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是结构的体现,二者的辩证关系在有机教学中普遍存在。本文从电子效应、空间构型、空间位阻等现象试论结构与性质的辩证关系。 一、电子效应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不同羰基化合物进行亲核加成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举醛酮来说,醛比酮活泼,醛比较容易发生亲核加成反应,而酮则困难。这是性质上的差异,可以从结构上找到根据。因为羰基加成反应历程是属于亲核加成反应,羰基碳原子上电子云密度越低,就越容易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相反羰基碳上的电子云密度越高,越不容易发生亲核加成反应,从结构上看,醛分子中的羰基碳只与一个斥电子烃基相连(甲基除外),而酮分子中羰基碳与两斥电子烃基相连,故醛分子中羰基碳的电子云密度比酮分子中羰基碳的电子云密度低,因此,醛的亲核加成反应的活性比酮高,所以在一般情况下,醛  相似文献   

2.
本文揭示了甲基斥电子诱导效应的本质,碳的SP~3轨道中电子云分布不是以核为对称的,使得碳的电子云被夺取的比它夺得的要多。 甲基的斥电子作用,使因第一电离能小而导致密立根电负性小的卤素原子得到了相应地电负性补偿,使CH~3X偶极矩完全依赖于卤素原子的电子亲和能,它们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 偶极矩(H_3F相似文献   

3.
诱导效应可使羧酸中羧基碳原子的电子云密度发生改变。(-I)使电子云密度降低,酸性增强,碱性减弱,(+I)使电子云密度升高,酸性减弱,碱性增强。  相似文献   

4.
P电子云有不同形状:纺锤形,两个相切的球,两个蒂面相向(但不相碰)的柿形体。 严格地说,课本上所述的P电子云形状——纺锤形,并不是P电子云的实际形状,而是氢原子或类氢离子的P轨道电子云角度分布图。就是根据氢原子或类氢离子的2P_(?)轨道的电子云密度  相似文献   

5.
对所合成的两个系列正丙硫基磷酰化合物的31P化学位移值与取代基的电子效应、立体效应等参数分别进行了线性回归。结果表明,拉电子效应只简单地导致了磷原子的电荷密度降低,使δ31P向低场移动。取代基体积越大,使磷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越小,亦导致δ31P向低场移动  相似文献   

6.
“电子云”这一节教材的讲解难度较大,学生对电子在核外运动状态很难建立清晰的概念,摆脱不了“地球绕太阳运转”,无法理解为什么“不能描画它的轨迹”,“电子绕核运动,怎会形成云雾?”为了解答这一连串的问题,我们制作了活动幻灯片放映后,在银幕上取得了生动有趣的电子云模拟形象,给学生们理解电子云概念取得满意的效果。这种幻灯片的材料易得,制作简单,毋须绘画技术,更适宜于设备条件较差的学校采用。  相似文献   

7.
关于芳香胺的碱性,大多数教材认为:芳胺分子中氮原子上的孤电子对与苯环共轭,使得电子云向苯环上移动,氮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降低,给出孤电子对的能力降低,碱性相应的减弱。共轭的苯环越多,给出孤电子对的能力越低,碱性越弱。从而使苯胺的碱性弱于氨。二苯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1H—NMR谱的化学位移与苯环电子云密度的关系,讨论了芳烃亲电子取代反应的定位效应问题,并用化学位移预测多取代芳烃的亲电  相似文献   

9.
一、原子的电负性电负性这个概念是 Pauling 最先提出来的。他定义电负性为“分子中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少化学家曾对它作过各种解释。较受欢迎的一种解释是:“除了两个原子相同和带有同样取代基以外,两个原子成键的电子云是不对称的(相对于该键的垂直等分面),电子云基本上不是向键的这边就是向键的那边移动,这要看哪个原子(核加电子)对电子云有较大的引力,这种吸引就叫电负性”例如,在 BrCl 分子里电子云向 Cl 这边移动,以致于在 Cl 旁发现电子的几率比在 Br 旁的大,也就是 Cl 对电子云的吸引比 Br 大,Cl 的电负性比 Br 大。从元素周期表看:右上角的原子电负性最大,左下角的原子电负性最小。电负性的近似  相似文献   

10.
化学键的实质:原子核互相排斥,核间密集的电子电荷对原子核施以吸引力,使它们彼此靠拢,最后达到一定的综合平衡。以H_(?)为例,由核间电子云密集与泡利原理,说明H_(?)的电子波函数必然导致其空间部分是对称的,自旋方向是反平行的.  相似文献   

11.
略谈场效应     
在有机化学的电子理论中,除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外,近几年来,国内外大学有机化学教材中,出现了一个新理论“场效应”。那么,什么是场效应,本文仅就一些有限的实例,对场效应进行粗略地介绍。 为着讨论场效应的方便,有必要回顾一下诱导效应。在一个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由于各原子在整个分子中的直接或间接联系,一个键的极性将影响到分子中的其他部位,使分子中的电子云密度分布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它表现在分子中电子云密度的偏移,这种偏移是由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而引起,并随静电诱导作用沿着分子链而传递。我们把这种原子间的相互影响叫诱导效应。概括地说,诱导效应是指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由于电负性不同的取代基(或原子)的影响,使整个分子中成键电子云密度按取代  相似文献   

12.
1.氢原子的能量氢原子核外的动能:氢原子核外电子在不同轨道上运动时的动能电子离心核越远,动能越小. 氢原子核外电子的电势能:由于电子与原子核间有库仑力,因此绕核运动的电子有电势能.当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半径变小时,电场力做正功,电  相似文献   

13.
现行新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 必修 )第二册“原子和原子核”一章 ,在《原子的能级 电子云》一节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叙述 :“卢瑟福的核式原子结构学说…… ,和经典的电磁理论发生了矛盾 :既然核外的电子没有被库仑力吸引到核上 ,它一定以很大的速度绕核运动 ,这样电子会不停地辐射能量 ,自身的能量不断减少 ,最后“跌落”在原子核上 ,但是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对于这样一段文字叙述 ,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常感不足 ,他们总想要刨根究底一下 ,为什么电子会以很大的速度绕核运动 ?为什么电子绕核作匀速圆周运动…  相似文献   

14.
先分析仿真的基本特点,并对氢原子波函数的解析解进行探讨,通过数值模拟得出其电子云图的各种模型,有助于理解电子的几率密度与量子力学的基本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以核外电子的几率密度函数为依据,运用蒙特卡罗随机模拟方法,借助Matlab软件的编程及数据可视化功能,实现单电子原子体系电子云图三维动态随机过程的演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详细研究氦原子~1P~e双激发态中N=2和N=3序列中的电子——电子关联。通过进行分波分析和考察一体密度及形状密度,研究了电子云各向异性的独特性质;发现了径——径关联的“跃迁”机制;确定了角关联与K量子数[(K,T)~A法则]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只有在纬度45”的海平面上,OC时的大气压强才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即等干工.0X10’帕.在其它地方或其它温度时大气压不一定都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因为大气压是会变化的,大气压的变化跟下列因素有关:一、大气压随高度而减小在同一个地方,大气压随高度不同而不同.大气压是由于大气层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在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层越薄,密度越小,大气压强因而越小.根据测算:在距海平面Ic千米处的大气密度大约是地面大气密度的三分之一,在离海平面IO0千米处的大气密度则为地面的千分之七,而在距海平面1000千米处的大气密度则…  相似文献   

18.
黄方遒 《考试周刊》2009,(12):43-44
一、透视学的出现与发展“透视”一词是西方概念,它是“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立体物体的绘画方式。画出的物体看上去就象在一个视点看到实际情形,物体具有立体感,具有离观者越近。显得越小的空间关系”。透视学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出现肯定了人是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  相似文献   

19.
苯的一元取代物,由于取代基-A的不同,不仅影响着苯环上电子云密度的升高或降低(与苯比较),而且使苯环上的各个碳原子电子云密度分布情况也不。  相似文献   

20.
含氧酸的强度取决于酸分子的电离程度:ROH+H~2O→RO~-+H_3O~+酸分子中羟基上的质子H~+脱离氧原子,转移到水分子的孤电子对上,这个过程越容易,酸性越强.而此过程的难易程度取决于中心原子R吸引羟基氧原子电子云的能力.这能力越强,则O—H键的极性越强,即R(?)O(?)H使O—H键变弱,容易释放出质子,从而表现出较强的的酸性.什么情况下,R吸引羟基氧原子电子云的能力强呢?可从两方面考虑:一、R的电负性R的电负性越大,越易吸引电子,使氧原子上的电子密度降低,O—H键变弱,而易释放出质子,表现出较强的酸性.如HCIO、HBrO、HIO、卤原子的电负性由I→CI依次增强,吸引氧原子电子云的能力逐渐增强,使O—H键变弱,H~+易于脱离,因此其酸性强弱的次序为HCIO>HBrO>HI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