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价值观念变迁中的中国德育改革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主流价值观及其德育范式的改革历程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中国传统主流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儒家德育范式的建构阶段;“西学东渐”与传统德育的近代转型阶段;价值观念的深层变革与现代德育的兴起阶段;“改革开放”国策下回归本体的当代德育阶段。当代多元价值激荡下,中国德育面临着许多亟需解决的深层问题。转型时期的中国德育要致力于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中国现代人”,积极参与全球伦理构建,树立全景式的大德育理念。  相似文献   

2.
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主要育人阵地的学校德育,应克服传统德育局限,认真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把着力点放在注重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上。中国传统德育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重视知识教学,忽视学生心理人格的发展和个性的培养;注意理想的传播,忽视学生自身的需要,从而使德育课变成“讲大道理”的说教课;只给学生结论性的东西,忽视了分析判断的过程,使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所以,理想的德育模式,首先要着眼于“人格教育”,重新整合德育内容;其次,要构建以“道德需要”为动力的德育激励机制;再次,要根据德育内容要求,构建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为主线的德育运行机制;最后,以爱为桥梁的道德手段,编织以家庭、社会、学校为体系的德育网络。  相似文献   

3.
德育能力是师范生必备的基本教育能力。师范院校德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德”,还应培养学生的“育德”的能力。根据师范生的特点,加强对师范生德育能力培养的基本思路,可以采用“1357培养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的德育创新要把学生作为能动的、自主的、独立的个体,关注人格教育,切忌把德育对象“物化”和德育形式“单一化”。要积极倡导德育关怀,开启学生心灵,坚持德育实践,培养优秀品德,不断转变德育观念,创新德育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的今天,在以科技力、经济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荣辱兴衰。高素质人才不但要有较强的专业素质,更要有较高的思想品德素质。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素质教育中,必须要把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放在首位,不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本就“德育的重要性”、“德育的内容”、“德育面临的问题”、“加强德育工作的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一、确定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强化德育首位意识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提出,学校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除努力锻炼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智能外,必须花大力气抓好学生的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以保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的“综合质量”。为适应我国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德育”就没有“智育”。德育的功能主要是在政治上、思想上起导向作用,德育要抓“两个道路的教育”,即国家要走社会主义道路,个人要选择为人民服务的人生道路,这是柏育的政治导向…  相似文献   

7.
“以德治国”对于学校而言,就是要“以德治校”。“以德治校”就是要“以德育人”,把德育放在首位,把培养学生思想政治道德主体性作为德育核心,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切实加强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8.
《中国德育网》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主办,是目前我国第一家以德育科研为指导的德育信息集散地和沟通交流平台。《中国德育网》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以德治国“三个代表”的思想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以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目标,以为教育行政领导德育决策服务、为德育科研的繁荣发展服务、为加强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服务为宗旨。《中国德育网》定位为综合性德育科研、德育工作网站,并以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主办的“八五”、“九五”、“十五”课题研究的前后…  相似文献   

9.
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育的关键是要让学生成为德育主体,要发展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突出自主性,力求他人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道德教育的自我享用功能,注意德育主体的“个性”。  相似文献   

10.
德育是为一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服务的,它必然要以巩固政权,发展经济,维护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和目标,要把“忠于祖国”放在核心位置上,把健全人格的培养作为道德目标的重要内容。因此,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实现德育的科学化,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在“德育为先”理念下,高校不仅要开好上好“两课”,充分发挥德育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更要积极探索开辟社会实践、服务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及网络育人等多种德育途径,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2.
陈志君 《江苏教育》2008,(17):36-38
新时期高中生的思想和行为呈现新的特点,要解决高中德育工作实效性不足问题,必须有新思路和新方法。从学校文化的建设与创新入手,通过培养“班级精神”,开展“感恩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实施隐性德育、主体德育、情感德育和生活德育,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健康、自信、负责的品质,是提高高中阶段德育实效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以“三个面向”为主旨的邓小平教育理论体系中,德育思想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组成部分。邓小平的德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社会主义中国的特色,是指导我们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依据。要把握邓小平德育思想的精髓,必须研究它的基本特点。邓小平德育思想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一)在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目标中,邓小平把德育放在突出的重要的位置众所周知,是邓小平首先提出了培育“四有”新人的指导思想。从1977年至1986年,邓小平多次论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培养什么人的问题。1983年4月,邓小平在接见外宾…  相似文献   

14.
德育的实践性、体验性、养成性非常之强。德育是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化和培养,这种教化和培养不应当是外在的说教和灌输,而应通过受教育者的自觉接纳来实现。传统德育的方式多为课内的言语灌输。现代德育改革必须改变这种“书里来、书里去”的德育模式,变单纯的“言语德育”为“行动德育”。德育活动作为实现德育目标的有效载体,应该吸引学生广泛参与,让学生从中得到亲身的体验,把这种体验内化并升华为自我的道德准则。德育活动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活动的形式要尊重学生的意愿。笔者曾经对高中毕业生作过一次调查:“你认为高中阶…  相似文献   

15.
实践主体性德育就是要着力培养德育“主体”的主体性。因而,它的关键在于科学认识和建构主体性德育的过程体系。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理清德育的“主体”范畴,在此基础上深化认识和丰富主体性德育的内涵和特点。继而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观下,建构“认知-实践-完善和提升”的德育过程体系。  相似文献   

16.
1.素质教育和时代呼唤语文教学改革;2.学生要培养“德育意识”;3.语文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4.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渗透德育;5.用德育思想教会学生如何做事,怎么做人,做什么样的人。  相似文献   

17.
专业教学负有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力的任务,也负有德育的任务。在专业教学中应积极探索渗透德育的教学方法,注意把握处理好渗透的“点”、“时”、“度”的关系,同时要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德育管理。  相似文献   

18.
美育是整个教育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党和政府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早在建国初期,党中央就明确提出“要使青年一代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1986年4月,国务院颁布的“七五”计划中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贯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方针。”1993年,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要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是近代中国的杰出教育家。他在一生的教育实践中 ,十分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与培养 ,他提出并实践的“追求真理做真人”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要“建筑人格长城” ,要“学习人生之道”等观点与原则 ,形成了以“学做真人”为目的 ,生活教育为主体 ,教、学、做合一为主要特点的学生道德品质教育与培养的模式 ,内涵极其丰富 ,对今天的学校教育与学生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一、“做真人”是陶行知德育思想的核心“做真人”是陶行知一贯奉行的人生准则和终生追求目标 ,是陶行知德育思想的核心内容 ,同时也是他提出并遵行的学生…  相似文献   

20.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你可以将一匹马牵到河边,但你决不可以按着马头让它饮水。这启示我们:要提高德育教学实效性,最根本的就是要树立学生是主体的意识。思想品德课主要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课程,而品德的东西不是“教”可以培养的,要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提高德育实效性,就必须创新教学方式,关注教学中学生的“人性人生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