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体育课的中长跑教学,是一个师生都感到棘手的课目,女生课尤为如此。学生对中长跑课的反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为了解决这一课题,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我作了较长时间的探索,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把探索情况分述如下: 一、针对学生体育知识贫乏的现状加强理论教学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感到,学生对中长跑锻炼缺乏认识,是造成害怕中长跑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更好地完成中长跑的教学任务,在体育理论教学中,必须对学生加强中长跑锻炼的意义和作用的教育,提高大学生对中长跑锻炼的认识。在理论教学中,对大学生来说,应  相似文献   

2.
中长跑课是体育院校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我院新生的第一次中长跑课,一般都采用以下方法:先介绍中长跑项目及有关知识,接着便在组织学生做好准备活动的基础上,集体进行测验。跑的专项为:男子1500米,女子800米。并将每个人的成绩记录在案,以作为与中长跑课结束后达标测验成绩进行对照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心率的测试与分析,对清华大学大“一”男生中长跑课的运动负荷进行研究。经过实践并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与比较,探讨了普通高校中长跑教学中运动负荷的控制方法,提出如何安排与把握大“一”男生中长跑课适宜的运动负荷。  相似文献   

4.
提高中长跑课教学质量的体会●陈永平长期以来,中长跑课一直是体育教师和学生共同头痛的一个问题,主要原因是中长跑练习枯燥无味,运动量较大,比较辛苦,学生对此毫无兴趣。对于子弟学校的学生来讲,这种情况就更为严重,尤其是那些家庭条件较好,意志品质较弱,怕吃苦...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宁夏大“一”男生中长跑运动负荷量的研究,探讨了高校中长跑教学中运动负荷的控制方法。力求较科学地阐明如何安排大“一”学生中长跑课的运动量及学生相应的生理、生化等机体反应。把经过学生学习实践和效果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比较,初步提出了大“一”男生中长跑课合理运动负荷的阀值。  相似文献   

6.
中长跑"多课次"训练理论分析及其运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田坤  张华新 《体育科学》2000,20(3):41-43
研究目的:丰富中长跑训练的方法手段、保证训练的质量、尽快提高成绩。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调查咨询法。主要结果和结论:对中长跑“多课次”训练的概念、必要性、生理学基础等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并对“多课次”训练计划的安排及应注意的问题作了说明。结论认为,中长跑采用“多课次”训练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是科学化运动训练的一大体现。建议:“多课次”训练时间的安排,应突破传统的条条框框,在全于24h内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7.
<正>上中长跑课前,我与学生共同制定中长跑评价标准,学生可以按自己的身体基础和运动能力对照标准,自己申报所跑的距离,教师按学生申报跑的距离,进行教学分组,确定每节课跑的小组与日期安排。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很白悄地跑完全程。比如,2006届毕业生李成林同学体重达115kg,在选择性评价中,这名同学轻松、愉快地跑完2800m,  相似文献   

8.
田径项目特别是中长跑项目竞技性较强,缺乏娱乐性,要求学生参加时必须不断克服自己的生理或心理的障碍,突破原有的“极限”。所以中长跑课一直是学生怕上,老师怕教的课。对中长跑项目缺乏兴趣是学生怕上中长跑课的主要原因。“兴趣是入门的开始”,是影响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锻炼,愉悦他们的身心。  相似文献   

9.
中长跑是一项发展耐力素质,改善人体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机能的运动项目,特别是能培养学生刻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本文采用调查问卷、数理统计、文献资料和专家访问等方法,针对迁安市初中生抵触上中长跑课原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找出了现在的初中生抵触上中长跑课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一些对策,为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 这些年来我上中长跑课时,一些学生一听上中长跑就发愁,通过分析发现,学生不喜欢上中长跑的主要原因有两种。 一种是怕跑的慢(跑的快吧又力不从心);另外一种是生理上感到难以承受较大的运动负荷。  相似文献   

11.
<正> 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尽可能地提高女生中长跑的成绩?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 一、要让学生明白坚持中长跑的重要性。要激发学生练习中长跑的动机,促使其养成坚持长跑的好习惯。另外,要让学生掌握中长跑的一些基本技术要领,为以后的自我锻炼打下基础,但不宜抓得过多过细。  相似文献   

12.
速度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文献资料和世界中长跑训练的一些新方法,新问题,新理念,新观念进行分析。并对现代中长跑科学训练的方法进行分析及研究,我认为速度素质是影响中长跑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重视中长跑绝对速度的训练已成为世界中长跑训练的发展趋势,也是中长跑运动成绩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中长跑项目多课次训练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长跑“多课次”训练的概念、必要性、生理学基础等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并对“多课次”训练计划的安排及应注意的问题作了说明,旨在丰富中长跑训练的方法手段,保证训练的质量,尽快提高成绩。研究认为。中长跑采用“多课次”训练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是科学化运动训练的一大体现。建议:“多课次”训练时间的安排,应突破传统的条条框框。在全天24小时内合理安排。实践中逐步摸索出适合每位运动员最为科学的训练课次及运动负荷量。  相似文献   

14.
中长跑“多课次”训练的科学性及其运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坤  张华新 《体育与科学》1998,19(6):14-16,46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中长跑“多课次”训练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该训练结构对现代中长跑运动成绩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对实际训练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15.
<正>中长跑运动项目是体育教学中的"老大难",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上中长跑课。对此,笔者通过理论研究结合实践,梳理出了一些教学思路,并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一、以方法促认识,以认识促学练在现实生活中,有这么一种现象在学生当中存在着,那就是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运动  相似文献   

16.
<正> 为改进绕田径场的中长跑教学常规,我们采用中长跑弯道诱导练习,提高中长跑技术能力,增大课的密度和强度,达到发展耐力和速度的目的。 一、场地布置 划四个半径为5米的圆圈,圆心间距30米,呈正方形(图1)。 二、练习方法 1.一个圈练习。全班分成若干组,站在各圈外,第一人沿跑道慢速或中速跑一周,依次进行。每人3次(图2)。 2.两个圈练习。全班分两组,  相似文献   

17.
<正> 中长跑是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考核项目。为使中长跑考核课上得有条不紊,并能准确记录每个考核学生的成绩,关键在于教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制定了以下分组考核教学,收到了较好效果。 考核前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A、B、C、D四个小组。考核也分四组进行,具体安排如下表。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查阅的方法,针对目前中长跑的训练中运用较多的"多课次训练"、"群体训练"和"以速度能力为主的训练"等多种训练模式.从生理学的基础出发,分别分析了不同训练模式的优缺点,并结合中长跑运动的项目特点、运动员的特点,提出了中长跑训练是多种训练模式相结合的、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科学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19.
对中长跑训练新动向的探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世界中长跑训练发展的动向,为改变当前我国对中长跑训练理论的传统观念,在分析大量有关资料的基础上,针对目前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确立以“速度为中心”的训练思路和建立“多课次”的训练结构,将不失为一条可循之路。  相似文献   

20.
1 前言中长跑的训练主要由有氧训练、有氧和无氧混合训练、无氧训练三大部分组成,它们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要尽快提高中长跑成绩,必须进行无氧训练,无氧训练所产生的成绩应建立于混合训练的转换,转换的效果又建立于有氧训练的基础。有氧训练是中长跑项目的重要因素,是由中长跑项目的特点所决定的,从生理学角度来说,就是要保证运动器官有足够的能量储备,有迅速消除代谢产物的能力,以及通过训练提高内环境的机能稳定性。少儿中长跑训练,应主要从有氧代谢训练入手,因为有氧训练是提高无氧训练能力的基础。2 多课次训练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