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元碰撞→价值澄清→新模建构→整体提升”是道德自我发展的规律,既可从中华文化(道德)发展史中得到证实,又可从理论推导中得出结论。周期性、开放性、实践性是这一规律运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道德活动属于精神(意识)活动的范畴。它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变过程。道德活动的发展,其根本动力是客观的社会实践。这种实践,形成并不断丰富着道德活动的条件和环境,并使道德活动的领域不断拓展,形式日益多样,水平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湖南省4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从理性认知、“为我”与“为他”、自我与规范、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四个角度分析了当前大学生道德自我发展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大多数大学生对自身的道德状况有比较客观的认识,能够正确处理好“为己”与“为他”的关系,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维持在一个适度的张力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主体自律的道德自我,但也有少部分大学生存在道德认知模糊、道德冷漠的现象,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异过大,出现道德自我同一性危机;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其道德自我仍属于客体他律型道德自我,不能表现出一贯稳定的道德行为;从性别上看,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高估自己的道德水平,也比男生能更好地协调“为己”与“为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湖南省4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从理性认知、"为我"与"为他"、自我与规范、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四个角度分析了当前大学生道德自我发展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大多数大学生对自身的道德状况有比较客观的认识,能够正确处理好"为已"与"为他"的关系,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维持在一个适度的张力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主体自律的道德自我,但也有少部分大学生存在道德认知模糊、道德冷漠的现象,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异过大,出现道德自我同一性危机;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其道德自我仍属于客体他律型道德自我,不能表现出一贯稳定的道德行为;从性别上看,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高估自己的道德水平,也比男生能更好地协调"为己"与"为他"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再论道德自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继《论道德自我》一文之后,从道德教育心理学中存在的理论缺陷以及新儒家诸人关于道德自我议论中的问题出发,论证了从心理学上研究道德自我的缘起和意义;进一步分析论述了道德自我的发展以及人们之间道德自我发展的类型差异的社会意义;此外,还用较多的篇幅论述了道德自我修养提高的意义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道德活动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变过程。道德活动的发展,其根本动力是客观的社会实践。这种实践形式并不断丰富着道德活动的条件和环境,并使道德活动的领域不断拓展,形式日益多样,水平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7.
道德自我发展的人格心理因素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的本性在于自主自律。道德成熟是健全人格的重要表征,它是以健康人格为心理背景的,人格的道德性以自我意识为原始驱动力,道德发展呈现个体自我实现的心理倾向,它根植于人的存在。皮亚杰、柯尔柏格的认知发展理论忽视了机体的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道德自我是个体道德人格发展的核心.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领域关于"道德自我"的研究成果较多,研究涉及道德自我的缘起、道德自我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道德自我发展的相关理论,包括同一性理论、性格类型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卢文格的发展类型理论.当前的道德自我发展理论主要是从认知角度出发构建的,实际上道德自我是心理和行为两方面的统一,今后需不断深化道德自我的整体研究.  相似文献   

9.
道德建设是促使道德进步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道德的理论建设是前提,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道德教育是基础,职业道德建设是主体.道德建设系统的开放性特点要求经济、政治、法制和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提供必要的保障,要实现这个要求就必须建立健全的伦理制度.  相似文献   

10.
道德自我之构建,是当代教育之终极理想,也是人类幸福的源泉。在社会转型期和网络社会中,社会他律的控制力有所减弱,人们的自由度和自主性越来越大,当今社会对道德自律的要求就越来越高,当代大学生道德自我之构建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1.
道德自我反映出个体道德心理的成熟程度,构成道德形成的内在根据。在现实的道德活动中,道德自我呈现出人生定向性、主体性与整体一致性的特质。通过个体精神、意志中功能的发挥,道德自我达成个体德性完善之实现。  相似文献   

12.
道德自我是预测道德行为的最有效因素,而现有道德自我的研究零散分布于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通过梳理和整合现有研究,从发展、结构和功能三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归纳阐述,可为同类研究提供新的线索。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道德自我影响道德行为的本质和内在机制,加强对道德自我的实证研究,整合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共同促进道德自我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是当今心理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在他长期从事实验之后,他总结认为在儿童道德发展中有六个水平。每个水平有两个阶段。儿童的道德价值观是顺阶段发展的。他在心理学上的这一成就对教育极有助益。  相似文献   

14.
道德外化是个体道德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从外化入手,梳理道德外化概念的发展过程,从道德外化角度把握个体道德发展的复杂性,是变革德育观念的需要,也是个体道德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中小学道德教育的规律,首先需要研究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如要素律、阶段律以及环境影响律等,这是道德教育的起点和应遵循的依据。据此提出中小学校道德教育应遵循的规律,主要有:遵循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提出教育要求,并注意教育要求的恰适性;注意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之间的关系;重视社会、家庭等外界环境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6.
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本要求,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发展应当关注以下重点内容:在学习上要有“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严明的学习纪律、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境界、修养;在生活中做到“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在恋爱时倡导“寻找爱情伴侣、尊重对方人格、营造高尚情趣、文明性道德观念”;在网络里遵循“热爱祖国、自觉守法、无害社会、友善互利”;在就业时争取“事业第一、义利并重、自主择业、平等竞争、诚守信义、艰苦奋斗”。  相似文献   

17.
羞耻感作为一种高级道德情感,是个体在道德自我形成以及道德行为中产生的一种指向自我的痛苦情绪体验.中西方对于羞耻感的阐释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在中国文化中,羞耻感的含义更为宽泛且个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行为自我控制羞耻感.作为道德自我产生与发展的动力,个体通过趋利避害、模仿学习、主动自我建构而习得的道德自我受到羞耻感的直接影响.因此个体就必须要正视羞耻事件的情境及自我道德观念,自查反思自己的行为,改变从前的错误观念和行为标准.但同时也可能会导致过分遵服于规则、创造力下降等一些负面影响.在教育实践中,羞耻感的教育对于个体品德的培养、道德自我的建立有着很好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18.
道德和道德教育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因此,道德教育应立足于道德生活现产弘扬道德理想,从多元道德化中筛选符合道德演进规律的伦理精神充产道德教育内容,注重发展受教育的道德思维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道德教学”是与知识、技能教学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随着道德教育课的出现而出现的。把道德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单独开设,作为学校的一门正式的课程来教授,首先涉及这门课程、涉及道德教学的性质和职能定位问题。笔者认为道德教学与知识教学、技能教学的根本不同在于,道德教学从根本上说是实践性的,实践性是道德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知识和技能教学的主要特征。道德教学的实践特征决定了坚持实践性原则是道德教学的第一要务。道德教学的实践性特征一方面是由道德、道德教育的实践性本质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由实践、活动对道德发展的独特意义决定…  相似文献   

20.
西方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历经近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并曾成为西方国家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理论。对这样一种理论进行深入研究,辩证分析,吸取其中优秀内容以弥补当前我们德育工作的不足,指出其中的理论缺陷以儆效尤,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