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作者塞林格大胆地反复使用了大量粗俗语以使其陌生化,构建出独特的意义,创造了独特的语言特色,烘托了美国青少年对美国社会精神世界的忧虑和反叛以及对美好精神家园的向往和守护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20世界美国最为著名的小说之一,小说中主人公霍尔顿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对自身精神崩溃的全过程进行了讲述,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物的精神面貌。基于此,主要从霍尔顿自身的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家庭因素等方面,探讨其精神悲剧产生的主要原因,以期帮助读者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3.
对纯真的找寻——试评《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反映论的观点对美国作家J.D.赛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进行了分析.从找寻纯真的角度剖析内心充满矛盾的霍尔顿从学校逃离到社会而最后又不得不向社会妥协的心路历程.霍尔顿试图在学校,在纽约找寻真善美,结果他只有在儿童的世界中才找到了纯真.以美国当时的经济和意识形态正由生产导向转变为消费导向的这一过程为背景,从而揭示了霍尔顿所'代表的战后美国青年一代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4.
<正>【书籍简介】《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故事以中学生霍尔顿·考尔菲德的视角展开,展现校园生活的单调无趣、社会生活的污浊庸俗。霍尔顿出身于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玩世不恭,又孤独胆小,他眼中的世界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色彩。然而,从理性的视角看,那个世界又是真实而深刻的。霍尔顿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反英雄形象之一,他的叛逆精神在当时就引起广大学生的共鸣。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失衡的加剧.使人在与贫穷、愚昧挥手的同时,高尚的精神追求受到漠视。作为教育中最具人性意蕴的道德教育在此理应有所担当。理想的启蒙与烛照.意义的叩问与追寻.生命的提升与超越都体现了当代道德教育的审美诉求。  相似文献   

6.
后新时期小说呈现出"个人化"与"伪个人化"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精神品质:个人化品质是指通过个人化生命经验的书写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命境遇,并融入"个人化"的视角和"个人化"的思考;伪个人化品质则是指以个人化的名义关注和书写现实自我,漠视作为整体的人类和世界,漠视历史和人性。二者的根本区别体现于书写个人经验、私人空间的最终目标是否以之为手段通往对整个世界、人类的生命关怀。  相似文献   

7.
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是西方“异化文学”中的一部佳作。作者以其生动的文笔和犀利的洞察力,描绘了主人公霍尔顿精神世界的方方面面,并深入地揭露了美国社会的异化现象,而更主要的是作者在小说中曲折地阐释了在守望中寻觅爱的独特异化主题。  相似文献   

8.
美国文学的主题之一就是对美国梦的追寻。美国梦不是一个超现实的梦想,而是一个与美国历史、生活方式、发展和国民精神紧密联系的梦想。不同的作家对美国梦有不同的理解和描绘。塞林格的美国之梦是美国人民积极向上和行动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当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之一。虽然写的是一个16岁的少年的故事,但具有极大的普遍性: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却出现了危机。主人公霍尔顿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态,他对冷酷现实无声的抗议,以及他对纯洁世界的守望的形象将永远唤醒人们去寻找人性中已失落的最宝贵的东西,使人获得重生。  相似文献   

10.
曹慧 《考试周刊》2009,(5):25-26
《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美国当代文学中的“现代经典小说”之一。本文主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分析主人公悲剧成因。主人公霍尔顿看透了周围世界的虚假,他试图超越这个虚假的社会,努力去寻求真诚与友爱,但现实注定了他的找寻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的向往只是一场不切实际的白日梦。  相似文献   

11.
翟宇 《成才之路》2010,(26):I0006-I0006
目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的思想文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冲击很大,民族精神日益受到漠视。山无脊梁要塌方。虎无脊梁莫称王。一个民族没有脊梁就难以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国家没有民族魂就难以屹立世界强国之列。大风泱泱,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要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就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2.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一位非常敏感且具有叛逆精神的形象,作者通过这一形象再现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青少年的迷惘心理。本文就霍尔顿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阐述内心充满矛盾的霍尔顿不能与他人沟通、逃离学校、逃离家庭、逃离社会,最终走向精神崩溃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3.
虽然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普遍被视为霍尔顿对象征着充满虚伪与道德腐败的"实际世界"的认知,但它也是一个栩栩如生的、反映战后美国社会状况的文本世界。作品中展露的社会状况包括经济、大众文化与社会风尚。面临着这样一个实际世界,霍尔顿也想象着一个理想的世界来获得启示。他对这样一个世界的想象代表塞林格对战后美国城市社会的严厉批评。本文从社会认知的视角,结合文本细读进行分析,探索霍尔顿所在的世界,旨在更加深刻地理解塞林格的主题意义与小说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麦田守望者>一书描写的是主人公霍尔顿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一个十六岁的男孩,在被学校开除后不敢回家,独自在纽约城闲荡了一天两夜,住小客店,逛夜总会,甚至还叫了妓女.就是这么个故事,情节司空见惯,既无色情描写,也没有渲染暴力.可每一个曾经从青春期的真诚、纯情,走向混沌、虚伪、世故、圆滑,而又不甘如此的人,都会觉得这书很亲切.  相似文献   

15.
麦田守望者的悲剧性命运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美国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小说,国内也有不少关于它的评论。本文采取文本细读的方式解读小说主人公悲剧性的命运的产生,社会与自身的原因及其具体表现。主人公霍尔顿看透了周围世界的虚假,他试图超越这个虚假的社会,努力去寻求真诚与友爱。作者把他放入了一个两难的处境:反抗,目光敏税的霍尔顿知道是无用的;妥协,爱好真实的他无法接受。他只能用消极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这个虚假社会的愤怒,同时向往做一个麦田城的守望者挽救孩子的纯真。但现实注定了他的寻找一次一次失败,他的向往只是一场不切实际的白日梦。他的这些行动一步步把自己带入孤独与绝望,最后无路可走的悲剧性境地。  相似文献   

16.
作为"二战"后美国反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垮掉诗派的叛逆性、断裂性已为学界充分关注。但它的另外一面却仍遭漠视或遮蔽:即在反叛经由新批评学派进一步强化的智性写作潮流之时,垮掉诗派又以开放的姿态吸纳了丰富多元的艺术资源,其中包括以惠特曼为代表的美国本土的浪漫主义诗学、欧洲超现实主义诗学以及东方古典主义诗学。借助这些资源,垮掉诗派摆脱了对英国诗歌传统的过分倚重,强化了美利坚民族自由民主的艺术理想,一定程度纾解了西方世界在工业化语境下所遭逢的精神困境,推动了美国当代诗歌的本土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注视科索沃危机的升级,分析了冷战后国际环境的复杂变动性,指出北约毁我使馆充分表明美国对中国的主权和存在的漠视,深刻暴露了冷战后美国在华政策上明显的反复与矛盾,其重要原因就是美国错误认识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发展走向,错误地把对自身前途的忧虑投射到全世界去,并错误地低估了世界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决心。北约暴行严重危及了中美关系的发展,但中美关系不该陷入新的对抗,因为这不顺应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中美关系恶化也并不符合美国的长远利益,特别是中国有信心有能力推动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齐佳敏 《文教资料》2009,(23):29-32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二十世纪的著名小说,而其创作时间恰好与美国音乐的重要转变时期相吻合.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摇滚乐初现萌芽,同时,爵士乐--美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象征却逐渐走向没落,这意味着时代精神的转换.而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多次对爵士音乐进行贬批.我们可以从小说中深深地感受到他对颓废的爵士乐的厌恶,以及对代表反叛、激进的摇滚精神的强烈呼声.  相似文献   

19.
《麦田守望》一书描写的是主人公霍尔顿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一个十六岁的男孩,在被学校开除后不敢回家,独自在纽约城闲荡了一天两夜,住小客店,逛夜总会,甚至还叫了妓女。就是这么个故事,情节司空见惯,既无色情描写,也没有渲染暴力。可每一个曾经从青春期的真诚、纯情,走向混沌、虚伪、世故、圆滑,而又不甘如此的人,都会觉得这书很亲切。  相似文献   

20.
守望者     
请在下面的作文题中任意选做一题。(60分)请以听听_____的声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2。按要求作文。2010年1月27日,美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去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