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2):222-224
全球正处于以工业4.0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发展阶段,为我国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成为制造业强国提供了新机遇。高技能人才是实现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训基地是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条件,建设适应工业4.0发展的实训基地成为了当前的首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工业4.0背景下对高职教育人才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存在人才培养理念滞后、教师社会实践经验不足、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缺乏以企业为主导的第三方评价反馈等问题.基于此,应逐步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从专业设置、课程划分以及授课方式等维度逐步建立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出符合工业4.0要求的高技能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为应对工业4.0对职业教育的挑战,德国实施了职业教育4.0战略。在此背景下,德国工业4.0产教融合“智慧学习工厂”应运而生。“智慧学习工厂”以行为主义为指引,以学习者面向工业4.0的能力需求为目标,通过“教育层”“管理层”和“技术层”三个层面的系统化设计,实现了工业4.0技术、智慧生产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形成了一套致力于培养智能工业时代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方法,成为全球智能工业人才培养的经典范例,为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纵深推进及培养智能工业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借鉴:明确智能工业人才能力培养目标;以产教融合平台为载体促进智能工业与教育的资源整合;实现智能工业教学实践平台管理与运营的系统化设计;加强智能工业数字技术与教育的系统集成。  相似文献   

4.
"工业4.0"是德国实现制造业智能化,巩固制造业强国地位的国家战略,其对技能型人才的数量、质量和考评标准都提出新的要求。人口减少、人口老龄化、人才短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人才考评机制不健全是德国"工业4.0"发展的主要掣肘因素,通过吸收国内辍学人口和国外移民人口、开展有效的学生潜力分析与就业指导、拓宽双证课程的学科范围、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普职等值性资格框架体系,以及促进职业教育国际化来契合"工业4.0"的发展。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中国应构建基于资源整合的公益性职业教育信息网络平台,倡导对接"中国制造2025"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普职等值性资格框架体系,开展双向流通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5.
"工业4.0"是一种基于信息化发展而引发的新的社会时代形态,不仅给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等方面带来影响,也驱使了职业教育朝向4.0的形态发展。基于"工业4.0"的"职业教育4.0"形态表现为:服务生涯发展的职业教育价值取向,即职业教育是一种面向个性化生涯发展的服务;关注复合素质的职业教育目标定位,即职业教育在于培养具有复合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走向跨界协同的职业教育内容构成,即打破学科专业界限的壁垒形成整合化的内容;促进自主学习的职业教育方式优化,即以多种方式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6.
工业4.0以智能化制造为核心,以机器代替人进行智能化生产,这将给为制造业输送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带来诸多挑战,同时也将给职业教育的实习与就业带来新的契机。根据工业4.0对适应于智能化制造的高技能人才需求,职业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信息综合利用能力为基础,强化学生的专业软件知识技能与管理协调能力,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和跨界合作能力,为其实习与就业打牢基础。现阶段职业教育的实习与就业存在着种种弊端,专业划分与市场无法对接、过度强调技能培训、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等。职业教育在面临工业4.0带来的挑战时,应抓住机遇,重新整合专业划分,增加相应的专业领域;通过多校联合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利用数字化工厂实践平台展开实习与就业培训,发展多样化校企合作模式等手段转型服务于智能化制造;并且重视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职业教育的实习与就业的创造性、适应性、多元性,以适应工业4.0所带来的就业变革。  相似文献   

7.
“工业4.0”的浪潮在给德国经济发展带来无限机遇的同时,也给德国职业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德国提出了职业教育4.0计划,开启了职业教育的系统变革:围绕劳动者数字能力培养,调整职业教育培训内容;建设数字化教育设施,实现传统教育模式数字化改造;分类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工业4.0时代,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也应立足于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实施面向工业4.0的数字化人才培养创新项目,加快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和教师信息素养,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和普职等值性资格体系。  相似文献   

8.
"工业4.0"时代是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互联网、物联网和服务网集成的社会,具有智能化、信息化、分散化、个性化的特点,在制造业中表现为"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在整个经济社会中则表现为智能化生产、智能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务,人类社会进行智能化时代。为了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职业教育需要进行如下变革:观念转型,将一次性职业教育转到终身性职业教育;发展战略转型,从着眼于区域转到面向全球;培养目标转型,从培养单一型技能人才转到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转型,从制定国内标准转到与国际标准对接。  相似文献   

9.
余薇 《职教论坛》2021,(2):170-176
工业互联网对传统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产生颠覆性变革,成为国家智造新平台、产业升级新路径、核心竞争力新焦点。然而,生成经济增长新模式的同时,也向人才供给侧提出了新挑战。职业教育作为制造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供给侧,必须尽快适应制造业创新发展带来的人才能力需求新变化、新要求。美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迅速,并有效助推职业教育与培训中现有教育理念、课程体系、知识结构、教学模式等内容的更新。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建设,但职业教育领域如何应对其挑战及要求,仍需系统深入探索。因此,借鉴美国职业教育应对工业互联网挑战的成功经验,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产教融合方面重塑职教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优化师资培训,深化产教融合,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0.
工业4.0对高职教育的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办学定位提出了新要求。技能型人才供给与劳动力市场需求错配、人才培养过程与劳动力市场需求脱节、专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滞后性、高职教育国际化进程缓慢等问题成为广东高职教育适应工业4.0的发展主要掣肘因素。广东高职教育应通过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专业动态调控机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策略来培养适应工业4.0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在工业4.0时代,劳动者驾驭智能化新型工业生产模式的数字能力成为实现国家发展策略的关键因素。因此,德国政府将劳动者数字能力培养提高到了战略层面并出台系列措施进行战略部署,包括:开展大型研究项目对工业4.0背景下数字能力概念的维度和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在分析实践困境的基础上,对企业、跨企业培训中心和职业学校各大办学主体分别给予扶持;参照工业4.0带来的全新任务领域对各个职业教育专业标准进行修订等。劳动者数字能力培养体现了在"人与机器"关系中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代表了工业4.0背景下德国职业教育的改革重点和发展趋势,同时也凸显了德国政府顶层设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工业4.0将推动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将为传统制造业发展方式带来颠覆性和革命性的变化。通过阐述工业4.0的内涵,对机械制造业中工业4.0重要标志性的基础装备数控机床加工以及规模化生产流水线的生产方式进行了分析,指出职业学校五年制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面临的就业导向目标变化,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提供修正依据。  相似文献   

13.
"硅谷"作为美国互联网科技校企合作建立新型研究体系最成功的范例。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校企合作模式,将会培育高水平技能人才有效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互联网科技带动的工业4.0时代,如何利用"互联网+"探索适合中国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为中国制造业转型提供人才储备,将是本文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4.
制造业是世界工业经济腾飞的脊梁,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虽然我国工业品已遍布世界各地,但我们应清楚地意识到,我国只是世界制造业大国,而不是世界制造业强国。制造业缺乏科技含量决定了我国工业产品在国际竞争中的劣势地位。技能型人才严重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是我国制造业缺乏科技含量、生产率低的致命因素。目前,面对国际工业市场上激烈的竞争,我们必须尽快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一大批适应工业发展的技术工人。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制造业现状要求职业教育的观念和体系应不断更新以适应新需求。探索FMS的现代职业技能训练模式,使教育内容与生产过程紧密相关,为社会培养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对我国现代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德国职业教育为"工业4.0"战略实施提供了大量人才,其职业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获得关键能力和创新能力,基于行动导向理念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有效地习得这两方面能力。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既可为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思路,又能为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选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德国的职业教育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其发展离不开特色鲜明的职教师资队伍。从19世纪到现在,"跨机构合作"的教师组成模式,国家积极有效干预的培养方式,实践本位的教师要求以及严苛和逐步细化的专业标准,持续推进了德国职教师资的专业化发展,保障了职教师资的卓越,为本国经济腾飞和工业4.0战略推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技能人才。这对我国职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上海制造业转移面临的挑战及职业教育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制造业转移,对上海制造业人力资源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并迫切需要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制造业人才.本文在对当前上海制造业人力资源现状及职业教育制造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从职业教育的衔接与沟通、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重新设计人才培养标准等方面给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总工会副主席赵郁:无论是在加快结构调整还是推进创新驱动过程中,我国都需要着力培养大批、各种层次职业技能的人,但目前生产制造业一线高技能人才缺乏的现象比较普遍.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培养高技能人才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应做到:一是我国要加快职业教育法的修订,尽快列入立法日程;二是有关部门要切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对落实情况的督察.  相似文献   

20.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正在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而生产一线技术工人的素质偏低,尤其是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主渠道,在培养“中国制造”所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上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从我国制造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及职业教育的培养现状入手,就如何通过职业教育的改革,为社会输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