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盲校英语教学应该着眼于“在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进行认真严格的听、说、读、写训练的基础上.培养盲生使用英语的交际能力”(见《盲校英语教学大纲》)。  相似文献   

2.
协调能力是指在进行身体运动的过程中,调节与综合身体各个部分动作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集灵敏度、速度、平衡能力、柔韧性等多种身体素质为一体,充分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活动的支配和调节功能。协调能力是学生形成运动技能的重要基础。学生协调能力好,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就能较快地掌握运动技术。因此,体育锻炼不仅能提高盲生的机体灵活性,触觉的灵敏度和机体运用等自然力,而且能启发盲生进行空间思维和记忆,发展听觉,提高定向和平衡能力。盲生由于视觉障碍,在体育课中,表现出胆小、焦虑等冈素,导致动作僵硬、呆板、不自然,以至于招来他人的笑话甚至歧视,这深深地伤害着孩子们的自尊心,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使其原本不协调的动作,越发不协调。那么,如何通过体育课提高盲生的协调能力呢,笔者通过不断的尝试与实践,对在体育课中培养盲生的协调性得到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志还在于语感。语感作为一个心理过程,就是对语言文字的认读一理解一体味一领悟的感悟过程。盲生因其视觉缺陷,语感的培养便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语教学过程是对学生进行启智思维的过程。在盲校语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引导盲生打破固有观念和模式的束缚,提倡和鼓励他们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大胆实践,逐步形成充满生机活力的发散思维,为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创造条件。这就要求盲校语教师既要传授语知识,又要体现社会性和思想性,还不能忽视了盲生对艺术美的追求和享受。盲生的发散思维一般来说是在阅读、讲读、写作等语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5.
注重能力培养 创新历史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历史新大纲和新教材的全面启动,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给历史教师很大的触动。要落实新大纲,用好新教材,笔者认为:“领会大纲是基础,更新观念是前提,把握教材是关键,巧用媒体是手段,发展能力是目标,自主学习是方法。”基于这种认识,历史教师应该注重能力培养,创新历史教学。  相似文献   

6.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材料,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新课标中3个学段都对词汇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可见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不容忽视,也不能忽视。对于盲生而言,词汇教学的基础是词语的认读,即读准字音、分清字义,  相似文献   

7.
《语课程标准》提出:“语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实践”。语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不能局限在课堂里自我封闭。盲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以教师为中心,肓生单纯受知识的传授,以听代思,处于被动状态,学的是“应试语”。事实上,语学习的外延与整个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历史教学的三项任务之一。而在诸多能力之中,自主探究能力又居于主导地位,它控制并制约其它能力的发展,指挥并调节着其它能力的运用,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由此看来,启发学生思维,积极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应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问接和概括的反映,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过程。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盲生的思维存在着不少缺陷。如不善于思前虑后有联系地看问题;不善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浅尝辄止缺少深度;不善于周密地分析问题,以偏概全等等。因此.培养和训练盲生的思维能力是盲校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盲生的思维能力呢?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倾听”与一般的“听听”有所不同,倾听是一种有意识地、注意地听,它不仅需要注意的参加,有时还需要情感的参与。倾听是一种能力,需要有目的地去培养。  相似文献   

11.
盲校物理教学要适应新形势下的创新教育模式,必须根据盲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激发学习兴趣,逐步探究适应盲生特点的研究性学习方法,依托实验教学的激励作用,使盲生受到物理科学美的陶冶,从而提高盲生的自主学习能  相似文献   

12.
让盲生从心里真正热爱阅读,提高阅读水平,并通过阅读逐步提高语言运用和人际交往能力,是盲校阅读教学目标之一。由于视力的缺陷,盲生一般都有生活经验不足、感觉表象欠缺、知识范围狭窄等问题,在学习上他们也往往缺乏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事实上 ,现在心理学研究表明 ,只有当人们对获得知识本身产生兴趣时 ,才能引发其认知需要 ,激发其主动学习的动机。人类的思维活动一般是在皮质印痕所积累的过去经验参与下 ,通过联想而进行的。在承前启后的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联想、锻炼学生思维活动能力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历史教学也一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最大努力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初中历史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 ,内涵丰富。由于一个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发展水平和特点 ,不同国家、…  相似文献   

14.
重视学科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育的一大特点,在诸多学科中,中学历史教学同样肩负着全面提高年轻一代创新开拓能力的重要使命,这就要求广大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更新教学观念,立足实际,认准目标,科学施教,重视对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15.
迁移是人类认知的一个普遍特征。心理学认为,学习的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习得知识、获得技能或形成态度的影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简言之,就是举一反三或举三反一,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类似或同类问题。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时所体现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现代学习理论十分重视学习的迁移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初中阶段是盲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每个盲生都有自己丰富的情感内容与需求。一方面,情感成长的需求使得肓校语文教学要为盲生提供合适的情感内容,丰富他们的情感,使语文潜移默化进入他们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7.
解题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思维简缩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解决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成绩的好坏直接取决于解题能力的强弱,而解题的速度又体现着思维简缩的能力.那么什么叫思维简缩能力呢?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问题”一节中通过对问题的解法分析阐述了简缩的本质:如果把原问题“P→Q”分解为一个问题的子序列:P→P1,P1→P2,…,Pk-1→Pk,…,Pn→Q.其中由一个前提Pk-1和其直接导出的一个结论Pk即“Pk-1→Pk”就构成了这个问题的一个思维链.问题的思维链越多,它的思维过程就越长,耗时也就越多,解题就慢,反之解题速度就快.如果能发现它的一个…  相似文献   

18.
自从任鹏杰主编和赵亚夫教授提出"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后,在全国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界掀起了讨论,网络上的研讨也很热烈。从讨论的情况看,大家对什么是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学科能力培养成为中学教学三大任务的中心环节。而在诸多能力中,思维能力居于核心地位,它控制并制约着其他能力的运用,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因此,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便成为中学历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20.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即通过历史教学引导中学生根据已有的历史知识对某些历史现象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与评价,或者对史学界尚有争议的结论进行论证,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具有独立见解的能力。具体地说,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提高教师素质,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增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实效。一、提高中学历史教师的素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中学历史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任重道远。从事创新教育的教师一般应具备以下素质:1.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中学历史教师要从成为复合型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