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德育对社会的解读是要告诉人们:社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存在?社会存在的必要性在那里?社会的现实是一个什么样子?这包括社会的结构、社会的制度、社会的规则、社会的主导价值、社会发展的前景等,也包括社会发展中的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位置和发展态势。德育对人的解读是要告诉人们:人的本质和人的本性是什么?人的需要和人的追求是什么?人在宇宙和社会中的位置,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及人与人的关系,人发展的现状和人发展的未来。德育对人生的解读是要告诉人们:人生是什么?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陈艳 《教育探索》2002,(6):78-80
本从素质教育入手,针对我国学校德育现状,提出了树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德育,系统地构建德育目标体系,调整充实德育内容,实现德育内容系统化,增强德育信度,提高德育工作自身素质,优化德育形式,营造德育氛围和建立健全德育网络等几方面改革的构想,以促进德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3.
德育需要不断创新.当前,首先要创新德育观念,使德育既有对人的规范和约束,更有对人的创新和发展,使德育具有双重涵义;其次要创新德育工作思路,使之更加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再次要创新德育评价.  相似文献   

4.
德育发展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德育改革的历史。德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探索催生了德育改革,德育改革又成为德育理论和实践深化发展的根本动力。综观当代中国德育改革,在德育理念、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和德育评价等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和困惑,今后应注意强化德育地位.完善德育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现代公民;贴近现实生活,充实德育内容;注重能力培养,促进个性发展;优化德育手段,强调服务实践。  相似文献   

5.
德育发展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德育变革的历史。德育理论的研究和德育实践的探索催生了德育变革,德育变革又成为德育理论和德育实践深化发展的根本动力。综观当代中国德育变革,在德育理念、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和德育评价等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和困惑。今后应注意:强化德育地位,完善德育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现代公民;贴近现实生活,充实德育内容;注重能力培养,促进个性发展;优化德育手段,强调服务实践。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德育领域形成了一些新的德育理念。这些现代德育理念不仅对高校德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促进了高校德育的创新和发展。当前高校德育创新要重点增强人本德育、主体性德育、学习型德育、开放性德育等德育理念。  相似文献   

7.
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内涵非常丰富。章针对德育对象的生理心理发展和德育内容的不断充实,提出了德育链的形成和高校德育模式的构建,其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8.
我区多年来遵循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教导,坚持从区的实际出发来思考学校教育,通过对区域德育工作模式的研究,使我们感到在全区范围内推进校本德育,可以切实解决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推进校本德育是深化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一)校本德育是学校德育发展新的制高点与传统的德育工作相对照,校本德育已成为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使德育实效能够充分发挥的学校德育发展新的制高点,表现出它鲜明的时代特征:1.学校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传统的德育工作思路是上级主管部门统一规划、统一指挥,学校的德育活动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所颁布的计  相似文献   

9.
对德育实效性的辩证和理性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和进步,德育实效性不足问题逐渐出现,现阶段对德育实效性问题从哲学角度进行辩证和理性地解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对德育实效性理解的基础上,指出由于对道德内涵认识的错位,现阶段的德育工作仍不适合时代特征地沿袭传统的教育方法,同时德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而网络的消极作用弱化了德育的实效性。因此,要提高德育实效性,就要求我们合理运用各种德育模式的优势,整合系统的教育过程;加强对德育客体德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努力促进道德内化,并最终提高道德自律水平;同时,还要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加强网络德育。  相似文献   

10.
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内涵非常丰富。文章针对德育对象的生理心理发展和德育内容的不断充实,提出了德育链的形成和高校德育模式的构建,其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1.
赵振洲 《教育学报》2007,3(4):57-62
近二十年来,德育问题一直是国内教育研究讨论的焦点。与此同时,在英语为主的国际文献中,中国大陆的道德教育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两种视角的分析和比较,可以聚焦出本土和国际视野中关于大陆道德教育问题争论的焦点:即:(1)德育内容上与政治意识形态的“松绑”;(2)教育方式上由单纯的“说教”、“灌输”到人本主义多元化模式的出现;(3)新主题,公民教育的兴起;(4)研究范式上的跨学科发展趋势和方法多元化。多元分析有助于折射出德育作为一门学科在近二十年内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2.
闫建璋 《教育科学》2021,37(1):17-22
师德修养一直是学界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相关文件对师德修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究竟如何提升新时代师德修养水平,使其符合新时代的要求,是亟待我们研究的课题。新时代师德修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逐步提升,经历道德楷模、道德君子和道德圣贤三重境界。道德楷模阶段,师德表现在职业道德规范上,"社会"是教师的道德指向,教师在社会角色安排下遵守职业道德规约;道德君子阶段,师德表现在内在道德品质上,"自我"是教师的道德指向,教师在主体性意识的推动下获得内在道德品质;道德圣贤阶段,师德表现在高尚道德人格上,"他者"是教师的道德指向,教师在善良意志的驱使下实现人性完善。道德楷模、道德君子和道德圣贤三重境界必不可少,螺旋式上升,逐步达成师德修养提升目标。  相似文献   

13.
道德教育是学科课程改革的重要主题.学科课程改革中的道德教育主要有德目主义、渗透式和跨学科三种模式,其内容包括民族传统价值观教育、普适性价值观教育和全球化时代的价值观教育.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学科课程中实施道德教育要选择适切性的实践模式、珍视民族伦理道德文化的价值,并且要在全球化视野内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14.
不同教师拥有不同的教育观念,就会在教育实践中构建出各自特有的教育面貌。本对国际国内当前在教育观念,尤其是德育观念上新的发展趋势进行扼要介绍,并对我国教师传统德育观念及其造成的德育误区进行简明分析,以探讨新时期教师应树立的新的德育观念。它包括批判的思想观念、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德育观念、回归生活的德育观念和终身学习的德育观念。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一向重视德育,但近年来德育工作一直存在着实效性不高的问题。德育的实效性不强是因为现在的整个德育体系,包括德育的思想观念、目标内容、方法方式不能切合发展变化了的社会与受教育者。因此,针对新时期中国面临的实际情况,文章提出要实现在德育目标、德育内容以及德育方法手段上创新。  相似文献   

16.
在知识经济日益趋近,国际竞争特别是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素质教育的提出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讨论和研究。当我们重新审视高等教育的成就和失误时,德育巳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和其培养人才的素质和首要标准。因此,只有明确德育的首要地位,树立适应素质教育和时代变化的德育观念,高校德育工作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17.
大学德育中的"学校人"与"社会人"--当代大学的德育目标辨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当代大学与社会的全新关系所构成的大学外部德育环境 ,向人们提出了对当代大学德育及其目标定位进行内在省思的要求。可以用“学校人”和“社会人”来标示当代大学德育的两种理念目标。但是 ,在大学德育的传统定位中 ,“学校人”与“社会人”往往发生着裂变。当代大学德育的目标选择之一就是使“学校人”与“社会人”有机地统一起来 ,而二者统一的根本途径是进行大学德育创新  相似文献   

18.
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根据时代发展的新特点和国际社会变化的新情况,该课程的功能调整将以心灵塑造、心理优化、个性培养、创新激励和就业导向等五个方面为主要的发展新趋向。这是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富有现代生命力意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整个世界发生着巨大变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生活多样化直接冲击着我国高校德育工作,德育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和渠道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在社会的大变动中不断改进高校德育工作,这是新时期德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从影响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原因分析入手,结合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新特点,对如何在新时期提高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德育目标的设定存在着不少不尽合理的地方,这直接影响着德育的实效性.文章认为对我国德育目标的设定要做到社会性与人文性、可能性与现实性、阶级性与人类性和民族性与国际性等四个方面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