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相似文献   

2.
《涉江采芙蓉》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一首,选自《古诗十九首》。诗歌以乐衬哀,以"对写"的悬想方式抒写思妇游子相思离别之情。《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作个性化解读,可引导学生就此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代表作品,被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第7课。《涉江采芙蓉》的主题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是与《庭中有奇树》的主题一样,是思妇怀远诗;另一种认为是游子思妇诗。不管是思妇怀远还是游子思妇,都能够成为这首诗的主题,原因是因为这首诗的作者运用"对写法"。这首诗的二元主题表现出了人类普遍的思想情感,这就是《涉江采芙蓉》的独特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4.
师:古今中外,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数不胜数。而凄美的爱情悲剧,尤其容易动人心魄。我很喜欢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诗《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诗中有这样的两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我为什么引出这两句诗呢?自然是与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有关。请同学们诵读《涉江采芙蓉》这首诗,请读出你的情感,读出你对这首诗的理解。读完这首诗,是不是觉得这首诗很好理解?这首诗实际上没有题目,请同学们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给它命个题目吧。(拟定的题目有"无题"、"离人"、"忧思"、"望乡"等,)出现了这么多的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涉江采芙蓉》进行教学设计,来帮助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体会作者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汉代的文人五言诗,诗歌以"一叶知秋"的独特视角,将一个时代的悲剧高度浓缩在一个家庭的描绘中,通过"采芙蓉""望旧乡"两个具体场景的展示,抒写思妇游子间双方精神生活的痛苦,对两汉的时代创伤作了立体化的呈现,是《古诗十九首》中描写怀乡思亲的代表作.全诗语句浅近,虚实结合,在广阔深远的时空里展示出一幅情感...  相似文献   

7.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游子和思妇同心唱和的感人诗歌,在采摘遗赠类诗中,其对"芙蓉"意象的选取决定了诗歌内涵的独特性。在同类抒情诗中,《涉江采芙蓉》在表达方式上也有别于其他诗歌。  相似文献   

8.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人诗的集大成之作,大抵为建安时期的作品。对丁《古诗十九首》中是否有汉代辞赋家枚乘的作品,历来学虽然多持怀疑的态度,但“《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人之手”已经被广泛接受。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妇。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说诗啐语》)由于这些诗歌的作姓名都已佚失,“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我们无法知道他们的生平和相关资料,客观上使研究对诗歌的不同解读集中到了对诗歌修辞下段运用的不同理解上来。“诗无达诂”,但这并不与为诗歌寻求更为合宜的解读相抵牾。以《涉江采芙蓉》为例,通过对各家分歧的梳理,笔认为,对于该诗的解读应该能够从修辞学的角度进行中肯的切入。  相似文献   

9.
《古诗十九首》被誉为“五言之冠冕”,言浅情深,有着非凡的感发力量.而《涉江采芙蓉》又是其中短而又短的“闪电战”,看似简单,但要将其中的悲剧美品味深透却并非易事.本课即着眼于挖掘诗歌的空白处,由翻译补充男女主人公入手,想象入境,深入揣摩人物情感,入乎其内;再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品析结尾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使诗歌的主题跳出情诗的范畴,深入理解诗中所言之人生悲凉,并以写作诗歌片段的形式加以体现,出乎其外.短文长教,整节课多处横向拓展同题材诗歌,加深学生对传统诗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芙蓉”这一意象承载了不同的情感意蕴,如《涉江采芙蓉》的思念之花和曹植《芙蓉赋》的理想之花。文人借助芙蓉本身的特征,来寄托自己特殊的情感意蕴,表面是在写花实则是在写情、言志,以使诗文达到雅俗共赏、清新脱俗的境界,对芙蓉意向的研究也能为中国古诗中的意象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借物品而寄托相思,这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具体的体现,也是中国诗歌创作的一种范式。大凡诗歌这么写,就要讨论所托之物为何?相思双方如何?怎样寄托情感?前两者关乎内容,后者则关乎诗歌创作本身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涉江采芙蓉》的分析,研究其中的继承、探索与开创性。  相似文献   

13.
《古诗十九首》中诗歌通常有多重意蕴,本文将以《涉江采芙蓉》为例,分析"采芙蓉"的主人公问题,并由此浅谈诗无达诂这种文学鉴赏方法。  相似文献   

14.
古诗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涉江采芙蓉》为例,提出传统文化视角下的高中古诗教学实践路径:于字源里析文本、于悖论处赏情感、于意象中解文化。教师应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多角度解读文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担负起推动文化传承的使命。  相似文献   

15.
吴秀梅 《学语文》2015,(2):28-29
以人为本是当前中学语文教育的基本思想,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在语文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中应正确处理导与学的关系,切实抓好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做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语文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16.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抒情诗,看似单纯,宴则是非常婉曲。  相似文献   

17.
就中小学生初级的母语学习而言,语感训练是母语学习的不二法门。然而,语感训练却并不是语文学习的唯一途径,随着学生语感水平的日益提高,适度穿插一些语文知识的教学,为语感教学插上知性的翅膀,可  相似文献   

18.
《涉江采芙蓉》选自于《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大影响,评论家历来对其艺术成就有很高评价。明代王世懋的《秋圃撷余》道:"余谓《十九首》,五言之《诗经》也。"明代谢榛的《四溟诗话》评论:"《古诗十九首》格古调高,句平意远,不尚难字,而自然过人矣。"更有钟嵘《诗品》":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古诗十九首》甚至被推崇为"五言之冠冕",而《涉江采芙蓉》正是了解《古诗十九首》以及五言诗的一个非常好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对于进行学生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及价值观,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社会越发重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培育。目前在网络上,有很多对于单节语文课程提供的资源中,不论是图片或是视频,素材的使用都偏老旧、不新颖,有着时长过长、图片没有美感、PPT 制作不够美观大方的种种缺点,也使它们的吸引力下降,对新时代的学生来讲会产生抵触情绪。在疫情后时代,微课,作为结合了图片,视频以及 PPT 的一种新时代的全新课堂形式,登上了主流的舞台。合理地使用微课,不论是课堂中使用,或是作为课后复习素材,都可以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学习制作并使用微课,有助于提升课程的信息化程度和教师的信息素养。本篇文章对高中语文古诗《涉江采芙蓉》进行了微课设计开发,并进行了拍摄剪辑的全过程制作。包含:微课内容设计、微课结构设计和各部分的媒体技术应用。现将详细制作流程进行陈述,以对同样进行微课设计开发的作品提供参考。本次制作还存在:缺少多次实践经验、缺少游戏环节、动画中的人物形象过于单调的问题需要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20.
《涉江采芙蓉》广为流传,而作为一篇经典课文,很多教师在正常的教学处理上往往失之粗疏笼统,特别是对文本主旨和意蕴的把握更显得泛泛单一,仿佛除却男女之情无他。其实,教师不妨抓住诗中三处微妙细节,帮助学生理解把握情思意脉的流转轨迹,从而细腻、深刻地理解体味作品的深度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