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来,《论语》很火,孔子很热。北京大学中文系,也开了《论语》课。我教其中的一个班。2004年的下半年和2005年的上半年,我花了两个学期,一学期讲半部,把《论语》从头到尾讲了一遍。借这个机会,我把《论语》系统读了一遍。受教育的,首先是我自己。  相似文献   

2.
<正>近来无事,我又翻起了《论语》,这已经是第三次读了。那简洁平和的文字,就像和善的长者在与我娓娓而谈,不厌其烦的鞭策教诲,给我积极向上的力量。第一次读《论语》是上大学的时候,记得初读时还颇为吃惊,并不是因为它的高深,而恰恰相反,印象中以为深不可测的经典竟然这样平实朴素,富于亲和力。虽然那时对一些字句似懂非懂,但仍觉得说得很有道理,如烛火一样温暖  相似文献   

3.
张晓珍 《考试周刊》2011,(78):32-33
大学者章太炎说过:读《百家姓》不如读《三字经》;读《三字经》不如读《唐诗》;读《唐诗》不如读古代散文;读古代散文不如读诸子百家:读诸子百家就读其中一本—《论语》。但是对于《论语》的教学,老师们却是想爱你不容易。  相似文献   

4.
"蹲下来,你将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当我读到这句话时,不禁想到了去年12月底我参加一个班级举行的古诗文诵读活动时,在课堂上发生的那令人难忘的一幕。据了解,学期伊始,这位老师就给学生定下了目标,要求孩子们每周背诵《小学生读说背用》上的两首古诗,学期末将进行考核,优胜者将获得老师的奖励。一学期很快过去了,这其间,这位老师经常发短信叮  相似文献   

5.
家有我师     
<正>很多人问我:"《论语》这么枯燥,你多大的时候开始背诵的?"其实我没有刻意去背,幼年读《论语》,总是大人随口讲给我听。我四五岁的时候,爸爸带我参加朋友聚会,他会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去数数,今天这里有多少叔叔阿姨,又有多少老师?"我"噔噔噔"数一圈,有时八个,有时七个。爸爸又说:"其实这里的‘三’不是固定的数字,它表示你会有很多老师。你再去挑挑,看看谁可以当你的老师。"我接  相似文献   

6.
<正>都说掩卷深思,可我思索着总也不愿意掩卷。我依然小心翼翼地用心灵朝圣般地去触摸《论语》中每一个被古代先贤焐热过的文字,一遍又一遍地去接受它的洗礼。坦率地说,我不是第一次读《论语》。记得在2003年的时候,因为"半部《论语》治天下,一篇《周易》定乾坤"这句话,我对《论语》产生了好奇,信誓旦旦地买了《论语》精华本。记得当时翻看了不到30页,我的好奇连同一丁点的鸿鹄之志,被满眼的之乎者也  相似文献   

7.
<正>我五岁正式由家庭教师教我读书,认方块字。起先一天认五个,觉得很容易。后来加到十个、十五个,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快。而且老师故意把字颠三倒四的让我认,认错了就打手心。我才知道读书原来是这么苦的一回事,就时常装病逃学。我八岁开始读四书,《论语》每节都背,《孟子》只选其中几段来背。老师先讲孟子  相似文献   

8.
中科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教授近日表示 ,今年他的机械专业的博士生 ,先要背会《老子》和至少半部《论语》 ,否则就不能参加博士论文答辩。杨叔子认为 ,博士生作为国家高层次的人才 ;不能不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他举例说 ,基督教国家的学生被要求读《圣经》 ,伊斯兰国家学生要读《古兰经》 ,中国学生要读什么?他认为应该读《老子》和《论语》。他说 ,中国不是缺少科技人才 ,而是缺少人文科学人才。让博士生背《老子》、《论语》,有三个好处 :培育民族责任感、锻炼形象思维能力和学会如何做人。据悉 ,在1998年 ,杨…  相似文献   

9.
诵读经典是我校六年级开展的一项语文实践活动.活动以论语学习为切人点,以我读《论语》,我记《论语》,我讲《论语》为主线,以达到人人参与,人人爱读、人人会背、人人能讲的活动效果.学生们在学论语、讲论语、背论语、悟论语的过程中,心灵得到升华、净化.学生们在提高文化品位的同时更加会合作,敢表达,善感悟,乐交流,有效提高了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0.
今天,我想借此机会向大家提出一个倡议:开展读《论语》,学做人活动。为什么要提倡读《论语》?我想从以下几点作一个简单的说明。一、提倡读《论语》是当前国学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正>2006年"十一"黄金假期,于丹老师在央视百家讲坛连续七天解读《论语》,好评如潮。2013年暑假,当我再次拜阅由中华书局出版的《于丹〈论语〉心得》,更是感触良深。面对纷繁杂扰的世界,我经常思考:教师的快乐之道是什么?怎样让教师的教学人生步步为乐?于丹老师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读完《于丹〈论语)心得》,我终于明白了:  相似文献   

12.
“唉!今天只默写了10个。”我抱怨地说道“,为什么我每次背16个却只能写出10个?”我正纳闷时,蒋老师说“:背成语要先把词和意思读三遍,记牢,然后再背一遍,这样才能记住。背课文也是一样的,把一句一句都背熟了再连起来,那就会事半功倍了。”我按照蒋老师说的回家开始背了起来“:齐心协力,形容思想一致,共同努力······”果然效果不错,把每个词都记得牢牢的。我通过这件事,自己总结出了背诵的五种方法。第一是按谐音记,如5月28日可以记成我儿发,5月18日就看成我要发,还有5814我不要死……第二是熟读,大声读,如《疯狂英语》,而且最好是在…  相似文献   

13.
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读高中时最后一学期的第一堂英语课。我们这些男孩子(那时学校没有女生)正翘首期待着新老师的到来。不多时,一位个头高大、约莫四十岁的男人走了进来。他腼腆地说:“下午好,先生们!”[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中科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教授近日表示,今年他的机械专业的博士生,先要背会《老子》和至少半部《论语》,否则就不能参加博士论文答辩。他举例说,基督教国家的学生要读《圣经》,伊斯兰国家学生要读《古兰经》,中国学生要读什么?他认为应该读《老子》和《论语》。他说,中国不是缺少科技人才,而是缺少人文科学人才。让博士生背《老子》《论语》,有三个好处:培育民族责任感、锻炼形象思维能力和学会如何做人。(摘自《羊城晚报》1999年12月22日)想戴博士帽 先过《老子》关  相似文献   

15.
小学的时候,老师认为我就只能考个中专;中学的时候,英语老师说我考个专科都成问题;高考的时候,老师认为我过了重点线已经是出人意料;大学的时候,老师说跨文理跨专业考研,只能拣最次的学校报,还要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结果,我读了本科,研究生跨专业考上了北大。我并非绝顶聪明的学生,之所以能一次又一次实现人生的跨越,只因为有几句话一直激励着我,影响着我。“没有人该为你做些什么,你得为自己负责。”记得当初是在《青年文摘》上读到这句话的,之后每当有什么事情不尽如人意时,我就在心里反复地默念。我读的初中是三年制。初三第一学期,我考…  相似文献   

16.
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读高中时最后一学期的第一堂英语课。我们这些男孩子(那时学校没有女生),正翘首期待着新老师的到来。不多时,一位个头很高、约  相似文献   

17.
孔子和《论语》有很多专家研究 ,也有很多专家来评价。我重读《论语》不是评价《论语》 ,也不是评价孔子。我重读《论语》———兼谈我读书 ,是谈我如何读《论语》的 ,读《论语》有什么收获 ,而且通过我读《论语》有何收获 ,得出我该如何读书。为什么叫重读《论语》呢 ?因为4岁到9岁的时候我读过《论语》 ,后来就没有再读 ,直到我当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以后 ,我又仔细读了好几遍 ,感觉大不相同。重读《论语》有以下四个体会 :一、要把握整体我读《论语》时感到 ,《论语》里面关于一个学习者、一个要求进步的学生对待学习、对待思考的关系解决…  相似文献   

18.
苏步青读小学时,天天背诵《左传》、《唐诗三百首》,到毕业时,这两部书已能倒背如流。刚进中学,老师不信他能写出作文《读曹刿论战》,顺口举出一篇《左传》中的文章让他背,他一口气背完,还说:"整部《左传》,我都可以背出来。"  相似文献   

19.
老师,我想对您说一件遗憾的事。在这学期的家长会上,姚知林的家长提议每个同学轮流当一日班长,老师采纳了他的建议,就在班级宣布:按学号轮流当一日班长,每个人在当一日班长的早晨都要向大家讲一条小知识。同学们听了非常高兴,我更加兴奋,因为我也有机会当一日班长了。同学们按学号轮流着,他们有时讲的资料是重复的。我想:我当班长的时候,跟他们讲的资料一定不一样。在“五一”的前两天,我准备了《肥皂的发明》这一资料。我反复把这篇短文读了好几遍,然后试着背了一下。妈妈听见了说:“你背得不太流利,再读几遍,一会儿我考你…  相似文献   

20.
名人的背功     
苏步青读小学,天天背诵《左传》《唐诗三百首》,到毕业时,这两部书已能背诵如流;中学,老师不信他能写出作文《读<曹判论战>》,顺口举出一篇《子产不毁乡校》让他背,他一口气背完,说:“整部《左传》我都可以背出来。”陆费遥六岁随家由汉中迁居南昌,水陆途中历经84天。到南昌后,他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