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2 毫秒
1.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情感因素和内在动力。我们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常考虑认知因素,而忽视学生积极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应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从而形成一种以情促智、以智增情、情智并茂,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教学氛围。一、保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教学时以丰富,有趣的故事融入到所学的知识中,采用  相似文献   

2.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情感因素和内在动力。我们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常考虑认知因素,而忽视学生积极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应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从而形成一种以情促智、以智增情、情智并茂,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教学氛围。一、保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教学时以丰富,有趣的故事融入到所学的知识中,采用  相似文献   

3.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智力和非智力两种心理素质共同参与、相互影响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挖掘数学课程的情感和智慧因素,积极营造情智氛围,使之成为有情有智、情智共生的课堂。  相似文献   

4.
学习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是以学生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英语认知活动和情智活动不断相互统一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个体都具有独特的情感体验。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学习情感的培养与激发,以境激情、以知育情、以情生情、以情优教,从而达到学生对英语的有效学〉--j。  相似文献   

5.
情智课堂以挖掘学生情感潜能与智慧潜能为主,强调运用情感教育手段引发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在思考、探究、实践过程中扎实掌握核心知识,提升智慧水平.文章以北师大版“角的度量(一)”一课的教学为例,从备课与上课两个角度出发研究了深度学习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情智课堂构建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构建小学数学情智课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情智交融的数学课堂,既要有浓浓的情,也要有深深的思。以情萌智的数学课堂,是激情澎湃的课堂,也是思绪万千的课堂,是学生情真意切的流淌,也是他们思维火花的迸射。在构建情智课堂中,我们要做到以情育情、以情萌智、情智互动,让学生的情感与思维和谐共生。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时,要在兴趣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在操作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品质;在交流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在"手上会做""脑中会想""嘴上会说"中去学习、操作、体验、交流,从而构建出理想的情智课堂,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深层次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7,(87):86-87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有其特殊性,情感教育的因素是依附在一定的知识的教学和训练过程中的,是在概念、法则、性质的推导过程中和学生的认知活动中实现的。因此,学生情感的培养关键在于找准"情"、"智"结合的最佳点,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及课堂教学艺术,使教学以智促情,以情激智,情智并茂。  相似文献   

8.
汤素云 《广西教育》2014,(25):98-99
正情智中的"情",是指情感、情趣、情商;"智"是指智慧、智力、智商。当代教育呼唤两大精神:一是科学精神,二是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智",人文精神的核心是"情"。开启学生情智,是为了使我们的下一代成为富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新公民,这和英语课程改革的宗旨"提高学生语言素养,发挥英语育人功能"是非常吻合的。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英语教学也是围绕"情"和"智"两个方面来开展的。笔者拟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介绍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实施情智教学的经验。一、明确情智发展的目标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侧重于知识和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追求的课堂是情智共生的课堂,以智启智、以情促情,让学生心灵闸门不断开启,让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点燃。基于这种理念,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一课时,能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以激活学生情感与智慧,催化学生睛感与智慧的生长,让我与学生们一同沉浸在欢愉的学习氛围中,一同体验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追求的课堂是情智共生的课堂,以智启智、以情促情,让学生心灵闸门不断开启,让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点燃.基于这种理念,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一课时,能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以激活学生情感与智慧,催化学生情感与智慧的生长,让我与学生们一同沉浸在欢偷的学习氛围中,一同体验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1.
以趣激情,用乐趣激起、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把教育蕴藏在玩耍的快乐之中,以情促智,情智交融。  相似文献   

12.
司会群 《成才之路》2010,(22):59-59
情感是影响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情感能够激发出浓厚的兴趣,进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英语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在智、能、情、趣等方面得到均衡发展。那么怎样在英语教学中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情商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情,就是情感,它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密码;智,就是“智慧”,是学生心智成长的密码。构建“情智”的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数学情感的需求,更是开发学生智慧需求,使学生更具有发展性。一、情智课堂应是“和谐”中的“共振”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这句话道出了教学的真谛:师生间只有真正建立了民主、和谐、平等的关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达到和谐统一,教育才能发挥作用。教学中常用:“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讲给大家听听!”“老师这儿还有一种方法,你们看行不行。”  相似文献   

14.
陈秀云 《天津教育》2023,(29):29-31
<正>在教育教学的不断变革中衍生出众多新型作业模式,情智型作业就是其中之一,它涉及智慧、情感两大领域,“情”是指情境、情感、情趣、品质以及意识等,“智”指的是知识、能力、思维以及意识等,“情智”作业是教师在围绕作业目标的基础上,基于综合角度关注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的衔接点,在共同指向核心素养的前提下设计情智结合的立体化作业,旨在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全面发展提供良好助力。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情智作业设计的意义及需要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情智语文”:走向高远的境界有人说“:语文世界,尤其是文学作品,是超越了实用价值观念的、自由的心灵世界,语言到了这个领域是非常神妙的、非常动人的。”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提出的“情智语文”就是要超越“实用价值观念”,发掘“语文”所蕴含的特有的灵性力量,孜孜追求那种“非常神妙的、非常动人的”高远境界。—“—情智语文”指向学生智慧看得见的地方。它以“文本中的语言”为基点,注重唤醒、诱导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追求有思维性的、有表现力的、富有智慧的言语活动。在教学方法上,孙双金老师倡导“多元启悟,悟中生智”。在深…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改中,"情智共生卓越课堂"的提出,是很多教育者探究摸索的一个实践过程。"情智共生卓越课堂"理念提出: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情感的闸门对每一节课不断开启,让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点燃;精讲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那么,在探究实践"情智共生卓越课堂"教学理念的过程中,如何体现"情智共生卓越课堂"教学理念呢?作者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得到一些体会,巧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班班通",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实现"情智共生卓越课堂"的和谐高效。  相似文献   

17.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要求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新教材上、下册共有"活动与探究"30处之多,这些探究性实验给学生创设了学习化学的情境,让学生亲历实验的操作过程.学生有情意状态的投入才会有学习的情趣,才会积极思维,不断追问,生长智慧;通过学习,转"识"为"智",透彻理解、明晰认识,引发思维,引爆潜能.师生有成功的体验,品尝教与学的快乐与幸福,才能达到乐此不疲、欲罢不能的状态.这就给我们教师提出应怎样开展实验教学,才能充分发挥"活动与探究"的实效性,让书本上的"活动与探究"由"情境"转向"情智"."情智"是情与智的融合,以情促智,因智生情.下面是笔者对化学"活动与探究"由"情境"转向"情智"的一些初步实践.  相似文献   

18.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现代人的两大特征,情感和智慧是语文学科的显著特点。因此,建构情智课堂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交流互动、深度感悟,要用充满情趣、情味的课堂来点亮学生的智慧,构建情智并行的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精彩无限。  相似文献   

19.
李朝霞 《现代语文》2009,(9):110-111
一、设计理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的情操,达到“以情育智”“以情育德”的人文主义新目标。  相似文献   

20.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随着音乐的发展产生共鸣与起伏,并从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因此,在教学中,音乐教师应注意把握音乐学科的情感特点,以“情”为纽带,做到以情为本,以情激情,以情传情,从而达到以情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