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散点透视”是中国画透视现象的代名词。“散点透视”是由西方透视学引申出来的概念。它在“焦点透视”的影响下提出,以“焦点透视”为参照系,它既不符合中国传统的观察方法与中国画的实际,同时也无法摆脱“焦点透视”给中国画带来的困惑。它是在文化视点上以西评中的错位套用。“散点透视”不是中国画的透视方法。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卧游”习惯影响中国山水画透视法的形成与发展,使其拒绝了“焦点透视”对画面透视的影响,从而使 中国山水画形成了自己的透视法——“无点透视”。  相似文献   

3.
透视是聋校美术专业课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透视,可以帮助聋生在平面上准确表现出空间感和立体感的物体,它贯穿于聋生绘画学习的各个阶段.然而透视知识的理性化、抽象化对于抽象思维困难的聋生来说无疑是个难题.所以在透视教学中灵活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使透视规律的呈现更形象、具体,使教学过程更具生动性、互动性、探究性,使新知识在动态过程中生成,使聋生掌握透视知识更容易、高效.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中国册水画透视法则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国山水画“六远法”透视法则的内容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立德树人”是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理念所提出的根本性任务,德育是学校教育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在“立德树人”的视角下,对初中体育与健康课进行德育透视,能够更为深度地解析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德育价值体系内容。就体育、德育方面来分析,目前我国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德育落实不到位,其教育会滞留在书本方面,教师也会过于关注学生运动能力的发展,而忽视了学生的体育品德。所以,在“立德树人”的视角下,必须要深入地开展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德育透视工作,转变学生固化的运动思想,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创建更具体系性的德育目标,发挥出德育透视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应用价值,解决其课程变革存在的实际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甘肃高师学报》2008,13(2):132-134
中国画的表现,有它的民族传统特点,在透视表现上,中国画有自己的特殊处理方法,它既遵循透视上的基本法则与规律,又不拘泥于一般法则与规律.就是说画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打破焦点透视的视域范围去摄取景物,使画面所表现的内容更全面、更生动,这就是中国画散点透视法.从艺术表现的角度去看,散点透视在摆脱科学的理性束缚后,反而有更独特的艺术空间表现力,并留出更多的意境空间供画家、读者去游览.这正是东方绘画的特性之一.  相似文献   

7.
“透视法”的应用在西方绘画中是与他们的“幻觉主义”的“写实”画法息息相关,这种“幻觉主义”的艺术形式又是直接服役于“叙事”性绘画的美学需要。而中国绘画传统自始至终一直停留在所谓“远景短缩”的阶段,始终也没有表现过西方绘画中所能表现的“焦点透视”的关系,其根本原因是一种追求艺术表现力的美学上的探究。  相似文献   

8.
透视制图的基础理论和作图方法是建筑学本科学生必须掌握的。传统的教学思想、方法、内容及手段与当今的科技发展不够协调 ,主要表现在 ,学生学习了许多严谨的透视作图方法而面对实际工作中的透视作图却无从下手。这个问题反映到透视制图的教学中来 ,就是应该教授学生什么知识、如何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思想以及如何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内容。为此我们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1.透视绘图教学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大家普遍认为 :1传统的透视制图教学 ,忽视了透视草图绘制能力的训练。这一能力不仅应表现在方案构思过程中 …  相似文献   

9.
国画透视把握住了视觉的感觉特征,注意了它的大社会特征、心理特征等方面的要求,重视了艺术对它的要求,因而国画能沿着自己民族绘画的发展、需要来探索视觉规律及与造型艺术的联系,国画透视正在越来越多的被证实是符合于艺术发展规律的。民族审美意识造就了民族绘画形式,绘画又陶冶了民族审美意识并锻炼了人们的眼光,透视正是在这种往复中不断的上升、完善,并成了其中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0.
在廉政文化建设方兴未艾之际,对廉政文化的阐释林林总总,或窥斑见豹,或借古喻今,考察的视角不同,则观念各异,但如果缺乏全面、系统的学科概括与分析,难免会有失偏颇、流于肤浅,甚至形成误导。“廉政文化的文化学透视”正是对廉政文化进行理性思考的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1.
焦点透视与散点透视本是中西绘画理论中的技巧手法,但在中西文学之中也可以发现作者焦点透视写作与散点透视写作的异趣。从契诃夫短篇小说和《醒世恒言》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在从景物描写、叙述视角和叙事线索处理三个方面,中西文学均有不同体现。  相似文献   

12.
写意与写实绘画历来作为中西传统绘画艺术的代表,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研究.由于中西方对世界认识方式的不同,追求的审美心理不一样,因此形成了不同的观察审美对象的方法——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的观察方法符合中西方各自的审美需要,服务于不同的审美需求,也因此创造出了不同的审美形式,成就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即写意与写实绘画  相似文献   

13.
《鲁迅:从越文化视野透视》从越文化背景下的鲁迅成长切入,探寻鲁迅的文化之根、精神渊源及其文学创作的越文化底蕴.论著将有关“原鲁迅”的思考,从日本留学前期推前到鲁迅青少年的绍兴生活,并凸显了越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及现代性价值.论著体系架构清晰,视野宏阔开放;研究注重学理,新见并呈;且展示出颇为自觉的创新意识,可贵的问题意识与责任意识.堪称越文化视野中对鲁迅的全面纵深透视之作.  相似文献   

14.
“诗中有画”、“色彩描写”是中国古诗中的普遍特点或重要议题,“诗中有画”与“色彩描写”具有“相关性”,需从“色物不分”的“大色彩观”下去审视.本文通过色彩与语言的特性比较等方面进行美学透视。  相似文献   

15.
针对西方传统的线性透视--焦点透视法的出现时间,提出并论述了我国在盛唐时期(公元713年左右)和中唐期间,敦煌壁画莫高窟、榆林窟同样出现了焦点透视法,足足比西方早700年.不相同的是二者在绘画上,各自选择了视向不同的焦点透视法.敦煌壁画更是采用了多视向的焦点透视法.敦煌壁画盛唐时期和西方采用的线性透视,他们都不自觉地注意到客观中存在着透视现象,又以他们特有的方式去处理,通过其敏锐的视觉特点及审美天性暗示着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卧游"习惯影响中国山水画透视法的形成与发展,使其拒绝了"焦点透视"对画面透视的影响,从而使中国山水画形成了自己的透视法--"无点透视".  相似文献   

17.
针对阴影透视课程的教学改革目标,对阴影透视课程的教学体系内容、教材建设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建立了阴影模块、透视模块和计算机生成阴影透视图模块的教学结构和内容;编写了适合总体改革方案的现代阴影透视学教材及现代阴影透视学多媒体课件等;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黑板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改革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实施创新设计训练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8.
西方绘画建立了严格的从一只眼睛、一个视角看世界的焦点透视,而中国画则以散点透视即运动透视创造可游之境,中西方绘画各有其主观性,由于有了“人的坐标”的同一性,对艺术而言,两者都是科学的,都造成了艺术上的合理。  相似文献   

19.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较为直观的认识和了解透视知识,是我们每位初中美术教师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一般来说,透视在透视学中就其方法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焦点透视法,另一类是散点透视法与轴测投影法,而作为初一绘画透视基础知识,我们只需要提到焦点透视法中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就可以了。就其概念来说,透视是一种客观的视觉现象,同时也是一种观察对象、表现对象的方法,是近大远小的变形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体验,离我们近的物体显得大,离我们远的物体显得小,所以有“一叶障目”的说法。对于一节比较抽象的课题,我们怎样才能上好它?让学生比较直观的了解和掌握透视的基础知识呢?下面笔者就此谈一些自己肤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一个世纪有余,百余年来,人们试图以极大的热情与努力来建设所谓“科学”的教育学体系,但至今教育学的发展与人们的企望相距甚远。本文从证伪主义视角出发,透视教育学的研究过程,试图从中找到“医治”教育学的一剂良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