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是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高校普及发展武术段位制是实现全民健身和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途径,关系着武术未来的兴衰。现行的武术段位制在高校中存在着缺乏推广和普及;晋级标准不太适合大学生;收费标准偏高;高校考评点不多等问题。文章提出加大教学与比赛力度;完善段位制教学体制,另设考段费用标准;增加考评点和考试次数,适当降低申报机构条件等对策,以促进武术及段位制在高校的推广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洪浩 《搏击·武术科学》2014,(5):F0002-F0002
2014年全国武术段位制推广工作会议于4月24日在河南大学召开,《武术段位制推广十年规划》正式启动,武术段位制发展进入新时代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浪潮的不断侵袭,文化的全球化亦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3.
武术,既是青少年体育运动的主要项目,也是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重点内容.在2013年12月24日召开的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国家体育总局刘鹏局长在部署2014年体育工作任务时要求:“加大中国武术段位制的推广力度,推动武术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明确指出要“加大在中小学推广武术段位制的工作力度”.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武术研究院围绕总局下达的任务,认真总结了在青少年中开展武术段位制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2009年中国武术研究院创编了武术套路段位制的系列教程并在社会上大力推广,体育院校作为推广和发展武术段位制的中坚力量,如何把这一弥补了学校没有统一的武术套路段位制空白的系列教程纳入到日常的武术套路教育课程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研究的核心内容。旨在为武术段位制在体育院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增强国民体质推动武术运动发展,1998年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制定并实施了《中国武术段位制》。经过十几年的实验推广,2011年决定以建设武术段位制标准化管理体制为突破口,进而开展武术运动传播发展工作。那么如何传播发展武术段位制才能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就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作者基于营销学的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武术段位制传播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对广大习武者的心理行为进行分析研究,针对武术段位制的不足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洪浩 《搏击·武术科学》2014,(6):F0002-F0002
在当代武术发展中,段位制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关键词段位制之所以备受关注,一方面是因为段位制是中国武术发展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是因为武术段位制的推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武术段位制科学完善的技术体系与自身所具有的制度优势使其在中国武术的未来发展中继续担当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7.
武术段位制既有以考试内容系统传承武术技术和武术文化的作用,又有着以考试标准引导科学健身和逐步提高武术水平的作用。因此,武术段位制引入高校武术教学也是必然趋势。文章以武术段位制课程教学为研究内容,运用SWOT分析法对当前高校武术段位制课程实施的内部环境(优势、劣势)和外部条件(机遇、风险)进行分析,提出完善考评制度、加强段位制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充实段位制课程教材、统筹段位考评机构等手段,旨在为武术段位制课程在高校更好开展,更广泛地被运用于更多高校的武术教学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为推广武术段位制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当前中国武术段位制推广普及进程中存在的"三动三不动"问题。结论认为:中国武术段位制推广普及过程中存在"外动内不动"、"上动下不动"和"心动行不动"的现象,影响了武术段位制的全面深入开展,进而制约整个武术标准化、国际化发展。建议:强化监管,切实提高段位制推广普及的质量;将段位制体系评估作为武术行业领域准入机制,切实提高段位制的"含金量";建立武术段位制推广的统一战线;加强武术职能部分对段位制的深入学习和工作认知,提升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等。  相似文献   

9.
丁宝震 《体育世界》2014,(10):71-72
《中国武术段位制》作为传承、推广、普及武术的重要手段和载体,自80年代以来,在我国普通高校武术教学中逐步得到了推广使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使我国普通高校的武术教学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本文以《中国武术段位制》在普通高校的推广现状为着手点,分析了普通高校武术必修课引入《中国武术段位制》的优势及《中国武术段位制》对普通高校武术必修课的积极影响,进而证实了普通高校武术必修课引入《中国武术段位制》不仅具有极强的可行性,而且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对于段位制的认识,已有越来越多的体育项目实施段位制,以促进自身的社会化、标准化发展。为了和世界接轨,经过众多武术工作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1998年开始,我国也实施了《中国武术段位制》,它对于武术的挖掘和整理、普及和推广均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武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可是,中国武术段位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竞技武术是构成武术段位制技术内容的主要部分,武术“打练分离”问题在武术段位制中的延续,武德建设较为薄弱;武术段位制标准化亟待加强等等,值得引起人们的重视并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当前武术段位制在全国七大区域进行试点开展,为了更快、更好、更加有效的推广武术段位制进入中小学,采用一些成功的商业模式加快推广是必然的。"超女"的商业成功对于武术段位制的推广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武术入奥的视角,探讨了中国武术段位制及其与武术入奥的关系,阐述了段位制标准化--体系及标准化管理工作开展现状及作用,进而提出建设段位制标准化体系的相关建议,以推动武术段位制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湖北体育科技》2019,(3):266-270
武术段位制的推广和实施是中国武术发展的重要举措,将其推广和普及到中小学体育教学之中,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武术、认识武术、热爱武术是新时期赋予广大武术工作者的重要历史使命。本文对中小学武术段位制实施的可接受性及教学效果进行深入研究,旨在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武术段位制教学质量,为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的深入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武术段位制的制定对于武术的推广工作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与目标存在一定差距。文章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广泛调查、深入研究,针对现行武术段位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武术段位制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校推广武术段位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武术段位制倡导的武德教育是新时期武术工作的改革重心和发展方向.武术段位制规定的套路内容具有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特点,将武术段位制推广到普通高校,符合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对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拓展德育教育的新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故此,必须构建高校武术段位制自己的"直通车"运行和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从文化学视角,运用社会学、文化学相关理论及文献资料、逻辑推理、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以中小学武术段位制推广模式与策略为研究对象,对中国武术段位制概述及发展因子,中小学武术段位制开展的必要性,以及中小学武术段位制的推广模式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旨在对中国武术段位制在中小学的广泛开展与推广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武术段位制》是武术管理制度之一,其中蕴藏着浓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是武术走向奥运、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举措,以《中国武术段位制》的内容和段位晋段的方法,构筑起的一种新型的课程教学模式。实验证明,武术《段位制》课程不仅能够较全面反映练习者的武术技术水平,还可以满足当代中小学生自我鉴定、自我认可的心理需求,使学生掌握的武术技能与知识能够得到公众的认可和接受。同时,更有利于广大学生树立起信心、恒心去锻炼身体,培养终身锻炼的意识,从而扩展了校外武术教学功能。因此,武术《段位制》课程教学模式值得在少年宫武术专业课中普及与推广。  相似文献   

18.
冯佳 《体育世界》2010,(12):48-50
原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于1998年1月在我国全面实施《中国武术段位制》,标志着我国武术事业的发展引入了习武通段的发展模式。近年来武术段位制的推广工作也涉及到了高校领域,我国部分省市高校在武术段位制的实施上不但做出一定的尝试,而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研究以西安地区普及开展武术运动较好的18所高校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法,在充分研究推动西安地区高校实施武术段位制的内部环境。  相似文献   

19.
根据弘扬民族精神与继承传统文化的时代要求和高校武术教育的实际需要,立足于提高学生攻防技击能力,提出段位制教学在教学思想、道德教育和运动形式方面的目标定位。在推广策略方面,着眼于体育和教育主管部门携手推进武术段位制教学,提高段位制标准化管理水平;加大宣传力度,拓展传播渠道,营造段位制品牌意识;定期举办多类型、多层次、全方位的通段赛,以比赛促推广;完善段位制师资培训体系;建立段位制教学体制,促进高校武术段位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在武术段位制发展进程中,武术组织、传统武术传承人和国标武术之间相互联系。重视组织建设、组织领导,形成合力,传统武术、国标武术才能得以发展。注重保护传统武术和国标武术人才培养,是武术段位制发展的前提。社会武术、校园武术两者合力,武术段位制才有生命力和持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