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9,(99):5-6
中华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诵读它,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教育专家认为,"道德""情操""品性""气质"等人文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本文探讨语文教师在注重经典学习的环境下,如何有效发挥经典学习契机,提升经典阅读的实效。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对当前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进行了简要阐述。首先,对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含义及其实施原则做了简要阐明,在阐明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含义和实施原则的基础上对现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实施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此同时,对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现状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在对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现状进行一定程度的解析后,针对当下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现状的相关对策及策略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分别为"加强人文环境建设,延伸诵读时间""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诵读认识""加强背诵指导,强化诵读效果""开展多元评价,完善诵读体系"以及"加强课程整合,拓展诵读途径"。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进行研究,对于我国现阶段的杰出教育有一定的推进作用和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诵读教学高度关注,在"课程目标""实施建议""评价建议"各部分均对诵读教学作了全新的表述。笔者认为诵读指导课是内涵深广、形式丰富的课程,应该呈现出课型多样化的特点。但综观若干节诵读指导设计课或常态课,发现课型结构大同小异,教学设计形式单一、结构僵化。课型设计应该依据教学内容而定。诵读指导课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20,(9):59-60
身心一体化教学理念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其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恰当运用发挥出了诸多突出效果。本文从"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动笔、动手""诵读经典,引导学生动口、动心""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动手、动心"三个方面入手,针对身心一体化理念引导下的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展开了初步分析与探索。  相似文献   

5.
从兴趣出发     
经典诗文言简意赅,易读易背但并非很好理解。因此,通过课内课外组织丰富的活动、竞赛来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开展经典诵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在学校,让学生做到"乐读""美读"。通过活泼有趣的活动,引领孩子们在玩中、在乐中诵读经典,真正地实现寓教于乐。学生可以轻读、朗读,可以师生配读,也可以男女生对读,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科学》2018,(Z1):119-120
<正>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多年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充分发挥学科教育的优势,扎实有效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大力弘扬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做法有以下四个方面。一、健立机制,保证经典诵读的有效开展为加强经典诵读活动的组织管理,笔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班级成立"中华经典诵读"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道德经典的诵读实践。良好而扎实的经典诵读,可以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促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国家社会的栋梁之才。一、经典的选取标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浩瀚如海,从先秦诸子经典,到汉赋,魏晋文章,乃至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四大小说等等,皆可称之为经典。学生诵读何种经典才能有效提升道德品质?1.选择标准:以富含道德能量为宗旨,以中国文化道德元典为母体,以中华根文化为源头2.经典的选择以"四经""一书"为核心  相似文献   

8.
任文  王德元 《甘肃教育》2020,(2):115-115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在小学阶段,学习传统的"国学"教材,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对于提升小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语文素养,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笔者就谈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几点简单做法。一、调查阅读现状,建立读书档案通过设计调查表、个别访谈、走访家长等方式得知,学生对国学了解不够,在选择读物时存在盲目性。  相似文献   

9.
<正>古人云:"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学龄阶段,让学生诵读古今中外的经典篇章,直面经典,感受经典,诵读经典,是使他们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培植民族文化之根,提升人文品位的路径。这既能使其天赋与潜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展现,又能达到学习语言、培养兴趣、提升素质、积淀人文底蕴的目的,使其趋真向善,知书达理,乐观明智。因此,学校要重视学生的经典诵读工作,通过多项举措深化经典诵读。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相似文献   

10.
正笔者在细细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关于诗歌教学的目标要求后,提取了"诵读诗文""把握诗意""展开想象""体验情感"四个关键词,尝试用"四读"的方法,力求让古诗学习有意思,有意蕴,有趣味,有价值。一、诵读:读出韵味1.什么是"诵读"?"诵读"是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课标"在第三学段教学要求提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语调、韵律和节奏都属于"诵读"的要点。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灿若星辰,其形式多种多样,其内容博大精深,其意蕴更是简练绵长。诵读经典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更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思维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各项语文能力。如何对一年级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的启蒙教育?本文从"缠一缠"——创设诵读氛围、"引一引"——丰富诵读内容、"转一转"——拓展诵读范围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2.
网络教学有着跨时间和跨空间的优势,但也有教师主讲、师生缺少互动、教学情况得不到即时充分反馈等学生主体性缺失的问题.以《〈论语〉选读》中《为政以德》教学为例,运用"诵读文本""设计思维导图""写作读后感或小评论""连麦交流探讨"四种策略,有效提升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语文时代的到来,"学国学""用国学"成为经典国学教育的倡导口号,小学语文教学更是掀起了"国学"热潮.本文着重探究并分析经典国学诵读的价值以及如何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便更高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徐梓 《中国德育》2013,(11):38-41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发轫并持续至今的儿童读经,主要是民间自发的活动。由于没有统一的擘划,因而众说纷纭。单就名称而论,就有"儿童读经教育""传统文化素质教育""国学育德工程""中国古典文化教育""儿童国学经典导读""儿童经典育读工程""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儿童中国文化导读"等多种称谓。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语文课堂将我国国学经典诵读融入到语文教学实践中。阅读国学经典成为学习语文的一个必备教学环节,诵读国学经典能够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人文内涵。下面笔者就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谈一谈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实践的结合,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大学诵读经典活动是"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大学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大学的文化品位与格调"的有效途径.基于目前大学诵读经典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该活动应该从理性出发,明确诵读的内容和设计,注重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可行性,加大实践性与研究力度,并适当使用考核机制,改变目前大学群体文化素质缺失和低下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读了两篇有关儿童经典诵读方面的文章,一篇是《我的儿童阅读观》,另一篇是《13岁以前的语文》。前者认为儿童应该读的书,首先是儿童文学作品。后者认为小学语文教育的第一个"大石块"是国学经典,其中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显然,这两篇文章的观点不太一致,甚至有相悖的地方。由此引发了我对儿童经典诵读的一些思考。思考一:何谓"经典"?说到"经典",许多人一直以为就是指"唐诗""宋词""四  相似文献   

18.
刘清惠 《现代教育》2011,(Z1):27-27
中华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传唱不衰。诵读它,可以修养身心,内健外慧,启智育德;诵读它,可以让人认识美、领略美,享受快乐人生。教育专家认为,"道德""情操""品性""气质"等人文素养,很难"教成"  相似文献   

19.
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让他们更深刻地了解这个社会,接受良好道德修养的熏陶,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通过阅读来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下笔者就"激发兴趣,培养人格""诵读经典,积累知识""读写结合,锻炼思维"三个方面讨论在阅读中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9,(86):41-42
中国古代诗歌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低年级小学生参与经典诵读活动则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开端。经典诵读,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堂中的经典诵读教学不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活力。语文课堂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增加学生的语文感悟,对学生的发展帮助很大。本文结合了我在引导学生参与经典诵读活动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实践经验,从提升兴趣、文本理解和感悟交流这三个方面就低年级小学生经典诵读推进措施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希望可以为经典诵读进校园活动尽一份绵薄之力,同时也为我校经典诵读校本教材编撰工作提供理论和经验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