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声音     
《青年教师》2008,(2):2
"我是教师,但我绝不相信教育!"——面对冒素质教育之名,行应试教育之实的城市中学教育,一位曾经到贵州做过扶贫支教工作、曾在支教工作中获得无限快乐的深圳某中学的教师,发现自己开始厌恶教书,再也体会不到教书育人的快乐。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创造自己。在宁蒗支教,我体会到了这种快乐,在这里,我不仅圆了自己的教师梦,更让我体验到在校读研或者在城市里工作都不会体验到的经历。艰苦中的磨砺时间回到去年的九月,耳畔是近六十小时的火车轰鸣声和金沙江的湍流声,满眼是险峻的盘山路,我和四位队友从哈尔滨一路踌躇满志地来到云南宁蒗。在这个国家级特困县里开始了一年的支教生活。宁蒗位于祖国的大西南,海拔  相似文献   

3.
回应     
新学期开学一个多月,我那上六年级的侄女问我:"姑姑,你们办公室的周老师呢?开学这么长时间了我怎么没看见她?""周老师去乡下支教了。""什么时候回来?""支教一年。"看得出她有些失落。"那么长时间?周老师支教回来我就毕业了,见不到她了。"侄女不无伤感地说。听了之  相似文献   

4.
2007年,我从中国戏曲学院毕业,响应北京市教委的号召,成为第一批“北京大学生到农村支教”中的一员,来到了密云县一所美丽的农村校园——东邵渠镇中心小学支教。三年过去了,虽然学校所处位置偏僻,距离市中心遥远,但我依然为我当初毕业时的选择感到无比的自豪,因为我深深爱着我的工作,我每天都在工作中体会着快乐和幸福。  相似文献   

5.
我的遗憾     
正2003年9月,我到乡下的一所中心小学支教,担任该校五年级唯一一个班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以往这个班每个学期都是学校的"文明班",而且一直以来都由支教老师任教,在学校有"支教班"的称号。我想:"‘文明班’这一荣誉决不能在我的手上丢掉。"确立了明确的工作目标,我以满腔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相似文献   

6.
杨熙 《湖南教育》2011,(1):57-57
前年,我被派往一所乡村小学支教。乡村的宁静与快乐,久久留在我的记忆里。除此之外,让我常常记起的是那个有着清雅名字却桀骜乖张的学生——清逸。  相似文献   

7.
朱志军 《师道》2024,(1):48-49
<正>“很幸运自己的两年支教生涯在头小这么温暖的集体,很开心曾与大家一起共事,在这里的所有时光我都会铭记于心。山水有相逢,后会亦有期,我们江湖再见。”这是同事小唐发在学校工作群里的一段文字。小唐来我校支教两年,转眼就要结束了。临别前,她非常用心地给每个同事送了一份小礼物——一盆绿植,还特地跑到我的办公室,和我畅谈了一番。她坦言,两年的支教,她觉得很快乐,  相似文献   

8.
管宏斌 《青年教师》2007,(12):43-45
时光如梭似沙漏,不经意间流星已从眼前流逝。然而难忘的支教生活总会像一个舞动的小精灵,在我的记忆深处不停闪烁。经历过支教生活,才知道其中的艰辛;体验过这种艰辛,才珍惜其中的快乐;拥有过这种快乐,才领悟其中的豪情。  相似文献   

9.
正在流火的8月,到河南驻马店平舆县玉皇庙第一小学支教的经历让我感慨良多。都说支教是做奉献去了,对我则不仅如此,支教更像是一次净化心灵之旅,一次重塑信仰之旅。7月,我和万柳部数学老师肖蕾、语文老师张建新,中关村部体育老师张俊杰接到了到玉皇庙小学支教的任务,准备工作即刻启动。对我们4人的支教,玉皇庙小学方面表达了很高的期望,让我们既感到光荣,也担负着不小的压力。需求说明书上明确写着:  相似文献   

10.
蔡新颖 《辅导员》2014,(22):40-41
在流火的8月,到河南驻马店平舆县玉皇庙第一小学支教的经历让我感慨良多。都说支教是做奉献去了,对我则不仅如此,支教更像是一次净化心灵之旅,一次重塑信仰之旅。7月,我和万柳部数学老师肖蕾、语文老师张建新,中关村部体育老师张俊杰接到了到玉皇庙小学支教的任务,准备工作即刻启动。对我们4人的支教,玉皇庙小学方面表达了很高的期望,让我们既感到光荣,也担负着不小的压力。  相似文献   

11.
正看了"三标高快"课堂传奇的博文,可以说,我仅仅是接触到"三标高快"课堂的皮毛而已,但这已让我受益匪浅。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受到,课堂:学生是快乐的,教师是闲庭信步的,气氛是热烈的,情绪是高昂的。在课堂上,教师是敢于放手、肯于放手、懂得放手的;学生是快乐的、自主的、自信的。这种课堂,是学生所热爱的,也是我所向往的。这让我想起了我的支教岁月,虽然只是短暂的一学期,但却让我受益终生。刚开始时,我是两眼一抹黑,不知该如何安排好、讲好一堂课,在学校里  相似文献   

12.
我与先后到云南支教的好几位教师都比较熟悉,无论是已经结束支教工作返沪的,还是正在云南支教的,谈起支教云南的经历,心愿都惊人的相似:"想回云南继续工作!"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支教教师期待重回云南? 2006年9月,刚到云南德钦二中支教不久的杨敬奎给他原来工作的学校发回了一封信:"来到德钦二中支教一晃有半个多月了,我们时  相似文献   

13.
"追寻我生命的那份纯真,心中抹不去的那一片云彩,追寻那永远属于我们的那份无悔的忠贞……"在庆祝建党100周年的教师女子合唱团排练时,旋律优美、感人肺腑的歌曲《追寻》敲开了我英伦支教的记忆闸门.英国支教的那段岁月像电影画面,一幕幕徐徐展开.一年"中英文化使者"的支教经历,在追寻生命的使命价值中,让我更加热爱我的祖国,坚定...  相似文献   

14.
我一直在姥姥家那儿的小学读书。读四年级时,学校来了一位支教的文老师。他年轻快乐,像大哥哥,一天到晚唱"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一开始,我们听了都偷着笑,可没到半个月,满校园走到哪都听到有人在哼唱这支歌。连我们老校长也说文老师唱歌好听,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5.
正陈晓珍,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2008年6月被录取参加"三支一扶"工作并被安排到粤北山区韶关市南雄市帽子峰中学支教两年,2010年7月,服务期满后,陈晓珍决定继续留在学校任教,同年参加了韶关市全市教师招考,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为正式教师,已扎根在山区学校从事教学工作5年,很多在大城市大企业工作的同学会常常问她"后悔吗?"她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我对山区的孩子有很深的感情,我要留在这儿,我在这里工作很快乐。"这是一份执着,更是一份感动,在平凡中奉献,在奉献中得到快乐,这份精神值得每位大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的暑期,我随同事志愿参加了由漳州林前岩寺庙组织的为期半个月的支教活动。活动中,我既承担教学工作,同时还担任了其中三个孩子的生活老师。这三个孩子中有两个是城市务工子女,还有一个则是村镇居民领养的孤儿,由于我是志愿者中最年轻的,所以孩子们亲切地称呼我为"蓉姐"。在这段简单而又充实的支教生活中,我收获到了平日在学校课堂里不可多得的教育体验,我知道那是真正属于我的"惊喜与新奇"。  相似文献   

17.
虎皮兰     
我家养着一盆短边虎皮兰,我非常喜欢它。它和我共同成长,它陪我渡过难关,也同我分享快乐的时光。  相似文献   

18.
仲玲 《生活教育》2012,(17):4-7
一年一度的暑假转眼就结束了。在长达两个月的假期里,不少大学生希望通过到老少边穷地区参与支教,以自己无私的牺牲和奉献,帮助当地的儿童。那么,学生们的愿望能否顺利实现?在支教中会碰到哪些困惑?用人单位又如何看待来支教的学生?本期我们就关注暑期支教这一话题,讲述学生们在参与暑期支教时的快乐与忧愁……  相似文献   

19.
王惠芹 《贵州教育》2014,(16):47-48
为响应省教育厅"三区"支教工作的号召,我自愿到离贵阳三百多公里的册亨县者楼镇中学支教。该校位于贵州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是贵大附中对口帮扶的学校,属镇级中学,有1400多名学生。半年的支教生活即将结束,盘点在者楼中学的点点滴滴,内心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我为能获得这次支教的机会感到荣幸,因为支教生活赋予了我生命新的意义和精彩。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我感受到边远山区民风的淳朴与厚重,感动于这山水之间那些扎  相似文献   

20.
赵杰 《教师》2014,(14):115-117
文章以CNKI文献研究的视角从支教生角度反思了实习支教学生的支教学段越位问题,支教专业错位问题,支教反思虚位问题,实习指导缺位问题,支教课时量多、教学任务重等"四位一多"问题,提出高师教育更应关注实习支教的"对接"价值和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