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实践为切入点来研究人和人类历史,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予以往一切哲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正是通过对人和历史的实践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推翻了以往哲学对历史主体和历史本质的抽象理解模式,揭示出历史主体是"现实的人",历史的本质是人的实践活动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历史主体和历史本质的实践解读,完成了对历史主体与历史本质的一体化的双重揭示过程.  相似文献   

2.
从认识论层面反思本体论,把对本体论的终极信仰转换为对本体论的自觉批判;揭示“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生存本体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片面诠释,解蔽这些本体论对主体及其主体性的遮蔽,呼唤人的主体性的完整回归,使认识论视域中的主体成为一个未被遮蔽的主体,从而使主体视域中的客体也成为一个未被遮蔽的客体,同时也使主体对客体的改造成为未被遮蔽的改造。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究竟是什么?是物质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还是无本体论?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物质——实践本体论”,即在人类产生之前和人类灭亡之后世界的本原为物质,在人类社会却是实践本体,当然这种实践是物化的实践,其本质还是物质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究竟是什么?是物质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还是无本体论?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物质——实践本体论”,即在人类产生之前和人类灭亡之后世界的本原为物质,在人类社会却是实践本体,当然这种实践是物化的实践,其本质还是物质的。  相似文献   

5.
文章论述了哲学本体论的历史命运,指出传统哲学本体论已经终结,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没有独立的哲学本体论,但它科学地回答了传统哲学本体论提出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实践本体论否定一般唯物主义,否定辩证唯物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仅局限于历史观,就从根本上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重视实践,给实践的内涵、地位和作用以科学说明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就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中,而不在它们之上或之外.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历史上,人们关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自然观经历了一系列演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主要有自然本体论、自然先在论和理念统一论,但都未能正确揭示人类与自然的本质关系。直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才找到人类与自然统一的现实基础,从而阐明了主体与客体、人类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正确说明了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历史逻辑。其中,马克思主义实践自然观至今仍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理论基石作用,从哲学层面为解读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乃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一种合理的范式。  相似文献   

7.
阿尔弗莱德.施密特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在其学术生涯中,他始终以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为基础,并且他从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角度和立场对马克思的自然观进行了重释,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是批判理论即批判唯物主义。他认为,马克思的哲学不是本体论的,而是方法论的,也即马克思否定科学的、世界观的哲学。马克思是在非本体论意义上来理解自然概念的,并以"非本体论唯物主义"作为他自然观的基础。不是所谓的物质这抽象体,而是社会实践的具体性才是唯物主义理论的真正对象和出发点。这样,施密特突出了马克思自然概念的社会历史特征。马克思的哲学旨在批判"第二自然"和突出主客体的非同一性。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本体论是认识论的前提和基础,认识论是本体论的贯彻和具体化。认识论的基本范畴是从本体论范畴逻辑地发展而来的。主体和客体这对认识论范畴,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本体论范畴。客体就是进入实践领域的物质,主体就是进入实践活动的意识。  相似文献   

9.
群众路线方法是党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具体运用到实践,获得正确认识,又指导党的实践活动的必不可少的方法.群众路线方法论的本体论基础是实践,表现在它是认识和实践辩证统一的具体体现;是实践(历史)主体和实践(历史)客体的辩证统一;是重视人民群众利益与尊重人民群众创造者历史的辩证关系的具体体现;是历史人物领导活动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辩证统一.只有以实践的视角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群众路线方法.  相似文献   

10.
市民社会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体论基础和逻辑起点;无论是从发生学的角度来分析还是从事实判断以及价值判断的角度来考察,市民社会也是毛泽东实践哲学思想形成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1.
市民社会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体论基础和逻辑起点;无论是从发生学的角度来分析还是从事实判断以及价值判断的角度来考察,市民社会也是毛泽东实践哲学思想形成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2.
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不仅把历史的趋势和过程看成一个整体,而且在社会历史领域体现了整体主体与整体客体的相互作用与统一,在社会实践中体现为具体的总体。"总体性"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革命性特点,为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实践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作了方法论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葛兰西过分夸大社会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将其不适当地提升至本体论层次,从而形成所谓实践哲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一元论为背景理论框架,以经典作家的论述为依据,深入地批判葛兰西的错误认识,澄清实践、物质等基本范畴的辩证关系,对于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哲学的主题从整个世界转向人类世界,从宇宙本体转向人的生存状态,并确认实践是人本身感性存在的基础,也是人生活于其中的感性世界存在的深刻基础,确认实践是人的本体活动或活动本身,人通过实践创造了人的存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地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以表明与旧唯物主义的区别。这种唯物主义把主体即人的能动性提到首要地位,并从主客体相互作用中来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他们明确地宣称他们的新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并且这一哲学的任务是“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马克思确立了生产劳动的实践观,确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本体论,从而实现了对以往传统本体观的根本变革。马克思通过他的实践本体论揭示了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物质生产活动的本质及其在历史和认识活动过程中的地位和意义,找到了实体世界和理念世界;物质本体和思想本体的现实基础和中介,真正突破和变革了传统哲学本体论中的二元本体观念,把传统哲学的二元本体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什么?笔认为,是客体本体论。马克思主义是通过科学实践观的确立,实现了对精神世界的真正来源即客体的界定,进而实现了哲学史上的本体论革命,创立了科学的客体本体论。只有作出这样的确认,才能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变革的实质,并使这一理论在开放性、生活化中得到振兴。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美学理解为实践的美学,为中外的美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阈。马克思主义实践的美学观主要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以实践为审美的前提基础,将审美对象和主体的审美能力看成是劳动实践的产物,探析了美的规律和异化劳动对美的活动的影响,并从本体论出发,强调审美主体是在劳动实践过程中生成的。  相似文献   

17.
实践哲学存有三大实践误域:其一,对物质本体论的极限意义缺乏足够的把握,因而走向了本体论的唯物主义、唯心主义间的动摇;其次,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平台和基础内涵缺乏认识,盲目抬高实践的地位;最后,对实践内的主客体矛盾的有限性缺少应有的正确的理解。因而最终以主客体统一原则混同并代替主客观统一原则。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未能阐明实践之主客体矛盾和主客观矛盾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仅以内涵说简单地概括之,甚至对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两种矛盾运动的对立统一连接都未能予以正确的说明,这种情形必须得到纠正。  相似文献   

18.
对施密特自然概念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施密特的《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一书为文本依据,通过施密特对哲学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批判,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自然概念的实质。即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阚中的自然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经过人类的社会实践中介的自然、非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然,而不是哲学唯物主义所认为的作为本体论意义上的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继而进一步指出了施密特对马克思自然概念解释的理论贡献与不足。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基本命题—主客关系问题进行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实践活动为出发点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与作为德国古典哲学源头的康德的实践哲学在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实践的主客体关系及实践的目的等四个方面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区别,其区别之处正是马克思实践观对康德实践观的超越之处。  相似文献   

20.
对人类社会和历史的关注,使马克思在建构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提出了以人的实践为基础,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相统一的本体论构想,实现了本体论的彻底转向。力图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分析马克思历史本体论,是区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哲学、当代西方哲学在本体论上的差别,并展开当代本体论研究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