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傅小燕 《考试周刊》2012,(70):192-192
分享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同时也被我们视为一种美德。要学会分享,必须营造亲密、信赖、和谐的氛围,在幼儿中树立榜样,进行教育。并且以正面教育为主,激励幼儿分享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从小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还是十分必要的。现在的幼儿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成了人人宠、人人爱的小皇帝,渐渐变得自私、占有欲强。教师在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时,应注意多给幼儿创造一些分享的机会,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形成与人分享的好习惯。教师应抓住幼儿的心理,及时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将自己的快乐和收获大胆地说出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这样,幼儿会觉得自己很能干,自然就很愿意和别人一起分享了。只要把分享当作一种快乐,分享行为就不难形成了。  相似文献   

3.
朱如凤 《广西教育》2012,(37):93-93
在幼儿园里,常常看到有一些幼儿有玩具也不愿意和同伴分享;还有一部分幼儿有着很强烈的占有欲,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管是不是别人在玩,也不管别人是不是愿意,都要想方设法拿到手,甚至不惜大打出手……这些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人分享的意识。因此,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在幼儿教育中是必不可  相似文献   

4.
学会分享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习惯了家长的呵护,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为了能使幼儿的行为适应社会需要,作为教师应寻找原因,积极创设环境、树立榜样、创造机会,让家园互动起来帮助幼儿学会分享,感受快乐,让分享在幼儿心中扎根。  相似文献   

5.
6.
分享表现了幼儿一种亲社会行为,这种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需要从小培养。俗话说得好,三岁看到老,在此阶段的幼儿想法还不深,内心单纯,就像一张洁白的纸,如何在此期间留下美好的一笔,这是我们老师和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目前,幼儿园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众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从而养成了他们乐于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将自己的东西与别人分享。为了能使幼儿的行为适应社会需要,作为幼儿教师,应积极利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来引导他们学会"与人分享",消退以自我为中心心态,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董金环 《成才之路》2011,(21):13-I0008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众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缺乏能与之分享物质和情感的兄弟姐妹,他们“唯我独享”,以自我为中心。我在我班(小小班)中做过调查统计:我班有幼儿共23人,拿到玩具自己玩,不愿给别人玩的孩子占68%;见到喜欢的玩具就要,不给就哭的孩子占26%;有争抢玩具行为的占30%;想玩但是没达到目的就伤害别人(抓人、咬人)的占21%。而表现出强烈独占欲望的孩子大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在家被家长溺爱惯了。本文拟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些具体、可操作的办法,供幼教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爸爸出差一个多月,今天终于回来了。元元高兴极了,缠着爸爸要礼物。爸爸打开箱子,拿出了两个礼物盒,元元高兴地打开来看,一个娃娃和一堆替换的娃娃时装。没有等爸爸妈妈允许,元元打开了另一个,这里也是一个娃娃,一堆娃娃衣服。元元高兴地对爸爸说:“谢谢爸爸,知道我喜欢娃娃,给我带了这么多。”  相似文献   

10.
刘惠棱 《生活教育》2014,(18):89-90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分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教师,应想办法让孩子们感受分享、学习分享、乐于分享,让他们走进分享的世界。  相似文献   

11.
分享行为是一种综合行为,也是社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分享是把属于自己的东西,慷慨地分给别人,让别人共享,包括自己的财富、权利、智慧、思想和感情。在幼儿园发生的分享纠纷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物质上的分享纠纷,如食品、玩具、用具等、这是幼儿园比较常见的;另外是一种精神上的分享纠纷,如不愿把快乐、伤心、委屈、生气等各种情绪体验与他人分享。从小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有利于其健全人格和人际关系的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分享教育是幼儿园德育内容之一,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叶秋红 《考试周刊》2012,(8):196-196
分享是指将自己喜爱的物品、美好的情感体验和劳动成果与他人共享。为了能使幼儿的行为适应社会这种需要,作者结合教学经验,在强化幼儿分享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幼儿分享行为的因素.并给出几个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3.
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忧虑——孩子的占有意识太强了,甚至显得有些自私。1岁前的孩子,基本上以个体活动为主,他们对主体与客体往往还不能区分。当孩子长到两岁时,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头脑中有了“我的”、“我自己的”这样的概念,但对“你的”、“他的”等概念还比较模糊。所以,对周围世  相似文献   

14.
李娱 《少年儿童研究》2013,(2):42-44,55
分享是一种综合行为,也是社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分享可以帮助少年儿童得到同伴的信任,可以帮助他们寻找到与他人相处的方式方法,为他们的成长创设和谐的环境。分享行为较为突出的少年儿童,能较好地解决交往中遇到的问题,能够积极地帮助他人。分享为少年儿童的社会交往奠定了基础。然而当今社会,随着独生子女的逐渐增多,父母过分地溺爱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要求不够严格。加上隔代教育存在于很多家庭,过度  相似文献   

15.
苏翔 《母婴世界》2010,(3):80-81
"西方有句谚语"Sharing is Caring",意即"与人分享是关心照顾别人"。在西方社会学会与他人分享是一个小孩子从小就学习的美德,也是重要的社交能力之一。一个乐于分享的人,自然能够交到更多的朋友,更加受欢迎,拥有一个快乐人生!那么如何教育孩子学会分享呢?我们一起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家庭教育》2008,(4):12-13
青岛一位家长来电问:“我的女儿已经10岁了,可还像幼儿时一样,有什么东西都想独占、独享、不许别人动她的东西。这可怎么行呢?请问有什么好办法改变孩子吗?”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阐述了影响幼儿分享的因素,以及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一些措施和途径,同时讲述了教师在培养幼儿分享行为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8.
分享行为是一种综合性行为,也是社会性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0~3岁是宝宝分享能力发展的关键期,父母要抓住这个时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引导。比如,在宝宝与家人、与小朋友共处时,家长要引导他与别人分享食物、玩具等,充分利用这个关键期,促进孩子分享能力的发展,使其更好地获得社会交往的技能。下面,我们就根据不同年龄段宝宝的情况,来谈谈如何让他们学会分享吧!  相似文献   

19.
一般来说,幼儿的分享意识较差,这与孩子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有关,也与幼儿的交际环境,以及对分享内涵和意义的认识有关。为此对幼儿进行分享教育,要准确掌握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努力改善幼儿的人际交往环境,特别是加强对幼儿分享的教育、引导和行为训练。  相似文献   

20.
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幼儿建立良性的伙伴关系、形成健康个性的基础,不同时代背景下幼儿的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当前幼儿的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分享意识存在对自我施与性分享行为的高自我评价,而对同伴的施与性分享行为低预期的特点;幼儿在自己对同伴的施与性分享行为以及同伴之间的施与性分享行为发生概率的预期上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而在采取不当的方式分享他人利益上和在不当分享行为的遭遇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年级差异,在对不当分享行为的惩罚必要性的理解上存在极显著的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