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国提倡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有十多年了,然而,我们的教育仍然给人以"创新不足"的印象。去年,由新华网举办的"2013年新华教育论坛"专门对"中小学创新精神的培养"展开对话,并得出结论: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在实践中形成。可见,实施创新教育,"实践"二字很关键。其实,中小学生好奇心强、有强烈的活动需要,在结合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而实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切实可行的。以西方国家为例,其在课程设置、课堂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它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转变教育观念,要从以传授知识为教学目的的传统教育观向以培养学生素质为起点的现代教育观转变,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实践活动等。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一、让创新教育走进课堂,在求异、求变、求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它必须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才能充分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显现出教学效益。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活动,在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四大指定领域之一。开展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技能等,本文以小学为切入点,首先分析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的应用,进而探讨教师指导与开展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如通过创轻松活动氛围,激发学生的热情,积极参与指导,促进学生深入开展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十多个校园生态探究性学习活动 ,描述了美国学校教育实践价值取向“教育生活化 ,生活课题化”的具体表现形式。这些对于我们引导学生形成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教师以开放性课题研究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综合运用中提高各科知识的价值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焕发教育活力具有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创新精神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应紧紧围绕"教育创新"这个主题,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具有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会学习、会创造",学以致用。一、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拓展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能够主动提出问  相似文献   

6.
为加强师德建设,搞好教师的再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自2000年以来,中国农业大学工会本着"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线,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以农情教育为特色,以业务教育为基础"的原则,组织教师走进农村、走进社会、走进自然,开展了以参观学习为主要方式的教师社会实践活动,搭建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平台,为中青年教师的锻炼和成长提供了机会和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闫春红 《辽宁教育》2011,(10):14-16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大举措,是新的教育教学观、课程价值观在课程教学领域的具体体现。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是构成学校宏观课程体系的两大课程类型。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活动课程,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  相似文献   

8.
"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要途径。一、明确"综合与实践"教学的意义"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应用  相似文献   

9.
假日小队活动是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它充分利用双休日,有计划地组织少先队员走进社区、走进社会、走进自然,培养孩子实践、创造能力,陶冶思想情操。别具一格、内容丰富多彩的"假日小队活动",以小出奇,寓教于乐,在活动中能充分表现自我、增进友谊、培养与人沟通能力,为实现人生梦想夯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综合实践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门非学科性的新课程。在内容上有除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劳动与技术教育及信息技术等指定领域内容外,还包括班团队活动、校团队活动及心理健康等非指定领域的多内容整合的"综合性"特点;在组织形式上有强调让学生联系生活与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综合运用知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实践性"特点。所以,充分利用丰富的地域资源,建设学校综合实  相似文献   

11.
小班化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是在新课改理念下生成的新事物。小班化教育注重合作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小班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是合作学习和培养创新精神的主阵地,有着独特优势——人数少。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为教育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指明了道路。为此,在新的一年里,我们提出了以下工作思路。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着力提升素质教育水平以"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主线,深入开展以弘扬愚公移山精神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切实加强民族精神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进一  相似文献   

13.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我校多年来努力探索建构的学校特色.陶行知关于"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六大解放"等教育理论,为实施综合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学校以其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确立了"行知结合,快乐实践"的办学理念,以"走进天竺山"校本课程的研发为切入点,努力探索"综合实践"的特色建设,让"生活"化的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学生最爱的课程,成为学校的名片.  相似文献   

14.
<正>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真正"动起来"。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一、关注学生情感需求,激发"动起来"的欲望  相似文献   

15.
<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一门课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极具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的课程特点,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及技术教育。现今,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系如火如荼铺开之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凝聚着师生的体验和智慧,为沉闷的学科教学带来了活力与激情,增进了学校与社会、学生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6.
吴宁 《中国教师》2013,(20):61-62
"综合实践活动",即强调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增进学生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在于:开展活动须"以生为本"。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精神呢?我认为必须做到四点。一、选择课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水平"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既可自由选择,也可按市区安排的主题选择。要使所选课题具有实效  相似文献   

17.
张掖青少年军校是一所面向甘州区中小学及张掖市城区学校开放的、集国防教育和综合实践教育于一体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基地。近年来,学校秉承"明德求实、知行统一"的校训,广泛开展了各类综合实践教育活动,在提升青少年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站好一夜岗,值好一天勤,学会擒敌拳,争当少年兵"学军实践活动,以部队严明的纪律、干练的作风和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多年来,学校坚持开展"1122"自护教育工程。即每期开展1次  相似文献   

18.
张磊 《中学生物学》2012,28(6):40-41
1活动背景教育部已经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了新课程的改革中。因此,教师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也应顺应新课程的改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他们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一章"走进细胞"第二节内容是"细胞的多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的主动实践、乐于探索、大胆创新、敢于质疑的精神,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走向生活,在实践活动中去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相似文献   

20.
通过抓准切入点、挖掘亮点和拓展延伸、学科整合等方法相结合,指导学生真正地走进综合实践活动,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的自我生成和建构。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学生亲身体验,关注不同领域的不同问题,发展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尝试着走出一条适合农村初中开展综合实践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