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学科学习作为学校的育人方式之一,在学校课程中的定位及其与核心素养的关系一直都备受关注。为进一步推进跨学科课程的建设,实现跨学科课程从区域到学校的落地,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课程发展中心根据国家政策要求以及区域发展需要,构建了区域推进跨学科课程的“四为”协同推进思路;提炼了丰台区推进跨学科课程建设的四个内涵特征:引领性、地域性、实践性、优质性;探索了区域推进跨学科课程的三个实施策略:标准引领、构建评价系统,研究引领、提供工具支架,示范引领、共育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   

2.
教师发展中心的使命具有引领前进方向、提供发展动力和营造文化氛围的价值。笔者对澳大利亚八所联盟高校的教师发展中心使命陈述中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澳大利亚八校的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使命陈述一方面具有共性特征:强调"教学"主导地位、重视教师专业发展、鼓励课程的建设。另一方面也具有个性特点:澳洲国立大学强调"学术发展",悉尼大学看重"大学—社区合作",墨尔本大学重视"制度咨询、政策发展"。我国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处在起步阶段,可借鉴其成功经验:明确核心使命,清晰教师发展中心定位;以教学为主,实现教师全面发展;创新课程开发,对接学校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一小学(以下简称"丰台一小")有50多年历史,学校以"培育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小公民,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为育人目标,其中,"中国情怀"的核心是"爱的情怀","国际视野"的核心是"融的能力"。实现学校育人目标必须有适合的载体,学校确立了以戏曲教育为重点,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项目实践路径,遵循"普及求实,重点求精""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思路开展艺术普及教育和特色社团建设。通过课堂教学,落实国家课程标准,激发学生艺术兴趣,传授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通过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环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课程建设,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促进学生艺术特长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落实“双减”工作,必须准确把握“双减”的本质。“减”是表层手段,“增”是深层目的。“增什么?如何增?”是每一个教育人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以下简称“丰台分院”)以“育人为本的教学评一体化”为理念,从课程视角、课堂视角、作业供给视角、育人方式视角、教研员队伍建设视角等方面做到“减”负有成效,“增”质有温度,全面支撑“双减”工作目标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5.
特色教育体现在特色课程的建设上。特色课程建设是学校形成特色教育模式的基本单元,没有特色教育可能会使老年大学或老年学校依然沿袭"老年活动中心"的单纯娱乐思路停滞不前。在兴办老年教育时,对基层老年大学或街道、社区老年学校的教学设计,必须更多地倾注容易被老年人心理所能接受的特色课程,而这些在建设方向上以区域历史文化为主要特征的特色课程,是实现终生教育老年阶段学习的最佳方式。社区老年教育特色课程建设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区域文化的特色课程建设;2.历史文化的特色课程建设;3.开放文化的特色课程建设;4.素质文明的特色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6.
古语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那么,特色课程建设的"粮草"在哪里?具备哪些条件才能保障特色课程建设的顺利开展呢?事实上,这个问题早已引发黄浦区的关注,成为区域课程改革的重点聚焦。近五年的研究实践告诉我们,特色课程建设应该从"课程政策、课程规划、课程运行和课程管理"等方面给予保障和支持。一、为特色课程建设提供政  相似文献   

7.
南京市建邺区基于核心素养的区域整体性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当前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核心素养导向的学校课程建构系统性不足,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知不够,课程建设中的家庭因素关注较少,以成绩为核心的学业评价体制的制约等。南京市建邺区依托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通过区域推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学校课程整体建构研究",实现从区域层面推进学校课程建设:一是多元分析,形成学校课程的整体规划;二是立足校情与生情,强化课程的落地实施;三是形成课程体系,建设特色化校本课程;四是以项目研究为引领,加强组织保障;五是注重统筹,优化区校一体课程建设方式;六是多维评价,强化以评促建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开发特色课程"列为当前推进素质教育重大改革试点项目。特色课程的建设是特色学校建设的核心。以前学校在特色建设上过多地在外围做工作,很少把改革的触角伸向课堂,伸向课程,所以特色一直不鲜明。要建设特色学校,我认为首先需要关注特色课程的建设。一、关于"特色"与"特色课程"所谓"特色",字面意思主  相似文献   

9.
1.教育现代化核心指标研究,基于素质教育理论的教育质量标准研究;2.课程改革深化研究,2011年版课程标准的深化与细化研究,学校课程领导与规划研究;3.区域教育决策、规划与发展研究,区域教育共同体研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区域教育特色打造研究,"苏派教育"研究;4.学校组织变革研究,学校管理创新研究,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学校特色发展研究,班主任与班集体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社区教育课程作为社区教育的核心,其开发必须符合居民生活、学习、发展的需求,这样课程的建设才会有生命力、有针对性,才能提高居民对课程资源的认同感和满意度。但句容开发区的社区教育课程与资源建设尚处于"自由无序"状态。开设的社区教育课程虽不少,但很多课程实施了几轮却没有像样的教材,富有区域特色的课程较少。究其原因:一是对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认识不够;二是课程资源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健全的制度保障、相对  相似文献   

11.
针对药物与化工分院职业特色鲜明的优势,在学院环境文化建设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结合生态环境工程分院园林规划1108班学生规划设计实训,从园林养生的根本目的出发,以"养生景观"为脉络,构筑"一个中心两翼飞,八宝景苑五行圃"特色职业景观框架,探索药物与化工分院环境文化特色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课程基地之"基",意即基础,起始,根本。江苏省震泽中学"晓庵天文研究"课程基地正是源生于学校的文化根基,并以天文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基石,进一步放大优势学科,激发课堂活力,深化课程改革,为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奠基,也为引领学校内涵发展树基。课程基地之"地",首先是一个场所。"晓庵天文研究"课程基地即要建设成学生多样化学习和多元发展的"立体课堂",建设成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实现专业成长的"发展中心",建设成学校转型升级、优质特色  相似文献   

13.
走特色化发展道路是当今中小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借鉴儒家中和思想,可以通过致和课程建设形成学校致和教育特色,具体的创建途径是:注重以校园文化为核心的隐性课程的建设,彰显学校的"致和"文化特色;创新育人模式,彰显学校"致和"教育特色;开发校本课程,形成学校"致和"课程特色。  相似文献   

14.
笔者是在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环境文化建设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结合生态环境工程分院园林规划1108班学生规划设计实训,针对动物工程分院职业特色鲜明的优势,从专业实践教学角度出发,以"动物景观"为枢纽,构筑"生肖文化广场、鸟文化长廊和现代宠物中心"三大特色职业个性景观,探索动物工程分院环境文化特色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特色专业及课程是高职院校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分析了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建设原则,提出了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特色及课程一体化建设步骤:以市场调研为基础,确定专业及人才培养规格;以核心课程建设为突破,建设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以骨干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提升理论与实训教学水平;以实践教学为核心,形成"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实训基地建设为保障,形成覆盖所有课程的教学实训基地。  相似文献   

16.
学校特色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的"生长"过程,是学校特色发展和创建特色学校的基础,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明晰特色课程建设意义和基本原则,规范特色课程建设的基本流程,对特色课程建设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级示范校建设任务中,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在引领中职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在明确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内涵、建设目标、建设思路的基础上,才能打造具有"三优三先"特色的中职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18.
《江苏教育》2015,(10):63
<正>【编者按】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是江苏省首批重点中学、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以创建"人文性、生态型、数字化"全国特色名校为办学追求,坚定不移走内涵发展之路。该校的"江苏省情境英语课程基地",历经两年多的建设,已初步建成一个集情境英语课程基地、教师发展中心和学生社团活动中心三项功能于一体的课程基地,初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基地文化。  相似文献   

19.
“育人之本在于育德,育德之本在于育心.”自从程忠智出任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心理教研室主任的那一天起,他就不敢有一天懈怠.因为,作为一方心理教育的掌舵者和领航人,他深知,从零开始,到建立起一座区域心理教育的大厦,其难度之大、工作之艰,可想而知.要想让全区的心理教育走上正轨,心理教师队伍的建设成了摆在程忠智面前的第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20.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以特色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核心课程建设为载体,通过与区域内有代表性的企业合作,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建设等方面打造专业特色,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建设作出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