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莹 《山东教育》2009,(3):51-51
新课程突出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有效引领学生学会探究,已成为当前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探究学习应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课前自主探究学习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训练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为课内学习奠定良好基础,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品德与生活》改变了过去思品课只是单纯意义上的思想教育这一作法,教材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紧密地与学生的衣、食、住、行联系到了一起,不仅让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而且还提高了学生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性质是在小学低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是根据小学低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4.
《品德与生活》课以儿童的生活为轴心,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儿童自主的探究学习为主,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自开设以来很受学生的欢迎,它有利于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可以培养学生愉快的生活体验与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初步的责任感与行为习惯,教会他们愉快地生活,为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与文明习惯起到奠基作用。在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1.认识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做到平安上学和回家。2.熟悉学校周围的交通环境,不去危险地方。3.学习表达、讨论、合作的技能,发展自我约束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们一路探索着,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等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尤其是教学方式已从最初鹦鹉学舌式的模仿转向了注重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实效性,注重儿童的情感体验和发展需求。大家逐步学会了从儿童的视角看问题,学会了在反思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这些变化开创了儿童品德学习的新天地,使儿童感受到了学习的真谛和快乐,  相似文献   

7.
概述 本节课是《水与生命》的第一课时,以学生熟悉的水为探究埘象。引导学生在各自对水已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将已有的认识做较为科学的梳理。通过“玩水”的活动,让学生能够时刻感受到学习中的宽松和愉悦。通过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发现和见解,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培植适宜的土壤。引导学生知道水是什么样的,用什么方法能够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等。从而培养学生用感官认识事物的能力,以及选择问题、搜集整理信息等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一、美读课题,想象"桂花雨"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女作家琦君写的一篇散文,谁来美美地、动情地读一读课题?2.会读书的同学,能把一个词读成一幅画。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美妙的联想?(生答略)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题目啊,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读。3.设疑:在作者笔下,这是一场怎样的桂花雨呢?【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引导学生扣住文题,通过美读和想象,把静止的文字读成流动的画面,初步感受课文内容以及散文的表达特色,为下个环节的学习提供了氛围。二、自读正音,读通长句1.根据学习提示,自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2  相似文献   

9.
《品德与生活》课,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综合课程。而小学《品德与生活》课中的目标教学又是随着教学目标分类学的研究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思想。它以美国心理学家鲁拇关于“为掌握学习而学习”、“为发展而学习”的理论为基础,强调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围绕着教材的总目标表,设计教学结构,选择教学方法和采取教学手段,并按总目标(提示)——分目标(感知、论证、巩固)——总目标(强化)的过程,把围绕总目标而分解出来的分目标附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从而克服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正一、研究背景新课改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提出: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即要重视学生的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从生产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再经过自己的实验和观察建立起模型,来学习新的知识,才是最有效的教学过程。杠杆是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一种机械,本节课无论是知识技能还是科学方法上都具有实际意义。二、学情分析八年级教材已经学习了力的作用效果和平衡知识,本节从新的角度,在不同层次上研究了这个问题,其内容是前面所学知识的扩展,也是后面滑轮、轮轴等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继续向学生渗透物理来源于生活,经过观察、实验等手段建构物理模型,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2.品读课文第1~3自然段,体会作者观察细致、用词准确、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练习感情朗读。【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抓住翠鸟外形、动作特点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合作分享的意识。【教学过程】一、揭题质疑,初读感知1.谈话引入。师:同学们,鸟儿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你认识哪些鸟类朋友?今天老师想介绍一种鸟儿与同学们认识。(板书:翠鸟)你能叫叫它的名字吗?(齐读课题,正音,提示"翠"为平舌音,"鸟"为鼻音。)  相似文献   

12.
夏琰 《学科教育》2004,(1):28-30
《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新课程,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品德与生活(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本拟从“按照教材内容,积极开展与教材紧密结合的实践活动”、“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切实开展与少先队相结合的实践活动”、“挖掘儿童社会生活体验,大力开展与儿童生活经历相关的实践活动”三个方面阐述。  相似文献   

13.
<正>学生品德的培养离不开他们的生活,学生的生活空间有多大,品德与生活的内涵就有多大。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现行教学的热门话题,也是《品德与生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如何提高《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的有效性呢?就是要让品德与生活同行。一、教学内容生活化《品德与生活》教材在贴近学生生活方面有明显的特点。教材都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按照学生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家乡(社区)生活,以及  相似文献   

14.
华军 《小学生》2013,(8):77-77
多媒体技术为实现新课标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拓展教学空间,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有效地优化品德与生活课的课堂教学,较好地理解道德观点,促进小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下面就多媒体技术如何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作些探究。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直观生动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15.
倪宇涛 《教育艺术》2010,(2):76-76,75
实现儿童品德生活化是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课程宗旨,《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必须始终立足于生活。只有以此为出发点把握教材.组织教学.指导活动,才能保证《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品德与生活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增设的活动型综合课程.由于一些教师对新课程倡导的理念理解不到位,使得品德课教学出现形式化的倾向.正确把握新旧学习方式和教学观念的转换,帮助教师从困惑与误区中走出来,是我们应该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我认为,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课本里,而应该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生活、感悟生活、享受生活。  相似文献   

18.
品德与生活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增设的活动型综合课程。由于一些教师对新课程倡导的理念理解不到位,使得品德课教学出现形式化的倾向。正确把握新旧学习方式和教学观念的转换,帮助教师从困惑与误区中走出来,是我们应该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普罗米修斯》这篇课文是写提坦神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握神话故事这种文体特点,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中外故事的对比,体会神话故事人物形象鲜明、想象大胆丰富、故事情节离奇的特点及语言表达意境。  相似文献   

20.
万珊  孟超 《四川教育》2008,(2):88-89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编排意图 <我想和你做朋友>是<品德与生活>第一册第三单元"认识好朋友"中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针对刚入学不久的孩子实际,培养他们交友兴趣,消除在新环境中拘束、紧张情绪,帮助学生学会发现朋友优点的活动型综合课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