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语文》2012,(4):15-15
20世纪40年代初,重庆公演郭沫若编写的话剧《屈原》,正好郭沫若本人也在那里看戏。台上扮演婵娟的演员张瑞芳念着痛斥宋玉的台词:“宋玉,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诲,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郭沫若听到这里时,总觉得这句台词缺了点味道。隔天,他就与张瑞芳交谈自己的感受,打算把那句台词改一改。这时,旁边扮演钓翁的张逸生插了一句嘴:“‘你是’不如改成‘你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些了。”郭沫若品念着这句话,发觉果然生色不少,高兴地采纳了张逸生的意见,并尊称他为“一字之师”。  相似文献   

2.
据说,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里原本有这么一句台词,婵娟骂宋玉:"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但在排演时,演员却把"是"字改成了"这"字。这一改,把婵娟对宋玉深恶痛绝的情感更加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深得郭老的赞赏。这是"变"的绝好的例子,"变"了之后,情感出来了,而且态度出来了,当然艺术效果也出来了。由此,我联想到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有之"变"。  相似文献   

3.
李弗不 《高中生》2011,(5):56-56
汉语的表意功能强大,有的句子只需改动一个字,表达的意境便会截然不同。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一些例子。 原文: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郭沫若《屈原》) 改文: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一演员改)  相似文献   

4.
汉语的表意功能强大,有的句子只需改动一个字,表达的意境便会截然不同。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一些例子。原文: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郭沫若《屈原》)  相似文献   

5.
1942年,郭沫若同志的话剧《屈原》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的山城重庆公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郭老并不满足,他精益求精,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着剧本。一次,他在后台和扮演婵娟的张瑞芳谈到第五幕第一场婵娟斥责宋玉的一段台词——“宋玉,我特别的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郭老总觉得这句话不够味,打算在“没有骨气的”前边再加上“无耻的”三个字。当时扮演钓者的张逸生正在旁边化妆,他说:“‘你是’不如改成‘你  相似文献   

6.
读完朱光潜的《咬文嚼字》后,我不禁被中国文字与语言的表现力所震撼.仔细品读,我发现有时候一字之差真有霄壤之别,比如“你是个没有骨气的文人”与“你这个没有骨气的文人”这两句话,仅仅一个字不同,但我们能感觉到后者表达出的情感要强烈得多,态度之鲜明,立场之坚定,更加确切.  相似文献   

7.
鲁迅与郭沫若同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巨匠。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一生没有见过面。但郭沫若对于鲁迅及其作品,是敬重和钦佩的。在《鲁迅与王国维》一文中,他曾坦率地表示:"在今代学人中,我最佩服的是鲁迅"。1936年鲁迅逝世后,郭沫若的挽联中有"钦诵二心,憾无一面"之句,表现其无限钦敬之情。之后,郭沫若  相似文献   

8.
鲁迅与郭沫若同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巨匠。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一生没有见过面。但郭沫若对于鲁迅及其作品,是敬重和钦佩的。在《鲁迅与王国维》一文中,他曾坦率地表示:"在今代学人中,我最佩服的是鲁迅"。1936年鲁迅逝世后,郭沫若的挽联中有"钦诵二心,憾无一面"之句,表现其无限钦敬之情。之后,郭沫若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以一句"不为五斗米折腰"令千古文人为之折腰,陶渊明成了文人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的光辉典范。但我现在告诉你,这只不过是想做官而又做不了大官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流传着许多“一字之师”的故事。其中传诵最广的,是《唐诗纪事》中记载的和尚齐已拜郑谷为“一字师”的传说: 僧齐已早梅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曰:“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齐已拜伏,人以郑为一字师。在现代,也有不少“一字之师”的佳话。我国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郭沫若同志,就曾拜人为“一字之师”。事情是这样的:郭老的优秀历史剧《屈原》第五幕第一场,写婵娟怒斥宋玉时说了下面的一段话:“宋玉,我特别的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有一次演出,郭老在台下听了,  相似文献   

11.
小朋友,在讲英语的国家里流行着一句十分常用的口头禅,那就是"Good morning!",它的汉语解释为:"早上好!"、"上午好!"、"你早!"它是一句招呼语。当然,特别熟悉的人之间可以只说声"Hello!"甚至"Morn-ing!",  相似文献   

12.
《家教世界》2013,(1):14
曾经,德国盲女萨布瑞亚问她的藏语老师:"盲人在西藏的生活如何?" "啊!"老师说,"他们的眼睛就一直闭上,整天睡觉." "我不相信,"萨布瑞亚说,"我也没有整天在睡觉啊!" "是啊!"老师回了一句,"你就是很奇怪啊!"  相似文献   

13.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教益学生时曾引用过伊斯兰教穆罕默德的一句话: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我认为学语文是一种生存的需要,一种诗意生活的需要。语文老师叫文人,以"书"为生命,以"文"为符号,屹立三尺讲台,耸立做人的骨气和文人的精神;为人师表,一生平凡,诚然卑微如蚁也要美如神,诗意地栖居在语文的土地上。"一指粉笔任平生,两袖清风照古今",在古朴厚重的先秦文字里,在美丽典雅的汉赋里,在激越高歌的唐诗里,在  相似文献   

14.
一车笑话     
个个满意司机:"嫌我开车开得差劲,简直是岂有此理!我干这一行已经15年了,坐车的个个满意,从没有哪个说过我一句不满的话呢!"客人:"是吗?那我太冒昧了。请问你开的是什么车?"司机:"灵柩车。"  相似文献   

15.
有人认为,郭沫若在历史剧《屈原》中把宋玉塑造成“没有骨气的无耻文人”,与历史事实不符,因而是反历史主义的,也是不成功的。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下面谈点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方家。历史剧是以历史人物及其活动所构成的历史事实为基础的,并经过剧作家再创造的一种艺术样式。历史剧既然以历史人物、事件为题材,当然就不能不顾历史事实凭空杜撰:但由于它不是对历史事实作科学研究,因而也就不应当是“无一字无来历,无一事  相似文献   

16.
南岳衡山,"五岳独秀"。当你走进衡山县职业中专校园时,映入你眼帘的是一条鲜红的横幅——"欢迎你回‘娘家’!"这句家常式的问候,折射出学校多年来坚持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17.
马苏宁 《陕西教育》2007,(12):16-17
我的见闻:这就是精彩。"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一句是《草船借箭》一文中的"文眼",于是在一节公开课上,某位教师就紧扣"神机妙算"这"眼"所在,引发学生质疑:诸葛亮神机妙算在哪?当学生胸有成竹地质疑后,教师满意地示意其坐下并夸奖他:你真是个爱提问题的孩子!那就读读课文,和你的学习伙伴讨论交流一下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什么地方?顿时一场轰轰烈烈,有条不紊的讨论迅速展开,短短的三分钟后学生侃侃而谈,而在这交流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引导学生做深一步的探究,思维停留在表层。  相似文献   

18.
今天是大年初一,一大早,我趁妈妈还没有醒来,就悄悄将准备了好多天的一个小纸包放到她的枕边。这个小纸包一点也不起眼,所以妈妈醒来后,拿着小纸包一点惊喜的表情都没有,只是随便问了一句:"这是什么呀?""你快打开看看,是我送给你的节日礼物!"妈妈打开纸包,看见了里面的小纸片。"哟!"妈妈立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人命     
我在太平洋会议的许多废话中听到了一句警语。劳耳说:"中国没有废掉的东西,如果有,只是人的生命!"人的生命!你在中国是耗废得太多了。垃圾堆里的破布烂棉花有老太婆们去追求,路边饿得半死的孩子没有人过问。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篇谈骨气的好文章,请认真阅读,然后回答1~6题。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