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概括为"九个坚持"的哲学思考,总结了新中国教育发展的实践经验,汇聚了全党全国人民的集体智慧,形成为系统科学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是我们党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升华的新境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概括为"九个坚持"的哲学思考,总结了新中国教育发展的实践经验,汇聚了全党全国人民的集体智慧,形成为系统科学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是我们党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升华的新境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推动新时代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教育重要论述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时代之问展开,在解决教育重大现实问题中形成,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教育思想的时代新篇章。习近平教育重要论述蕴含着清晰的理论逻辑:在教育本质方面,探究人才培养内在属性,阐明我国教育政治立场和价值导向;在教育环境方面,分析我国教育内外部环境,提出我国新时代教育使命和任务;在教育认识方面,提升对我国教育重要性、规律性、方向性的认识;在教育方法方面,在战略策略、系统思维和党的领导三个层面提出我国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路径方法。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针对当前中国历史发展方位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论断。对于新时代,我们可以从三个理论视角来把握:运用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理论逻辑相统一原则理解新时代到来的客观必然性;运用马克思主义时代观把握新时代中国的特指意涵及外部时代环境;运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掌握新时代与初级阶段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为把准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方位、明确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到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上,要紧密结合"两步走"的战略部署,把握好发展节奏,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促进教育公平,增强支撑振兴发展的能力,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夯实保障发展的基础,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以乡村地区教育改革、发展、振兴为核心价值关切,县域教育研究已成为中国教育学领域的一 个重要路向,并已积淀起一定传统.但县域作为一种特定空间,至今尚未在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上引起必要的关注,进而也未能在相关研究中真正确立起其应有的知识地位.在新时代中国乡村与城市社会不断整体深度融合、县域成为城乡融合性空间的适切尺度和表征形式的背景下,"县域"应当正式进入教育学研究的概念、方法与价值体系,进而作为纯粹"乡村"教育逻辑、"城-乡"教育二分逻辑之外的第三种空间逻辑选择.县域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深度推进和真实发生的关键空间类型,新时代的中国乡村教育振兴和城乡教育融合发展必然要求确立起一种教育改革的县域空间逻辑,这就要求:塑造作为本土教育建设共同体的县域公民,深度推进县域教育变革与社会进步;在发展当地教育传统、激发教育活力、回归教育公共品性及改造县域社会的价值框架中,构建作为中国县域教育价值空间的县域教育景观...  相似文献   

7.
《青海教育》2021,(3):12-14
<正>2021年2月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全省教育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省委十三届历次全会精神,统筹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助力"一优两高"战略和"五个示范省"建设,为全面开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逻辑严谨、自成体系,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到了新高度,定位了高校的四个"服务"目标;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育"目标发展完善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育"目标,强调全面发展、以德为先,提出塑造新时代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的重要内涵;谋划了高校思想政...  相似文献   

9.
教育改革进入了新时代,要培养新时代好儿童,探索立德树人落实的方式。为此,首先要让儿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核心素养,从小学会做人、学会立志、学会创造。儿童研究是培养新时代好儿童的重要前提与基础,既要从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处走来,又要前瞻国际上儿童研究的走向;既要在四个"回到"上着力,又要把控新时代儿童发展的新特点。而这一使命要落在课程、教学中,实现教学育人、学科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背景下,加快推进医学院校人文教育改革,培育具有人文素养的卓越医学人才成为新时代中国医学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主题。文章在借鉴美国、德国、日本和荷兰等国家的医学人文教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我国国情的医学人文教育发展路径,助力医学院校人文教育改革和健康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大体呈现出以下方面的逻辑运行轨迹:在方法论上,表现为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顶层设计";在领导权上,表现为从党的领导弱化到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在出发点上,表现为从"怎样培养人"到"为谁培养人";在动力源上,表现为从学习国外经验到扎根中国大地;在发力点上,表现为从多因素到系统性综合改革;在运行方式上,表现为从管理、管治到治理、共治;在涵盖范围上,表现为从学校教育到社会合力。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这些逻辑变化,并非完全两相对立,而是在原有发展水平上作出的更深刻、更全面、更科学的调整变革。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指针。中国教育学会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落细落实,把论述的成果转化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系统谋划学会工作,助力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经济要适应"新常态"这一重要表述,引发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随着对"新常态"概念的不断深化认识,"新常态"已不仅限于在经济领域使用,而被赋予了更多的涵义。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层面上来讲,教育领域的"新常态"包括合德、合规、合理、合法四个方面,合德是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常态"的基本前提,合规是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常态"的内在逻辑,合理是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常态"的基本诉求,合法是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常态"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新要求和新承诺。"公平与质量"作为相依相伴的一体化存在和相辅相成的整体性状态,将成为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常态。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改革,系统地指向中国当前教育改革的难点问题,全面地关照着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体现了国家深切的政策关怀和强烈的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15.
<正>赵伟在《中国高教研究》2019年第11期中撰文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同志在多个场合一再阐发劳动光荣、尊重劳动者的观念,第一次在教育方针中正式加上"劳"的内容、丰富了党的教育方针,强调要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面临复杂而任务繁重的形势下,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梳理  相似文献   

16.
成尚荣 《人民教育》2021,(10):20-22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这一论断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点起的这盏灯照亮了教育改革之路,揭示了教育规律.素质教育彰显了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中国特色、中国品格、中国气派.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宣言》关于教育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九个坚持"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梳理《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教育的重要思想,与"九个坚持"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二者是一脉相承与接续发展的关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仍然需要坚持和发扬《共产党宣言》的精神,借鉴《共产党宣言》的思想,并结合中国实际不断丰富发展.基于《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启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必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必须坚持教育同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必须推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坚持教育既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要引导人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程天君  陈南 《教育研究》2020,41(1):125-135
教育现代化在中国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甚至可以将其视为通过发展教育来实现强国之梦的一个写照。百年来,中国在教育现代化的探索中留下了丰富的话语和文本,通过考察"教育现代化"这一概念的书写背景和生成过程,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是教育现代化的概念诞生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30年,是教育现代化的曲折探索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则是教育现代化的全面推进时期。回顾历史,展望未来,面向2035的中国教育现代化可以从教育理念、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等方面予以书写和把握。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所进行的伟大事业。在新时代,我们只有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自信",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才能有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四个自信"的历史逻辑"四个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之路上的绊脚石。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年来的教育改革历史经验,尤其是通过对学业负担问题两度浮现的历史进行客观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层级教育发展规模匹配度过低所导致的升学压力是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重点和非重点学校的差别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科举文化残余影响在社会心理层面起着学业负担放大器的作用;中小学课程设置不合理、评价机制不科学、教学方法失当、学习指导不足等是造成学业负担过重的内在原因;政绩追逐推动下的改革话语生产失范是形成"减负"改革困境的重要干扰因素。面对新时代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应当改"办重点"为"办特色",引导中小学教育走多样化发展道路;通过调节各级各类教育规模的匹配度,来降低升学压力;并通过社会改革来调整阶层利益,化解科举文化残余的消极影响,从而在新时代的教育改革中成功地踢开"学业负担过重"这个绊脚石,为培养一大批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所需的优秀人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