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速滑运动员赛前阶段的心理准备、临赛前的心理准备及起赛前心理准备的探讨,总结具体的方法、手段,旨在为速滑运动员参加比赛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提供参考,从而保证速滑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2.
速滑运动员赛前心理准备的状态如何,不仅可以影响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发挥,而且还会直接影响运动员比赛成绩,在对速滑运动员的前期心理准备,临赛前心理准备,起赛前心理准备分析研究后的探讨,提出速滑运动员做好赛前心理准备的几种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3.
徐凯男 《冰雪运动》2007,29(4):69-70
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赛前心理准备,能使运动员在比赛中主动克服困难,保持适宜的心理状态,取得理想比赛成绩。阐述了心理准备的作用与任务,提出采取变换训练环境、制造比赛氛围和模拟比赛等手段进行赛前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4.
心理训练在速滑比赛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运动员心理能力的培养和赛前心理准备是当前速滑训练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善于运用心理训练指导速滑实践,是优秀教练员、运动员必备的素质之一;心理训练在速度滑冰比赛中的应用.能够促使运动员在技术、体能、战术上发挥潜能,特别是在1500m速滑比赛中运用心理模拟和心理表象训练,能够挖掘运动员内在潜力;探求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更好地为训练比赛服务。  相似文献   

5.
杜凯 《冰雪运动》2012,(3):17-20
赛前心理准备被看作是高水平运动员成功的必备能力,能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和心理稳定性,消除可能存在的心理障碍,形成最佳心理状态。调查表明34%的短道速滑运动员认为在赛前会出现睡眠不良的状况,13%的短道速滑运动员感觉食欲状况不佳,不能达到最好的生理状态;过分看重比赛的短道速滑运动员占到了53%,受完成指标影响的短道速滑运动员占到了51%,44%的短道速滑运动员出现对场地环境可能出现干扰的信心不足;个性特点、过分的看重比赛结果和缺乏自信是影响赛前状态的主要因素。针对赛前不良的心理状态应采取针对性的心理训练、自我暗示、自我调整等措施积极调整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6.
根据短道速滑运动项目的特点,运动员能否在现场比赛中发挥出日常训练的最佳效果,取决于比赛前运动员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通过文献资料法从心理学的角度对黑龙江省短道速滑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进行研究,了解短道速滑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产生的原因有短道速滑运动员的比赛动机不良、心理压力过大、比赛经验缺乏和对比赛环境的不适应等。提出:调节呼吸法、模拟训练法、表象再现训练法、语言暗示法和设定适宜的比赛目标等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调节方法。有助于增强短道速滑运动员的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为缓解短道速滑运动员赛前紧张的心理状态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要使运动员能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参加比赛和创造优异成绩,教练员和运动员必须研究赛前的心理准备工作。西德游泳专家原奥运会冠军洗斯纳赫德说:“比赛中只有在心理上做充分准备,运动员才能获胜,如果心理准备不足或采取消极态度就会失败”。赛前心理准备,简单地可分为早期心理准备和临赛前心理准备。早期心理准备指赛前2—3星期至赛前几小时,它包括思想准备、技术准备和战术准备。临赛前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8.
冰球运动员的赛前心理准备至关重要,是获取比赛胜利的前提。从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出发,认为制定适宜的比赛动机、正确的心理定向、合理控制比赛情绪、树立必胜信念和适应性训练是赛前心理准备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冰球运动员的赛前心理准备至关重要,是获取比赛胜利的前提.从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出发,认为制定适宜的比赛动机、正确的心理定向、合理控制比赛情绪、树立必胜信念和适应性训练是赛前心理准备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运动成绩,除了必须有良好的身体、技术和战术训练作为基础,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发挥运动水平的有力保证。结合多年训练的实践经验,从引导运动员做好赛前和临赛的心理准备,帮助运动员学会自我控制,采用多种心理训练方法进行有效调节等方面,阐述了高校高水平速滑运动员在比赛期的心理准备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为了让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赛前训练更具系统性和科学性,并通过赛前训练打好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竞技能力基础,使之有效地转化为比赛成绩,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并结合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训练、比赛实际的方法,认为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赛前训练应主要围绕力量训练、技战术训练和心理训练3个方面进行:针对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力量的特点,提出绝对力量素质、速度力量素质和力量耐力素质的赛前训练方法;在技战术训练中应追求最佳的整体技术训练效果,以及运用匀速滑跑和加大最后冲刺距离的战术与合理分配速度的战术;分析了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赛前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提出采用主动放松法和环境放松法等方法克服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2.
心理训练就是使少年速滑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以良好的心理素质管理各项比赛,为创造优秀运动成绩做好各种心理准备。针对少年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及影响他们赛前过度紧张的各种因素,提出了在训练中应如何提高心理素质和克服赛前各种干扰的心理训练和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3.
速滑运动员的心理能力及赛前调整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根据速滑运动的项目特点,加强运动员心理能力的培养,使之有一个良好的赛前状态,对速滑运动员在比赛中正常发挥技、战术水平,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并就此提出几种速滑运动员应具备的心理能力及赛前心理调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运动比赛中,运动员为了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赛前不仅要进行身体、技术、战术训练,而且也要进行各种心理准备。运动员赛前的准备是一个多种因素组成的整体,其中主要包括思想准备、道德准备、机能准备、专项准备和心理准备五种因素。赛前运动员心理准备有着特殊意义,这是因为,在比赛中运动员身体、技术、战术  相似文献   

15.
短道速滑运动员赛前最佳心理状态与调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动员赛前最佳心理状态一直是运动员和教练员十分关注的问题。由于短道速滑项目的特殊性,对运动员赛前最佳心理状态的探讨就更为重要。认为短道速滑运动员赛前最佳心理状态表现为良好的身体机能状况、对比赛各种状况的正确认知、合理的个人能力定位、良好的情绪状态、较高的捕捉战机能力和良好的自控能力。提出采用培养专业兴趣、激发正确的比赛动机、进行必要的心理训练和提高运动员的战术素养等方法调控短道速滑运动员赛前最佳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6.
比赛前后的心理调控关系到速滑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今后发展甚至运动生涯。运动员平时训练主要是技术和体力上的准备,赛前则应是心理上的准备和训练。能够采取适当的方法对赛前、赛中及比赛成功或失败后的心理进行调控.是速滑运动员必备的素质之一。  相似文献   

17.
文摘     
<正> 高水平排球运动员赛前心理准备的探讨朱志明在世界强队和优秀运动员之间的竞赛,要战胜对手,除了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精湛的技、战术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自我控制和调节是运动员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运动员的比赛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运动实践,分析福建男排在参加几次重大的国内比赛中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目的旨在探讨高水平排球运动员赛前心理准备的主要内容和特征,提出了树立必胜信心、模拟训练、自我暗示、最佳情绪状态等训练方法,并且认为高水平排球运动员赛前心理准备直接影响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战术水平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1 赛前心理准备 1.1 心理准备的意义 运动员在参加重大比赛前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准备,包括身体机能、技术、战术和心理的准备。 比赛的关键时刻,运动员心理状态的稳定性直接关系着比赛的胜负,在临近比赛前,运动员的体力和技术、战术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情绪的变化却显而易见,一些微小的因素,有时也会引起运动员情绪的变化,所以赛前做好心理准备,控制情绪的稳定性,对运动员来说尤其重要。据报道世界优秀运动员曾谈到,平时主要是技术和体力上的准备,赛前90%是心理上的准备。从国内外许多心理科研人员对运动员比赛情况的调查分析中也可看到,比赛中技术水平发挥不好的运动员,由于心理准备不足而造成的失败约为70%,因为训练水平、技术准备不足而造  相似文献   

19.
短道速滑运动员比赛中心理定向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培养短道速滑运动员赛前良好的心理定向,能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处于较佳的竞技状态;培养运动员在比赛中不同的战术定向,能获得较好的比赛成果.短道速滑运动员赛后心理定向的培养,对其今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克服速度滑冰运动员赛前状态焦虑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探究速度滑冰运动员克服赛前状态焦虑的方法,为增强速度滑冰运动员赛前心理准备提供理论依据。针对速度滑冰运动员在比赛前产生的状态焦虑现象,通过运用控制应激源法、表象调节法、自我暗示调节法、培养瓦伦达心态、预防Choking现象、建立心理准备程序等方法进行调节,减少赛前焦虑对运动员产生的不良影响,以促进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