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和改进分离纯化严格厌氧微生物甲烷古菌技术。方法:稀释滚管分离法。结果:对厌氧消化器中甲烷菌进行富集、多次稀释滚管分离获得甲烷菌纯培养。结论:稀释滚管分离培养技术方法可靠,分离的效果好,适用于各种严格厌氧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2.
腾讯科技讯(过客/编译)一项最先的研究表明,可能以古老森林遗迹为食的微生物或许正在南极洲冰层深处产生数十亿吨的甲烷气体。研究人员称这种温室气体以一种名为甲烷水合物的冰冻物质存在,潜伏在冰层下的气体总量比得上世界海洋的存储量。  相似文献   

3.
陈亮 《科教文汇》2009,(9):287-288
文中分别以苯、甲苯、苯和甲苯为碳源,直接采用地下水和采用加入铁和三氯乙烯(TCE)浸泡过的地下水进行微生物培养和驯化,得到6种不同的菌液,结合PCR-16S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分析其中微生物的群落差异。结果表明:在铁渗透反应格栅(FeO—PRB)下游的水化学环境中,降解苯和甲苯的微生物优势群落减少,芽孢杆菌属和自养黄色杆菌属是其中的优势群落。地下水地球化学环境变化是微生物落群减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采用选择性富集培养方法,从东北老工业区的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到能以高浓度荧蒽为唯一碳源和能源,并且生长良好的优势菌JU1。通过16s rDNA核苷酸序列分析以及生理生化鉴定此菌株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sp.)。土样混合菌和优势菌株JU1都有较强的降解荧蒽的能力,使用高效液相分析方法测定荧蒽的含量,经过6 d混合菌株的荧蒽降解率为94.12%,优势菌株JU1能够达到降解率为92.71%。不同荧蒽浓度条件下,菌株JU1对荧蒽的降解率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在50 mg.L-1具有最好的降解效能。降解菌JU1还能对其他多环芳烃起到降解作用,对菲的降解率为40.76%,对苯并[a]芘降解率为62.38%。菌株JU1对荧蒽和菲混合多环芳烃的降解率第5 d后,分别为荧蒽59.74%和菲55.36%。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21,(3)
古生菌作为一种特殊的微生物类群,在人类皮肤微生物组中是一个恒定但高度可变的组成部分,目前研究发现:奇古菌可能通过硝化作用降低皮肤p H,造成皮肤屏障功能破坏;在土壤、海洋中的氨氧化古菌通过氨氧化作用调节生活环境中的氨氮平衡,与我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因此,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对其进行深入探索,但传统实训实验中存在着古生菌分离培养成功率低、周期较长、菌株鉴定成本高、遗传和生化操作技术平台要求高等问题,基于传统实验操作的连贯性、真实性、记忆性等特点,为模拟古生菌实验的细节以减少错误率而拟创建集科普、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皮肤古生菌虚拟实验科普互动学习平台——《异"菌"突起》。通过古生菌的发现历程、简介、应用前景等版块提供对极端微生物生活环境和生物学特性与功能角色的介绍,利于虚拟培养板块利用网页交互操作进行线上古生菌相关实验操作模拟(本文主要以氨氧化古菌为代表菌株,模拟其分离、培养与鉴定过程)。  相似文献   

6.
日益增加的厨余垃圾严重影响着城镇环境,为获得用于家庭厨余垃圾微生物降解原位消除技术的功能菌株,本文通过溶菌圈和菌落直径观察以及胞外酶活性测定,证明本实验室分离、保藏的一株丝状真菌No.1对蛋白质、淀粉具有很强的降解能力并能有效降解纤维素和脂肪;通过18S rDNA的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核酸数据比对分析,表明该菌株与Actinomucor elegans(AY243955)同源性达99%,故将其鉴定为雅致放射毛霉(Actinomucor elegans sp.).  相似文献   

7.
从青岛石化输油管道爆炸污染的海滩中分离出17株石油降解菌,其中4株Z1、Z2、Z3和Z4降解能力较强,经鉴定分别属于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红平红球菌和茅孢杆菌.研究了菌株的生长特性与其降解石油能力的关系,表明菌株的降解能力与生物量之间呈相关性.数据表明溢油前四天微生物的降解率最高,经过10天的降解,有三株降解率高达76%以上,其中红平红球菌降解率最高达到79.39%.  相似文献   

8.
黄宇 《内江科技》2012,(12):20-21
注CO2开采原油是一种潜力极大的提高油气采收率的手段,由于技术难度较大,成本较高,在国内还未广泛开展。在注CO2开采原油过程中,气体突破时间是衡量注气效果的重要指标,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影响气体突破时间长短的因素。通过文献调研总结了在注CO2驱油过程中,气体突破时间与地层条件、地层流体性质和驱替方式的关系,并对注CO2技术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地层渗透率、地层压力、非均质性程度、地层流体粘度、含水饱和度等因素对气体突破时间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2015年末Nature杂志同期发表2篇文章,首次报道了全程硝化菌(Complete ammonia oxidizer,Comammox)。我们对全程硝化菌的研究始于2012年,基于高简并引物的两步PCR方法发现了全程硝化菌的广泛分布,但当时根据文献将其误认为是奇异甲烷氧化菌,在2014年富集培养过程中才发现是氨氧化菌。在后续的研究中,通过设计全程硝化菌特异性引物,确认了其在各种生态环境中的数量以及多样性。本文对本课题组发现和富集培养全程硝化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研究思路进行总结,将有助于基因序列驱动的新微生物的发现。  相似文献   

10.
体外法测定青藏高原冬季草场放牧牦牛甲烷排放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牦牛甲烷排放量试验采用体外产气法对冬季牧场放牧牦牛甲烷排放进行了初步研究。采集冬季牧场主要的可食牧草早熟禾(Poaannua)、中华扁穗草(Blysmussinocompressus)、獐牙菜(Swertiabimaculata)作为培养底物,并选择3头大通牦牛(1ive—weight:170±5kg),通过瘤胃采样器采集瘤胃液进行体外培养,36h后终止发酵。结果表明,随着培养的增加,体外产气量也逐渐上升,在24h达到最大值。早熟禾、中华扁穗草、獐牙菜24h累计产气量分别为129.2mL、70.8mL和73.8mL。而甲烷产量在0—6h逐渐升高,在9h达到最大,早熟禾为31.10L/Kg和獐牙菜18.74L/Kg,之后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牦牛采食上述三种牧草的情况下,其一天产甲烷量在18.74L/kg-31.10L/kg之间。  相似文献   

11.
一株产纤维素酶的诺卡氏属菌株筛选及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秸秆和牛粪干的增殖培养,从中分离、纯化获得42株菌株。经滤纸条崩解实验、溶菌圈大小测定及CMCase(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测定,筛选得到1株代号为GNA120对纤维素降解具有优势的放线菌,初步鉴定为诺卡氏菌属(Nocardia spp.)。实验确定该菌株的最佳产酶条件为:温度28℃;pH值5.6;硫酸铵作氮源时产酶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2.
煤矿瓦斯爆炸原因分析与预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煤矿多为井工开采。在开采煤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甲烷等灾害气体,使整个作业环境处于爆炸性气体环境中。在煤矿井下根本不可能阻止煤岩体释放瓦斯等灾害气体,只能采用强迫通风稀释瓦斯、抽放瓦斯以减少瓦斯向作业环境中的涌出量和加强灾害气体计量及管理等被动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王宁寰 《今日科苑》2013,(12):63-65
新闻背景日前,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已成功从日本近海地层蕴藏的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中分离出甲烷气体——这是全球首次通过在海底分解"可燃冰"取得天然气,标志着日本在可燃冰开采的商业化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1.特殊环境中储藏的新型能源以往人们谈到能源,首先想到的是能燃烧的煤、石油或天然气。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采油技术(MEOR)提高原油采收率是一项新型三次采油技术,主要是利用微生物能将原油组分作为碳源进行生殖代谢并产生酸、气、有机物及一些有利于原油开采的表面活性剂提高原油采收率。文章主要论述了MEOR的国内外发展概况,简要介绍了微生物采油的相关采油机理及筛选标准,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张莉 《科学中国》2006,(8):14-15
最近科学界指出,多年冻土和海洋中储存的“天然气水合物”(或可燃冰)可释放大量甲烷,从而加速气候变暖,并且在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作用下,全球变暖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剧。这一观点已引起人们的注意,该过程包括: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气候变暖→多年冻土融化→封存的甲烷释放→气候进一步变暖→土壤与海洋中的细菌,微生物等更活跃→分解有机物使二氧化碳与甲烷释放更多→气候更暖→多年冻土更快融化(尤其是北极圈),最后导致气候变暖呈失控性增强。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3,(2):163-166
于心科 男 30岁 198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获硕士学位.现为该所副研究员.从事地球化学研究.在美国南佛罗里达盆地的原油和油源岩中发现了一系列新生物标志化合物,提出该组化合物具有揭示古沉积环境和有机质热演化成熟度的作用;找到了各种大气甲烷源向大气排放甲烷的动力学机制;通过对云南腾冲地区温泉气体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获得了地球原始气体CH_4、~3He等的同位素证据,为非生物成因天然气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地球化学证据.  相似文献   

17.
萨中西区过渡带微生物驱油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英 《今日科苑》2006,(3):I0008-I0009
本文结合过渡带地区油层沉积特征和原油性质,优选出微生物菌种,结合室内实验研究,开展了微生物驱替和吞吐现场试验。通过对微生物采油技术在该地区应用的效果评价,证明该微生物菌种可以在过渡带油层中繁殖并运移,在其代谢产物的综合作用下改变了油层渗流特征及原油物性,从而改善过渡带地区开发效果,为更好地应用微生物采油技术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中国人》2007,(7):111
一项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以二氧化碳气体为主要原料,制造可降解二氧化碳基树脂的高新技术有望成为破解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难题的一把钥匙。这项技术的原料将主要来自发电厂、炼油厂、水泥厂、酿酒厂和化肥厂等作为废物大量排出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生产出的二氧化碳基树脂加工成型制品在废弃后,能够被微生物如真菌、细菌、放射线茵分泌的酶分解或氧化降解成水溶性碎片,最终被完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降解过程中产生的小分子化合物和二氧化碳可以被植物吸收,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检测,此类产品一个月可降解33%,与植物纤维、稻草等天然产物相近。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低温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效率,寻求最优的筛选方法,文章研究了分离培养基中碳、氮源组分、微量元素、筛选前的富集方法与时间、土样于冰箱中的保存时间等条件对低温纤维素分解菌筛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培养基中当CMC-Na作为碳源、蛋白胨作为氮源时所获得的低温纤维素降解菌的菌落数最多;培养基中添加微量元素对低温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并没有促进作用;将土样在含有不同类型纤维素材料的液体培养基中富集培养2d可以获得较好的筛选效果,但富集时间的延长并不利于提高筛选效果,并且当富集培养基中的碳源为青稞秸秆时其筛选效果会更好;土样在低温下的保存时间对低温纤维素分解菌筛选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将土样在4℃冰箱中保存4d时有利于低温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但当保存时间超过7d时筛选效果会明显降低。文章的研究结果对提高低温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效率是非常有意义的,同时也丰富了微生物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查阅多种文献,发现微生物可以降解润滑油,并且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本文介绍用微生物降解润滑油的相关机理,详细阐述当今微生物降解润滑油的实验研究,并简述评价微生物降解润滑油的方法,以期能为后继更好研究微生物降解润滑油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