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公式自提出以来,误解与批评就相伴而生。有人认为,这个公式是诱发种种不良教学问题的诱因。对这个公式作系统的理论分析发现,它的逻辑推导是有效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是个简化表达,把它复原,就是"教师主导,学生被导;学生主体,教学内容客体"。简化的公式对教师的作用和学生的地位作了画龙点睛的描述,是关于教学过程主要特征的概括性表达。教师主导并不否定教师主体、学生主体,师生可以互为主客体。"教师主导"是教师主体服务性的表现,是学生发展的外因,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强调;"学生主体"则是在教师主导下发展着的主体。合理地分析与评价这个公式对于课程和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校的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主体"和"主导"的关系,应是先有"主体",后有"主导","主导"是为"主体"服务的.那末如何才能让学生成之为"主体"呢?关键在于教育体制,同时也在于教师,在于教师对学生的认识深度和了解程度.教师如若对学生认识肤浅,知之甚少,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主导",从而也就确保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难免又是"先生讲,学生听",教师的"主导"也就势必要带有盲目性、主观性和强迫性.如此"主导"下去,也就难免要导出一些所谓的"差生"以及"调皮蛋"、"捣蛋虫".  相似文献   

3.
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在理念上出现了偏差,片面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忽视"以教师为主导",甚至有人打着改革的旗号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认为应以学生为主导,把严谨的教学活动变成了散乱的、不系统的、没有指导的所谓"学生主体"活动。"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以教师为主导",是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教"的主体地位,因此,决不能因"以学生为主体"而轻视"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任何偏离、忽视或放弃教师的主导地位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4.
马顺峰 《成才之路》2012,(7):12-I0007
正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学科,有其独特的魅力,它兼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综合性强,对于培养学生的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地理学科呢?我认为,其着眼点在于加强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创新。一、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力戒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由"主导"变成了"主宰",主体却成了  相似文献   

5.
小学教学要推进素质教育,应该全面落实在各科教学中,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多提供"说"的机会,让学生自己讲解课堂教学。毕竟是学生"学",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就始终处于"听"的被动地位。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教师的主导是为建构学生的主体服务的,学生主体的形式与发展又离不开教师主导的发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还是"双主体",都说明教师不愿放弃"主"的权力或"主"的名分,其原因主要是教育者总是自信力太强,而"他信力"不足,总是夸大教师对受教育者的教育作用,而忽视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作用。教育教学过程中,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真正做到不"越位",就应该甘当"相",而不争"主"。  相似文献   

7.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这里的主导,往往就体现在教师的"抓点"上。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学生遇到困惑,理解停留在浅层次时,或是在学生认知忽略处巧妙"抓点",以教师的主导推进课堂教学,从而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主导主体辨     
“导读”,要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对待主导和主体,要全面地、辩证地看,而不能片面地、形而上学地看。有的同志看到批判满堂灌,就把必要的讲解,也叫做“灌”。又认为既然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切都让学生自学自理,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是就教学活动来谈的。因而既要看到学生既是学的主体,又是教的客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好课应当越讲问题越多;现代教育理论又认为,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如何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具有把"?"拉直的艺术. "拉"的艺术概括地说就是"引导"与"点拨"的艺术.指导学生把"?"拉直的过程中"引导"和"点拨"相辅相成,拨在导中,点在导里.  相似文献   

10.
王溅波 《广东教育》2011,(10):52-53
一、教学主体单极化的迷失 当前有观点认为,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主导”是就教师在课堂上起的作用而言,“主体”是就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而言。作用与地位,两者在逻辑层面上并不是一个并列的关系,故这样表述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1.
正一、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传统的语文课堂往往以"预设"为前提,以"再现"为旨归,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尽管人们很早就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概念,但事实上教师既没有把自己当作"客体",也没有真正地把学生当作"主体"。那么,教师在传统的课堂上实际上起着什么作用或处于什么地位呢?多少年来,一个"主导"的提法,竟把教师放到了"超级主体"的地位。什么是"主导"?《现代汉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不少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对“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的认识模糊不清,认为维护教师的“权威”、严格管理,就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些教师甚至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对立起来,认为“主导性强了,主体性就强不了,主体性强了,主导性就强不了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二者的有机统一。学是以教为主导的学,教是以学为主体的教。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充分发挥"导"的作用,我认为要做到"精、准、巧、实"。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如果一味的"灌输"不顾及学生的感受就不可能有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成功的教育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充分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哲学趣味,打造趣味课堂。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主体"是对象,"主导"是行为,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问题、行为、资源等意识对教师的主导起着关键性作用,但教师往往忽略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导致不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处理好了两者的关系,主体与主导才能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此,教师采用的不再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模式,而是以学生"自主探究、内感自化"为主的教学风格.这就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感受、自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教师要按照素质教育观,改革教学方法,培养更多更好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下面,笔者就新课程理念下提高英语教学效果谈几点做法。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即通常所说的"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  相似文献   

18.
谈到师生之间的关系,校长、教师们耳熟能详的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其实,如果用哲学的思维来分析推敲“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说法的话.不难看出该说法是有逻辑性错误的。因为,主体对应的应该是客体而不是主导;主导对应的应该是被主导而不是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说法.把鲜活灵动的教师给固化了,导致许多人认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绝对不能成为教育的主体,为什么?则没有人能够阐述清楚:“学生为主体”这一说法,导致许多人认为:学生只能是主体,绝不能成为客体。“学生为主体”这一说法也把充满灵气的学生这一角色给极端化了,至于学生为何只能成为主体而不能成为客体?又如何成为主体?理由是什么?这些也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  相似文献   

19.
当代教学研究认为,如果教育者在施教过程中能够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又能够充分体现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那么这种教学是成功的。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好“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是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1 “主导”作用的正确发挥 学生的学习要靠教师的启发和导化。没有教师的“导化”,学生就不可能成为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20.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能真正得到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如何发挥?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来的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做法。一、教师为主导教师为主导重在"导",所谓导者,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