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司马法》是我国先秦时期流传至今的一部重要兵学典籍,亦称《司马兵法》。《汉书·艺文志》又称之为《军礼司马法》,列在《六艺略》的“礼”类,而不象其他如《吴孙子》(今《孙子兵法》)、《齐孙子》、(今《孙膑兵法》)那样被列在《兵书略》之中。据《史记·司马穰...  相似文献   

2.
惊人的“重大发现”1996年9月18日,《人民日报》刊发了记者孟西安题为《〈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在西安发现》的报道,宣称销声匿迹达2000年之久的《孙武兵法》(以下简称《兵法》)82篇在古城西安重新面世。次日,新华社驻西安记者王兆麟也以新华社“电讯通稿...  相似文献   

3.
《周易》的兵法姜国柱自古以来,《周易》就受到众多学者的推崇和称颂,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其思想"致广大,尽精微",影响百代。本文只就《周易》的兵法,作粗浅探析,以就教于方家。综观《周易》的兵法,主要有以下诸端。一、兵为大事,重战习武人类为...  相似文献   

4.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考伪□吴九龙一有关报纸、杂志对《孙武兵法》82篇的发现经过是这样描述的:1906年陕晋名人张瑞玑被调任陕西韩城知县,上任途中,慧眼识珠,以重金买下了《孙武兵法》82篇图9卷古兵书竹简。……1923年因不满军阀混战,辞职回家,寄兴诗...  相似文献   

5.
延安兵法社会及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鸿召 《东方文化》2002,(4):104-111
穿透,是现代化后发国家的一种生存方式和话语策略,也是延安学(1937~1947)的一种存在形态。延安兵法社会出现在中国黄土地上,是近现代历史以来反抗强权,尤其是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全球化现代语境的产物。于是,一方面是中国被迫坐在全球化现代性的牌局上,另一方面是中国要反抗侵略强权。那么,延安是怎样打出中国这张牌的?延安是在什么意义上可以被称作兵法社会?兵法社会与学的关系影响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司马兵法》是齐威王时期在周代《司马法》的基础上杂揉进司马穰苴兵法而形成的一部兵学著作,它虽是一部兵书,却有着很高的文化价值。《司马兵法》中有关军礼的内容是中国礼制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现就今本《司马法》和辑本《司马法》中有关军礼的内容略述如下:其一,关于“校阅艹鬼”。今本《司马法·仁本》曰:“天下既平,天于大恺,春艹鬼秋,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艹鬼,指寻找、搜集;,指秋天打猎。所谓春艹鬼秋是指国君在春秋两季以围猎形式操练士兵和检阅军队的仪式,以这种形式表明不忘备战,实际上是表明国君拥有兵…  相似文献   

7.
《孙子兵法》在诸多方面接受了老子思想的影响。其“知胜之道”的“道”与老子的无形之道有缘;其“兵者,诡道也”,则体现了对老子若干矛盾范畴的改造和运用:其关于加强将帅气质修养的思想,亦在深层次上受到了老子主张的内敛性涵养的启导。《兵法》所以能接受老子思想的影响,这除了由于老子早于孙武以及兵道两家思想的互动互渗外,也与孙武的家世与生平经历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8.
“兵法社会”与“兵法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历史化一个鲜为人知的潜在的基本特征,是“兵法”、“兵法社会”和“兵法化”。有道是“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并且是一小半。还有那另外一大半应当是:“一部‘兵法’收天下”。  相似文献   

9.
本刊今年第2期刊载朱鸿召先生的文章《“兵法社会”与“兵法文化”》,提出中国社会历史文化一个鲜为人知的潜在特征是“兵法”、“兵法社会”和“兵法文化”,主张从社会文化学的角度重新厘定中国“兵法”的内涵,用以观照中国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研究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现代革命策略及其文化属性、文学特征,受到读者的普遍关注。7月27日,本刊邀请部分学者雅集苏州古城,就此问题展开讨论。现将讨论情况整理成文,希望引起大家对这一学术问题作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孙膑,原名不详,因受过膑刑,故名。他是孙武的玄孙,战国时齐国的军师,著有《孙膑兵法》传世。相传孙膑曾与庞涓一起跟鬼谷子学习兵法,庞涓自愧不如孙膑。后来,庞涓成了魏国将军,便将同学孙膑骗到魏国,假借法令对他处以膑刑(砍去膝盖骨的刑罚)。孙膑假装疯癫,最...  相似文献   

11.
宋伯胤 《寻根》2006,(1):83-87
最近读日本文学修士冈仓天心(1862~1913年)在明治三十九年(1905年)写成的《说茶》中文新译本,东京大学藤田一美教授在题写《致中国读者))代序中说,这本书和中国读者见面。“就像回娘家的姑娘似的”,但“真是太晚了些”。其实,早在1942年,我国学者已经看到这本书,并且译为《茶之书”。书中关于唐代茶文化,主要是以陆羽及其《茶经》为张本,天心先生明确指出:第,“茶。开始是用作药材。后来就成为饮料。  相似文献   

12.
老子“以奇用兵”与企业制胜谋略葛荣晋"以奇用兵"(《老子》第五十七章》),是道家谋略思想的重要内容。所谓"以奇用兵",即在瞬息万变的战争中,采用"奇术"("绝招")制胜敌人。道家提出的"以奇用兵"之策,为中国历代兵家所推崇与发挥,诸如"三十六计","...  相似文献   

13.
藏北草原地域辽阔、苍茫空旷、湖泊密布、水草肥美,是中国五大牧区之一,藏语称“羌塘”。中国西藏那曲艺术团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羌塘草原的专业表演艺术团体,该团以藏族艺术家为主,在区内外享有较高声誉。自一九七二年正式建团的七、八人发展到目前的八十余人,先后创作了近百台歌舞节目。其代表作品有(塞马之歌)、(啊,家乡)、(侮很)、(牧童》、《草原喜舞)、(收情》、《牧女铃声)。(春女}、(说唱格萨尔王)、二胡合奏曲(赛马)等。很多作品在区内外重大比赛中获奖。中国西藏那曲艺术团以继承和发扬民族艺术传统为根基,…  相似文献   

14.
南京市话剧团是成立于1960年的国营专业文艺团体。在35年的艺术历程中,南京市话剧团先后创作和演出了《雷雨》、《秋海棠》。《彼岸》、《卫星上的交响乐》、《泪血樱花》、《天上飞的鸭子》及话剧小品共60余台剧目,在观众中享有颇高的声誉。1986年,团内一批热爱话剧事业的同仁发起了“小剧场探索运动”,演出了(魔方》、(打麦缸》。(富于朝着田野的房子)、(家丑外拓》等小剧场话剧,受到同行与社会的广泛关注。1989年,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和南京市文化局联合主办,南京市话剧团具体筹办了“中国首届小剧场戏剧节”,得到全国戏剧界的…  相似文献   

15.
陈星灿 《寻根》2005,(4):59-61
不少历史书说中国人刷牙的历史很悠久,甚至早在唐代,刷牙已较普遍,理由是敦煌石窟中唐第159窟《弥勒经变》中有《揩齿图》(李斌城等:《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这个说法虽然有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16.
自1929年发表了赵景踝撰写的《最近德国的剧坛》这篇译介布莱希特(BertoliBrecht,1898-1956)的文章后,1941年,布氏的剧作片断《第三帝国的恐惧与灾难》中《告密的人》也被翻译过来,接着,1959年黄佐临执导了布氏的《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1979年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又上演了《伽俐略传》,1980年翻译出版了《布莱希特戏剧选》,在1985年举办的《首届中国布莱希特周》期间,北京、上海相继演出了《高加索灰阑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帅克》、《第三帝国的恐惧与灾难》(片断)、《潘提拉老爷和他的男仆马蒂》(片断)。《四川好人…  相似文献   

17.
潮州工夫茶:中国茶道的集中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潮州工夫茶:中国茶道的集中体现□陈香白日本文学博士仓行洋为《日本茶道文化概论》(东方出版社,1992年11月版)撰《序》时说:“茶道是发源于中国、开花结果于日本的高层次的生活文化”。日本学者千宗室在其《茶经与日本茶道的历史意义》一书(南开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18.
陈福季 《寻根》2000,(6):92-93
一九九九年,著名女作家苏雪林逝世,不少媒体称她享年一O四岁。一九九八年,苏雪林曾回到阔别六十多年的家乡安徽。《寻根》一九九九年第四期也曾刊出题为《苏雪林一O三岁回故乡》的报道。但有关工具书载.苏雪林的生年多为一八九九年。 “苏雪林(一八九九),原名苏梅,笔名绿漪、杜若、天婴、灵芬等。雪林是她的字。她原籍安徽省太平县岭下村。”(盛英等编:《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天津人民出版社) “苏雪林(一八九九)……”(马良春、李福田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天津人民出版社) “苏雪林(一九OO-).女作家,…  相似文献   

19.
判教是中国佛教发展的必然趋向李耀仙佛教自传入中国之始,几乎是大小乘经典同时到来的。安世高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来华,所传禅数二法,均属小乘;支鹰于桓帝末年(公元167年)来华,所译《般若》等经,皆为大乘。他们二人来华时间虽略有先后,相距不...  相似文献   

20.
邵燕祥 《东方文化》2002,(4):120-124
5月23日是《在延安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的纪念日。这个讲话的发表,那是1942年在延安,时间——上距1919年的五四新化运动已有23年,其间经过了北洋政府和军阀混战,北伐战争和国共内战,救亡运动和全面抗战各阶段;地点——既非沦陷区也非国民党统治区而是共产党执政的陕北,当地实行的是共产党自己的思想和政治路线,解放区自己的化方针政策。历来说“讲话”开辟了现代中国学的新纪元,不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