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融合:推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照 《成人教育》2009,29(10):20-21
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在教育目标和教育主体上是一致的,在教育功能上是相同的,在以人为本,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教育理念下通过加强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改良创业教育生态,才能实现创业教育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培养创新创业素质是创业教育的重要使命,这也意味着创业教育实质上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分析我国创业教育现状后可知,现阶段创业教育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为更好地改良创业教育,必须要将课堂理论教育与课外实践教育耦合。在理念上将创业教育与创业培训区别开来,在课程设置上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操作实践中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在后备保障中将孵化器和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要内容,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创业教育中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耦合。  相似文献   

3.
为了高职院校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制定相关政策与措施提供参考,以广东省8所高职院校在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和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深度访谈相结合,发现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效果不尽人意的现状;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从课程教学体系、教材建设、师资团队和实践平台等四方面分析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建议构建“六位一体”教学法;加强“创业基础+专业理论+创业实践”相结合的教材建设;强化“创新创业+双师素质”的师资团队建设和打造学生创业云服务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4.
由于中国教育长期注重理论的灌输,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在创新方面的思维和技能极为匮乏,究其原因是过于重视专业理论教育,而没有将创业教育融入其中,让专业具有"变现能力"。因此,培养出创新精神和创业潜力兼备的优秀毕业生的关键,就是更好地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的融合。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已经是大势所趋。基于此,本文重点论述了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者的侧重点,和其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探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具体方案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大胆开辟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试验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金融危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造成严重冲击的形势下,高校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必须迅速走出对创业教育认识的误区,从创业教育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创业教育与勤工助学相结合、创业教育与专业社会实践学期和假期社会实践相结合、创业教育与学生就业指导相结合入手,大胆开辟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试验田”。  相似文献   

6.
依据我国西部地区“三农”问题的实际,大力发展农村创业教育,构建科学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观念和模式,是促进西部地区农村“三化”实现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必须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深入认识农村创业教育的内涵,探讨科学有效的农村创业教育模式,强力推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农村“三化”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7.
如何将学生的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以满足社会的需要,是高校创业教育所关注的热点课题,《创业财务管理》课程让学生既能够做到专业学习学以致用,又能够使创业教育能够发挥专业所长,我们在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8.
正创业教育是新时期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其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赋予创业教育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2010年5月,教育部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将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大学生,纳入教学诸渠道,结合专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一、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现状调查为了解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及其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情况,笔者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促进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贯通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构建组织保障体系、完善课程体系、完善教育方法手段、夯实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等对策,实现了学生创业理念、创业意识、创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形成了高职院校"技、学、创"相互促进的职业教育态势。  相似文献   

10.
目前高职院校大多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但质量有待提高。解决这一问题可以结合专业教学开展创业教育项目化改革,基于职业教育目标重新定位创业教育培养目标,根据专业教学内容设置创业教育课程,配合专业教学阶段设计创业技能训练项目和结合职业能力评价标准建立创业教育考核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1.
高职食品专业创业教育实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本文就高职院校为什么要实施创业教育和如何实施创业教育两方面,对高职食品专业在各个层面融入创业教育的探索实践作一些探讨,以期带动高职其他专业形成积极的创业教育氛围,大力推进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利于学生专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商业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余年来,商业职业院校围绕人才培养质量目标,将创业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提升理念、加强领导、完善体系、搭建平台、营造校园特色文化等方面的工作,走出了一条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之路。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就业模式的变迁,对商业职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探索、实践以及成效进行总结,从而提出进一步做好商业职业院校创业教育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国内外高职就业教育体系进行比较指出,国内高职就业教育体系中存在专业教育与心理教育脱节,创业教育意识缺乏,缺乏相关制度保障等弊端.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从教学基础做起,调整教学内容,使专业教育和心理教育齐头并重;充分考虑高职生的特点和优势,开展创业教育,加大创业培养的力度;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法规,加大政府参与力度,监督并保障职业教育就业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高职创业教育尚未形成融入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着高职创业教育各主体要素发挥作用不足、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定位不够准确、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融入度低、缺少产教融合背景下相关理论研究等问题。在产教融合制度下,应遵循多主体、自组织、协同共享的原则构建高职创业教育机制,做到政府主导与市场作用相结合,构建推进高职创业教育的导向机制,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相结合,构建高职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课程一体化融合机制,创业实践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建立创业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机制,校政企合作加强创业基地建设,构建高职大学生创业孵化机制。  相似文献   

15.
《莆田学院学报》2013,(4):97-100
在高等教育中开展创业教育,必须和学生的专业相结合,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开展,使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在城乡统筹背景下,提出促进重庆高校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融合的路径,主要有:融合教育观念,树立基于专业的创业教育观;融合课程体系,建设基于专业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融合师资队伍,打造多元化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6.
基于目前国内创业教育的基本状况,结合农科专业实际,对农科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内涵进行了解析。认为农科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应该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与社会资源相结合,与生产应用相结合。提出了稳固学生专业思想,注重转变学生就业观念以及将中小企业研发需求与学生创业科研实践对接等创业教育思路,并就南京农业大学现行的“两课堂、双导师、三保障”实践模式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大众化教育阶段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定位与任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众化教育阶段,不同类型的大学应确定自身的办学目标、培养方向,以便构建自己最需要发展的专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研究型高校仍然承担着培养精英的任务,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当以培养通用应用型人才为主,其专业教育必须与职业教育兼容.基于社会需求和人的发展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完成五大任务: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18.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生物工程专业实验课程突破教学与科研的界限,运用实验教学与科研、企业实战经验相结合的创新模式,让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更有效地融合。文章以此精品课程为例,阐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实验教育融合的内涵和主要内容,揭示了专业实验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武静  戴莉 《林区教学》2020,(7):38-40
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创业教育的融合而忽视职业教育的融入、以通识教育为主专业针对性不强、教师队伍单一专业人才缺乏等现象。基于职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对于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意义,有必要在现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上,构建职业教育、创业教育、专业教育为一体的"三教融合"创新创业课程模型。通过对模型载体、融合点及实施方案的研究,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模型构建与实操体系落地。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要加强职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相融合的研究与实践,完善职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健全职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的组织保障,实施职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的教育教学策略,培养高职大学生具备多方位的从业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