律事实。其概念及制度的诞生是对包括市场行为在内的民事行为的法律概括与提炼,它的理性建构能够支撑、确保市场行为主体追求目标的实现,它对市场行为的规治也是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潜在市场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市场是一种潜在市场,研究潜在市场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对潜在市场进行预测和培育,从而引导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发展和壮大。在研究潜在市场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其影响因素的层次模型结构,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排序,以便为市场政策的决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创新使江苏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快速腾飞.观念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先导,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核心,管理创新是企业创新的保障.要保持持续、旺盛的竞争力,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加大技术创新的速度和力度,以支持技术创新快速、有效的进行.  相似文献   

12.
在WTO规则下,民企要发展必须进行自身内部的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同时政府也必须进行有关对民营企业管理职能的创新。科技创新是物质前提,制度创新是动力基础,管理创新是组织保障,政府职能创新是外部条件。只有内外环境都得到改善,民企才能把握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13.
自熊彼特将创新定义为“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以来,有关技术创新的相关理论层出不穷。在当前创新性社会背景下,阐明技术创新的内涵与特征,探讨技术创新的实现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在对技术创新的内涵和特征进行深入阐述的基础上,继而梳理了技术创新所面临的三大困难,探讨了有效的技术创新方法应具备的特点,最后,从TRIZ理论的本质特征和解题特征出发,分析了其对技术创新的适宜性,并讨论了TRIZ理论适用的工程问题种类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技术创新的投入、产出及风险三个方面,对技术创新测度指标的选择与确立进行了详细阐述,进而构建了基于国家和企业两个层面的技术创新测度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文中分析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措施:保证技术创新资金到位,合理安排组织结构,建立健全技术创新的管理制度,强化企业家的创新精神,科学选择创新产品等。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是以科学技术为根本推动力的经济。发展中国家要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要缩小技术差距与知识差距,这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技术创新和知识经济发展的空间。建国以来,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国家创新体系。从当前国际竞争压力和国内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迫切需要国家创新体系发挥重要作用。但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尚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之处。从我国当前的现实出发,应当积极创建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契合知识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企业价值理论和技术创新理论,建立了影响企业价值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并选取了我国58家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因子分析方法,对基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价值增长进行实证检验,得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价值增长正相关,但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对企业价值增长贡献还不高,企业经营能力与资源有效结合可以提升企业价值等结论。  相似文献   

18.
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创新战略正越来越成为企业经营战略体系的核心内容。中小企业应该从市场推力与拉力、技术拉力、企业家以及政府的指导政策与激励政策等五个方面完善技术创新机制,从市场与技术两个维度选择技术创新战略,依据自身特点从市场增长能力与技术增长能力两个维度进行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自主技术创新是我国企业成长与发展的根本路径。创新成效评价是促进技术创新的基本方式。自主技术创新绩效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而基于平衡记分卡的绩效评价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在我国现有的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下,360度绩效考核的实施更能够反映出企业自主技术创新成效的社会性与自然性本原,并有利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展开。  相似文献   

20.
创新管理被认为是提升产业技术层次上极为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培育产业人才的技职校院,更需在课程中适时地导入创新管理,培育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产业人才,帮助产业进行技术升级及创新。而技专校院实施创新管理的阻碍有:(1)对创新管理相关理念的认知不足,创新管理易受阻;(2)学校组织文化不鼓励创新;(3)缺乏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育制度;(4)缺乏培养创新思考的教育现场;(5)不尊重知识产权的社会环境;(6)支持创新管理的相关法令散乱;(7)创新管理的资源不足;(8)各技专校院师资培育及在职进修系统常忽视创新能力之培育;(9)创新管理政策绩效之评鉴缺乏系统化之程序和制度。其因应策略有:(1)活化技专校院行政机制,融入创新管理理念;(2)强化技专校院经营,规划创新管理内涵;(3)加强创新管理课程与教学,共享创新管理成果。最后,并提出若干建议,以供技专校院及相关产业人才培育机构做为实施创新管理的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