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题目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与A的距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仅对2008年全国高考理综第23题的解法作一探讨,供大家参考. 题目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与A的距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仅对2008年全国高考理综第23题的解法作一探讨,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传送带问题是高中物理中常见的题型。它牵涉到运动学,牛顿运动定律和能量动量等知识。由于物块在传送带上滑动,既有对地位移,又有相对传送带运动,形成了学习的难点,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2006年全国高考理综Ⅰ第24题就是传统传送带问题的拓展。它在典型的传送带做匀速运动的基础上,增加了传送带有一段做匀加速运动。旧题新作,不落俗套。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2023年全国乙卷理综第23题从命题意图、试题特点角度作了简要分析,并针对试题中木板获得的动能这一问给出了5种不同的解法,粗略比较了5种解法的思路异同,最后提出了个人的一点思考与启示,与各位同仁交流共勉.  相似文献   

6.
周茂虎 《物理教师》2005,26(11):1-41,44
题目:(2005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23题)原地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下列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1=0  相似文献   

7.
题目 原地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下列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1=0.50m,“竖直高度”h1=1.0m;  相似文献   

8.
传送带的综合问题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这类题目综合性强,灵活性大,分析综合能力要求较高。2006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第24题就是一道传送带的问题,下面就第24题的几种解法进行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9.
题目一水平抛出的小球落到一倾角为θ的斜面上时,其速度方向与斜面垂直,运动轨迹如图1虚线所示。小球在竖直方向下落的距离与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之比A.tanθ B.2tanθ C.1/tanθ D.1/2tanθ 解法1 利用平抛规律求解设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v0,经时间t落到斜面上P点,竖直方向下落的距离h,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s。  相似文献   

10.
物理问题与生活结合紧密,许多题目解法也较灵活,往往并不局限于一种解法.对待物理问题应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从多个侧面进行思考.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解归一等形式,可以促进物理知识的灵活运用,拓展解题思路,从众多解决问题的方案中找出最佳方案,不仅能开阔创新视野,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题目(2012,浙江卷)为了研究鱼所受水的阻力与其形状的关系,小明同学用石蜡做成两条质量均为m、形状不同的"A鱼"和"B鱼",如图1所示.在高出水面H处分别静止释放"A鱼"和"B鱼","A鱼"竖直下潜,h_A后速度减为零,"B鱼"竖直下潜h_B后速度减为零."鱼"在水中运动时,除受重力外,还受浮力和  相似文献   

11.
周林 《物理教师》2012,(10):60-61
2012年浙江省高考理综卷第23题:为了研究鱼所受水的阻力与其形状的关系,小明同学用石蜡做成两条质量均为m、形状不同的"A鱼"和"B鱼",如图1所示.在高出水面H处分别静止释放"A鱼"和"B鱼","A鱼"竖直下潜hA后速度减为0,"B鱼"竖直下潜hB后速度减为0."鱼"在水中运动时,除受重力外,还受浮力和水的阻力.已知"鱼"在水中所受浮力是其重力的109倍,重力加速度为g,"鱼"运动的位移值远大于"鱼"的长度.假设"鱼"运动时  相似文献   

12.
题目 竖直放置的金属轨道,处在垂直轨道平面、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轨道上下两段的间距分别为L1、L2,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金属杆口、6其间用轻绝缘杆相连,与导轨保持光滑接触,两杆与导轨构成的回路总电阻为R.F为作用于α杆上的竖直向上的恒力,两杆向上运动到图1所示位置时已达匀速,求此时两杆重力的功率和回路的热功率。  相似文献   

13.
题目是:原地起跳时,先屈膝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距离”.现有下列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1=0.50m.“竖直距离”h1= 1.0m;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2= 0.00080m,“竖直距离”h2=0.10m.假想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起跳加速度,而“加速  相似文献   

14.
高尚 《物理教师》2011,(9):63-63
题目.装甲车和战舰采用多层钢板比采用同样质量的单层钢板更能抵御穿甲弹的射击.通过对以下简化模型的计算可以粗略说明其原因.  相似文献   

15.
传送带问题是高中物理中常见的题型。它牵涉到运动学,牛顿运动定律和能量动量等知识。由于物块在传送带上滑动,既有对地位移,又  相似文献   

16.
原题: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4个点,AB间的间距为l1,BC间的间距为l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与A的间距.  相似文献   

17.
吴振兴 《物理教师》2007,28(10):52-52
题目:如图1所示,PQ.S是固1定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的1/4圆周轨道,圆心O在S的正上方,在O和P两点各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a和b,从同一时刻开始,a自由下落,b沿圆弧下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题目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x所用的时间为t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x所用时间为t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2△x(t1-t2))/(t1t2(t1+t2)) B.(△x(t1-t2))/(t1t2(t1+t2))C.(2△x(t1+t2))/(t1t2(t1-t2)) D.(△x(t1+t2))/(t1t2(t1-t2))分析本题的已知量是两段相等的位移以及对应这两段位移所需的时间,待求量是加速度.不难想到运用x=v0t+1/2at2和v=v0+at等有关涉及位移、时间、加速度的公式,同时根据"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x所用的时间为t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x所用时间为t2",可以列出相关方程,从而求解.下面是该题较典型的几种解法.  相似文献   

19.
题目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O点静止起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通过BC段所用时间相等.求O与A的距离.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全国理综卷Ⅰ第23题考查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问题情景熟悉、常规,但因涉及的物理量多,给定的已知量较少,故给学生顺利求解增加了难度。再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较多,不同的公式组合,可以形成多种不同的思路与解法,因此在解题策略上有很大的开放性与发散度,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灵活应用公式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现笔者对其解题思路及方法,做初步的分类与梳理,并加以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